(共17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五四运动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就读医学专业。后接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等人的思想,弃医从文。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建立“创造社”,同年,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出版。代表作品有诗歌《天狗》《炉中煤》,历史剧《屈原》《蔡文姬》。
(1)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周扬
(2)淡抹浓妆总入时,两朝恩遇鬓成丝。
曾夸召对虚前席,又见讴歌奉和词。
考古偏能剽甲骨,后今何癖注毛诗。
生民疾苦仍如此,孤负先生笔一支。——梁漱溟《赠郭某》
(3)在我的脑子里郭老永远是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战士、诗人和雄辩家、智慧、才能、气魄、热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我同郭老接触多年,印象最深地是他非常真诚,他谈话、写文章没有半点虚假。——巴金
《女神》,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序诗:
《女神》哟!
你去,去寻那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
你去,去寻那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
你去,去在我可爱的青年的兄弟姊妹胸中,
把他们的心弦拨动,
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
1921年5月26日
“我要坦白地说一句话,自从《女神》以后,我已经不再是‘诗人’了。自然,其后我还出过好几个诗集,但在我自己是不够味的。或许《女神》以后的东西要高明一些,但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是没有了。”——郭沫若
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朗诵诗歌,感悟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有哪些?
无数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
2.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印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有力量
描绘了一副气势磅礴的宇宙画像,营造了宏伟,壮丽,炽热的意境。
3.作者通过这些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对力的赞美
4.赞美力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壮丽的特征,另一方面,抒发自己“毁坏”“创造”“努力”的主观感受,和对“力”的赞美。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
宏伟、炽热、力量
赞美“力”
1.如何能理解诗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明确:
(1)省略了主人公“我”
(2)立在地球边上,说明“我”是巨人
(3)“放号”是指吹响号角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个巨人,“我”站立在地球边上,吹响号角
2.如何理解“洪涛”?
洪涛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十月革命
毁灭
创造
旧制度
旧文化
新文化
新制度
力量
不断努力
太平洋
北冰洋
3.诗歌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
狂飙突进的五四青年
1.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明确:
(1)四组“啊啊!”(叠词)、六个“哟”,七个“力”语气强烈;
(2)多用排比,不断的“毁灭”“创造”“努力”等
(3)形式自由,节奏鲜明。长短句均有,情感喷发部分内容短促、紧凑。
2.诗人将“我”当成一个巨人,赞美力量“毁坏”“创造”“努力”,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
(1)象征手法,“巨人”象征着一个个为国家前途奔走的五四新青年;
(2)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3)浪漫主义风格,夸张、想象。
作业:
1.预习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感受诗歌主人公形象的区别。
2.完成课时作业(二)
题号:1,2,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