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火车开经小山村台儿沟,激起的青春动荡。
“美妙的一分钟”
“五彩缤纷的一分钟”
1.
结合时代背景,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
.
分析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
.
理解小说表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个性解放思想。
素养目标
哦,香雪
铁凝,1957
年9
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高中毕业,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后回保定,在《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1984
年成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的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中篇小说《麦秸垛》《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长篇小说《玫瑰门》等。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封闭已久的国门一下子打开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尘封的心灵中萌动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他们渴望走出闭塞,走出传统,走向外面的新世界。本文以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用清新婉丽的文笔,赋予了生活严肃的思考,表现了山村少女对新世界、新生活的炽热追求,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中走出来,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哦”,叹词,包含赞叹、喜爱之情;“香雪”,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赞叹的对象。题目表明了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的喜爱、赞叹之情。
题目解说
cāo
piē
理清文脉架构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
跟旅客和气做买卖
有一只自动合上的铅笔盒
用鸡蛋换来铅笔盒
独自赶路回家
主题归纳
这篇文章以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姑娘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山村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以及欲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村姑娘们的自尊自爱和纯美的心灵。
课文探究
1.文章第一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前一句是条件复句,夸张地描写外界的人难以发现台儿沟,后一句也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台儿沟的人无意走出这大山,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台儿沟的闭塞。“火车”“铁轨”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一心一意”“默默地接受”,写出台儿沟人们安于贫穷和落后,保守麻木的特点。
2.“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象征现代文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象征现代文明与台儿沟擦肩而过,这句话描写了台儿沟人们眼睁睁看着火车从台儿沟通过却不能享受它带来的好处时的惋惜和无奈,为下文描写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做反衬。
3.描写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有什么作用?
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侧面表现了姑娘们生活环境的艰苦,反映了台儿沟的贫穷、闭塞。同时表现了姑娘们爱美的天性,衬托出姑娘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
4.
姑娘们问“北京话”问题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①刻画了姑娘们天真、活泼、好奇的性格;②
突出表现了姑娘们对新事物强烈的兴趣;③
使作品结构紧凑,人物突出,主题鲜明;④
从中看出现代化的城市和落后的山村这样“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反映了姑娘们对现代化生活的无限向往。
通过描写香雪对小木盒态度的变化来表现她思想观念的变化,香雪原本同父辈一样坚守贫穷,现在开始感到羞涩。小木盒“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用拟人的手法写物,而实际也是写人,写出了香雪羞涩自卑的状态。
5.写香雪对小木盒态度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拟人和双关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山鸣谷应的热烈场面。此处的香雪已成为现代文明的勇敢的追求者的象征,姑娘们的欢呼和群山的回音,一方面暗示了山里人对香雪行为的赞美,一方面也预示着台儿沟人们的觉醒,将走出大山的束缚,向现代文明一步步迈进。
6.文章结尾描写山鸣谷应的热烈场面,有什么作用?
深入探究
①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
1.出色的景物描写是本文特色之一,小说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试着找出文章中富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作用:这是香雪刚从火车上下来,站在西山口,作者从香雪的视觉着眼,描写了一种景色,其特点是“空旷”,用以烘托香雪内心孤单、空虚和害怕的心理。
②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作用:作者描写了一种月色明朗的景色,为下文描写香雪审视铅笔盒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
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作用:这是作者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景物,香雪想到“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于是对眼前的景色产生了一种特有的感受,表现她内心的彷徨和不知所措。
④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作用:这是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的一幅图景,烘托了香雪高昂的情绪、欢快的心情。
⑤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作用:“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香雪是文中的主要人物,她的美是通过姑娘们的谈话以及乘客的眼睛体现出来的。姑娘们说:“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是“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
香雪的内心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她是个纯真无邪的山村少女。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北京话”调笑,香雪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她是个渴求进取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就是“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而作为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的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的发卡、香皂、纱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2.香雪是个美丽清纯的姑娘,请结合课文内容简析香雪的人物美。
她淳朴、有自尊。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听“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站上时,她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子鸡蛋留下。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香雪是多么渴望台儿沟能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啊!
所以,香雪这一人物兼备了外表的美丽和内心的纯洁。
香雪与其他姑娘一样,对火车上的人和物充满了好奇心,这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的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学习用品。因为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文化知识使她与其他姑娘的追求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成为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新的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她的追求比别人的追求更高,她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3.从对火车上人和物的关注角度来看,香雪与其他姑娘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①叙述角度:作者选取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村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从她们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
②叙述结构:作者并没有以情节为线索进行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合。作者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她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在叙述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如同一支优美动听的小夜曲。
4.小说在叙述方法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内容小结
课后练习
2.下面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会徽,请写出除文字、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
答案:会徽以汉字“创”为主体图形,五只大鹏盘旋簇拥着飞向上空,每只造型又恰似字母“C”。大鹏表现出青年学子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代表青年学子对创业的积极参与之情;字母“C”,则传达出“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创青春”的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题干指出这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会徽,故分析构图要素和说明图形寓意时,要紧紧围绕“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这几个关键词进行联想、想象。很明显,整个图形的主体形似“创”字,直接扣住了主题内容。而“创”字则由五只展翅高飞的大鹏有序排列组合而成,大鹏簇拥着飞向上空,表现出青年学子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代表青年学子对创业的积极参与之情。同时,每只大鹏的造型又恰似字母“C”,传达出“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创青春”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