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8 19:4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走向统一的大和——6世纪前的日本
顺乎潮流的改革——大化改新
幕府统治的时代——武士与武士集团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6世纪前日本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2、大化改新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其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3、武士集团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形成对日本的统治有何影响?
天照大神是日本神话中的太阳女神。她被奉为今日日本天
皇的始祖,也是神道教的最高神祇。在日本神话中,天照
大神的后裔神武天皇于前660年建立日本国并即位为天皇。
阅读教材P52页,回答问题:
Q1:根据教材概述日本国家兴起时间及统一的过程。
Q2:根据材料1、2,从中我们能够获得什么信息?
材料1:部编版
教材P52相关史事
材料2:东汉光武帝赐予的“汉倭奴国王”印
①公元1-2世纪,日本各地形成100多个小国;
②5世纪,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统一日本;
大和兴起的地方
古代日本很早就与中国发生过通使关系
Q3:阅读课本P52,谈谈大和政权是怎样统治全国的(社会结构)?
生产组织形式—部
土地私有制
部民制
部民地位近似奴隶
性质:奴隶制国家
材料3:6—7世纪的日本“其臣连伴造等,各置己民,咨意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池田,以为己财,争战不已,或者兼并数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
——《日本书纪》
Q4:根据材料3,
6—7世纪的大和国的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
  由于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造反逃亡。社会陷入混乱。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寻找新的出路,于是,一场改变日本命运的改革开始酝酿——
材料5: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地方上势力最大的是苏我氏。
材料6: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7:“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Q5:根据材料5、6、7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Q6:根据上述材料,假设你是当时大和的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归国后你会怎么办?
①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催化因素)
中臣镰足,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及祖辈是朝中世袭的祭祀官,属于朝廷重臣。中臣镰足继承父亲的官职不久,即辞官退隐。
当时,日本有很多人从中国的唐朝学习归来,在日本各地讲学。
中臣镰足向这些人学习中国的儒、佛等多家学说,吸收新知识,产生了要改造日本社会的思想。
他对当时的权臣苏我入鹿父子等人擅权专政的做法非常不满。要想改造日本社会,只有除掉苏我父子。
相信自己,试一试!
孝德天皇
名称
人物
时间
内容
性质
影响








七世纪中期
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改新之诏》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农民获得了渴望的土地。
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
-----《改新之诏》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改新之诏》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①公地公民制: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③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②统一赋税;
相信自己,试一试!
孝德天皇
名称
人物
时间
内容
性质
影响








七世纪中期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上:①公地公民制: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②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③统一赋税;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封建性质的改革
大化改新前
大化改新后
政治
经济
皇权旁落,豪强贵族权倾朝野。
贵族之间征战不休。
天皇制中央集权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土地国有,征收赋税,发展迅速。

在日本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变革,一是“大化改新”,谓之“唐化”;二是“明治维新”,谓之“欧化”;三是“战后民主改革”,可以称之为“民主化”。“唐化”是对中国唐朝文化的吸收,“欧化”是与西方文化冲突、融合,而“民主化”无疑是“欧化”的深入,是日本的现代化。
——李冬君
启示:要积极学习他国的长处和先进文化;
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Q7:从上面这则材料可见,日本民族具有怎样的特征?给我们以哪些启示?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三世一身法》723年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
封建庄园形成,“不输不入”
为保护庄园,出现武士和武士团
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目的),组成一种血缘关系
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性质),成员称为“武士”。
武士集中在一地区最强大豪强贵族旗下,组成武士团。
击败
幕府
武士团双面性:武士集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权力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统治,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掌握政权
大权旁落
时间:____世纪晚期,_______设幕府于镰仓,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特征:
①幕府与天皇朝廷________;
②天皇________
,实际上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③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
手中

影响:
武士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_____。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他的______。
12
源赖朝
武士阶层
武士道
主公
有自己的军队,独掌领地内的行政、司法、征税权,可在领地内发行货币。是将军的附庸。
自主学习:根据左图并阅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P53页完成下面问题:
并存
大全旁落
武士道起源于古代的日本,武士之道,即知死之道,是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在江户时代最终成型。它不仅有日本神道教的“忠君爱国”思想,还吸收了儒释道三家思想以及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元素。武士道的义、勇、诚、名与忠等准则中,武士的名誉与忠诚是最重要的。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花属樱花,人惟武士”——日本俗语
樱花在日本被称为“武士之花”,是武士道的精神象征。
即使死亡也在所不惜的瞬间灿烂!
特点: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海贼王
死神
火影忍者
为了实现与因救他而断臂的香克斯的约定而出海的路飞
为了同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黑崎一护
充满阳光的漩涡鸣人
非武士外壳的武士道精神
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
武士道精神: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消极:经历了一次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极度好战又极度温和
极度黩武又极度爱美
极度粗鲁傲慢又极度彬彬有礼
极度死板又极度灵活
极度恭顺又极度讨厌被使唤
极度忠诚又极度反叛
极度勇敢而又极度胆小
极度保守而又极度喜欢新事物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拓展阅读:《菊与刀》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分析
走向统一的大和:
顺乎潮流的改革
幕府统治的时代
5世纪初,大和政权基本统一日本(部民制)
内容:政治上:
经济上:
影响:
646年开始,孝德天皇
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授
给公民暂时使用;统一赋税
时间、人物: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武士与武士团的形成
幕府的统治:镰仓幕府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古代日本
课堂演练
1.右图是“汉倭奴国王”金印,“倭奴国”指的是(

A.
幕府统治时期的日本
B.
天皇统治时期的日本
C.
6世纪前的日本
D.
大化改新时期的日本
2.
公元7世纪,日本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照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下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A.
国家统一的需要
B.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C.
改革派积极提倡
D.
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
3.
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形成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据此可以推知,日文形成于(  )
A.大化改新时期
B.幕府统治时期
C.倒幕运动时期
D.明治维新时期
4.观察右图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  )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古罗马的行政架构
5.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根据你的判断,颁发诏书的是(

A.孝德天皇
B.
明治天皇
C.
明仁天皇
D.
彼得一世
6
.下表中的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7.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
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
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  )
A.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
C.出现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
D.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