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9 10:0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国情(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经济状况、自然条件、民族特性、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不同
贵族制
君主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
政治制度不同
民主与共和制
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及选举制度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现代中国)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与相比的。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奴隶制国家
政治制度
原始民主制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度
(五帝时代)
(夏商周时期,BC2070-BC221)
(秦至清,B221-1912)
禅让制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
夏:世袭制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商:内外服制
商王直接统治
王畿的地区
商王间接控制
的方国和部落




龟甲刻辞(甲骨文)
商朝人在龟甲上刻字用于祭祀占卜和记录。左图龟甲反映商朝通过占卜来决定国家大事。
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用卜询问天地意志是殷王的特权,它意味着殷王就是天帝在地上的代理者。
——贝冢茂树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礼记·北山》
礼乐制度
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
——《史记》卷23《礼书》)
血缘纽带(里)
分封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
宗法制
家国一体
礼乐制
维护的工具
维护的工具
夏-世袭制
商-内外服制
周-分封、宗法制
自主探究一:先秦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神权政权结合
家国一体
等级制度鲜明
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清)
君权与相权
中央官制
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中央与地方
地方制度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
概念解析
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清)
朝代

西汉
东汉
隋唐




中央
地方
官僚制度、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中外朝制度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
三省六部制
州县(隋)
→道州县→节度使(唐)
路州(府)县
二府三司制
中书省(一省制)
行省制(省路府州县多级
废宰相、
内阁制
三司
(都、布、按)
军机处
督抚制、
省府县
三大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尚书台
州郡县
省、府、县三级
P4学思之窗
译文:光武皇帝因为几代皇帝失去实权而恼怒,为强势的大臣盗用皇帝的命令而愤慨,于是,他矫枉过正,政令不由手下人颁布,虽然设置了三公的职位,但是,事务都由台阁管理。从那以来,三公的职务,只是常备的官员(指虚设)而已。
元:一省制
朝代

西汉
东汉
隋唐




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
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度
尚书台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中书省(一省制)
废宰相、内阁制
军机处
地方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
州郡县
州县(隋)→道州县→节度使(唐)
路州(府)县
行省制
三司(都、布、按)
督抚制、省府县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1.君主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利不断削弱。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清)
P6问题探究
答:原因:①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加强中
央集权;③受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作用:①加强中央集权;②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
维护国家统一;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的重要标志。
1.下图为西周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世代为官
B.贵族分封
C.中央集权
D.血缘维系
C
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其意在说明(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A
3.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
D.分封制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
?
A.秦朝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北宋文官任知州
C
C
5.西汉初年,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举措(?
)。
A.推行于“推恩令”颁布后
B.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C.直接导致“七国之乱”
D.意在防范封国的势力壮大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