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近代化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甲午中日战争
1.[2021济南月考改编]2020年9月17日,一块定远舰的铁甲出水,重18.7吨。这是目前国内出水的唯一一块北洋海军铁甲舰装备的护防装甲。它的发现能够为百年前的哪次战争提供实物证据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雅克萨之战
2.下图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陈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
(
)
A.背景和人物
B.方式和影响
C.时间和目的
D.方式和人物
3.[2021山西晋城榆次区期中]下面是王明同学设计的某次战争主要战役表,其中主要战役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知识点2
《马关条约》的签订
4.[2021广东珠海香洲区期末]1895年台湾彰化县署张贴《台湾人民抗战檄文》,其文曰:“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导致台湾人民“不得为大清国之民”的原因是
(
)
A.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B.台湾岛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
D.台湾岛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5.[2021北京昌平区期末]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处应为
(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D.增开天津为商埠
6.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7.[2020山东烟台中考]下图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年代尺。其中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知识点3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8.1895年以后,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战败,列强称中国为“正躺在死亡之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
)
A.三国干涉“还辽”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
9.[2021山东泰安肥城期中]“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北京欢迎你》中的歌词表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热情。早在1899年,美国就曾经要求中国“门户开放”,但其目的是
(
)
A.便于侵略中国
B.让中国学习西方技术
C.与中国加强合作
D.学习中国科学技术
10.张华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以下面表格中的内容作为支撑,他的论文标题最有可能是
(
)
A.《炮口下的中国1840》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中国蛋糕1897
D.《太平天国的抗争》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下表是从不同角度对黄海海战的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
(
)
A.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
B.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
C.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
D.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
2.[2020河北秦皇岛海港区期末]《全球通史》中写道,19世纪3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
A.战后条约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B.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沿海地区
C.都促使清朝政府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D.都客观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2021山东济宁兖州区期末]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他说:“他们(日本人)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
(
)
A.清军力量弱
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军力量强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4.《马关条约》签订后,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在《救亡决论》中痛苦地发出了“救亡”的呼号。这一振聋发聩的呐喊表明,先进的中国人在惨痛的事实面前猛醒过来,意识到摆在面前的问题已不是一般地谈论什么“自强”“求富”,而是要直截了当地起来“救亡”。这表明,《马关条约》的签订
(
)
A.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促进了先进中国人的觉醒
C.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上游地区
D.造成了国家的分裂
5.1898年,驻烟台的美国领事福勒向国务院建议占领中国的一个港口;驻华公使康格建议国务院在渤海湾占领一处海军基地,并在天津常驻一艘军舰;美国海军部和陆军部也积极策划在中国沿海占领港口。这表明美国政府
(
)
A.忙于和西班牙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
B.承认列强在华的既得特权和“势力范围”
C.积极主张实现中国境内“门户开放”
D.积极投身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
6.甲午中日战争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个悲壮的故事,让我们穿越战争硝烟,回望甲午风云。
【甲午风云·一页沉重历史】
材料一
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1)日本有些人认为:“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的因素引起的。”结合材料,这种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黄海海战·一个悲壮故事】
材料二
(2)概括图片反映的悲壮故事。这一故事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马关议和·四万万人恸哭】
材料三
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南京耻未雪,马关新仇添。
(3)请分析“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的危害。
【瓜分狂潮·亡国灭种危机】
材料四
(4)《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该图反映的内容和甲午中日战争有何关系?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痛定思痛·吾辈奋发图强】
(5)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反思?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1.C
由材料中的信息“定远舰”“北洋海军铁甲舰”及所学知识可知,北洋舰队建立于洋务运动时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因此这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故选C
2.C
“1894年”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的时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反映了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故选C
3.D
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宝贵牺牲于平壤战役中;在威海卫战役中,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徐邦道孤军迎敌是在辽东半岛战役中,A、B、C均不符合题意。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怒向吉野号撞去,④对应正确,故D符合题意。
4.C
根据“1895年”及所学知识可知,1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据此可知,导致台湾人民“不得为大清国之民”的原因是《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故选C。
5.B
由1842年、1858年对应的内容可知,该角度是通商口岸的开放。据此及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故选B
6.A
从表中内容可看出,1894年至1900,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急剧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其他列强也纷纷在华设厂,A正确。B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内容;C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D与材料无关,排除。
7.C
由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据此观察年代尺可知,③处对应的时间是“1894一1895”,符合题意.故选C。
8.A
根据题干信息“1895年以后”“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列强瓜分中国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故选A。
9.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于1899年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得到各国同意,这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据此可知,美国要求中国“门户开放”的目的是便于侵略中国.故选A
10.C
由表格内容可知,这反映的是列强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甲午中日战争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所以他的论文标题最有可能是《中国蛋糕1897》.故选C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D
由“致远药弹尽…向吉野冲突。…而致远中其鱼雷…顷刻沉没”“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快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奋然挺进…连连轰击。…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可知,三个材料都有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的说法,至于是被鱼雷击沉还是被炮击沉说法不一.故选D。
2.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三次战争分别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在这三场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中,中国都被迫割地所以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战后条约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选A。
3.D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等可知,恭亲王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同时他认为如果日本发动战争,其他国家是不会坐视不管的,这说明清政府对当时的形势认识不清.故选D
4.B
“先进的中国人在惨痛的事实面前猛醒过来”“要直截了当地起来‘救亡”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促进了先进中国人思想的觉醒,增强了人们的救亡意识.故选B。
5.D
由“建议占领中国的一个港口”“在天津常驻一艘军舰”“积极策划在中国沿海占领港口”等可知,美国主张在中国占领港口、派驻军队,这说明美国积极瓜分中国.故选D
6.
【答案示例】
(1)不正确。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甲午中日战争是蓄意发动的。
(2)故事: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向敌舰,最终壮烈殉国。精神:体现了为民族和国家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3)增开四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关系: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影响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题思路】
(1)由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可以看出,日本早就制定了侵华作战计划,故甲午中日战争是蓄意发动的。
(2)第一小问,根据“黄海海战”“致远舰”可知,该事件与邓世昌有关;第二小问,围绕“爱国精神”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口全开放”,说明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工厂设口岸”使列强的资本可以直接进入中国,这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图片反映的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据此分析其与甲午中日战争的关系即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
(5)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