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近代化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2021深圳宝安区期末]1895年上海《点石斋画报》刊发新闻图画《伏阙陈书》,画面左上文如下:“台湾为南洋门户,自经李傅相与倭订约,允将全省拱手让之…其闽省诸孝廉之在京会试者,会同京官、商民缮就呈词,洋洋数千言,赴都察院陈情。……众口一词,皆谓此地万不可让。”该新闻图画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
A.割让台湾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科举考试
2.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此人主张
(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3.康有为曾说:“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下列对其“变法”的含义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开设近代工厂
B.维护清朝统治
C.改革政治制度
D.创办新式学堂
4.[2020福建中考改编]1896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67个市设有分销处,销量过万。这表明
(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民族危机异常严重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洋务运动大获成功
5.下面是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分布表,它反映出
(
)
A.维新派行动落后于宣言
B.维新志士注重启发民智
C.变法运动参与阶层广泛
D.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城乡
知识点2
百日维新
6.[2021湖北孝感安陆期末]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康有为又几次上书光绪帝,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和维新变法的重要。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令康有为等人筹划变法。由此可见戊戌变法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维新思想的传播
D.鸦片战争的刺激
7.奏折、诏书等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面的奏折和诏书反映了
(
)
A.鸦片战争的危害
B.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C.维新运动的历程
D.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结局
8.[2021北京海淀区期中]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
A.裁撤冗官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9.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开始谋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政治权利。戊戌变法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措施是
(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发展农、工、商业
C.创办京师大学堂
D.编制国家预算
10.“百日维新”一开始就遭到了朝廷中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抵制和反对,随着运动的开展,维新派与守旧派的矛盾和斗争迅速加剧。在各省,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其他督抚都未能推行新政。朝廷中的皇亲贵戚、中枢要员,或公开反对新政,或暗中加以阻挠。由此可见,百日维新
(
)
A.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C.全面吸收国外先进文明
D.自始至终面临强大阻力
11.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2020湖南常德中考改编]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的局面。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太平天国运动走向高潮
D.“自强”“求富”理念的提出
2.[2021北京大兴区期末改编]如图是清末“维新”(含“改革”“改良”)这一词语的使用次数统计,可用于说明
(
)
A.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
C.戊戌变法改变了清王朝旧有的君主专制统治
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
3.[2021广东汕头龙湖区期末]若“百日维新”能实现的话,可能会出现的场景是
(
)
①某人到京师大学堂进学
②考生在科举考场上为写八股文而发愁
③陆海军的士兵们要接受新式训练
④取消多余的衙门,吸收有才能的人任职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某历史学家指出,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一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变易理论;二是来源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例如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思想。他对待这两种学说的态度是各取所需。由上述材料可知,康有为
(
)
A.抛弃中国传统文化
B.批判西方近代学说
C.糅合汲取中西理论
D.创立新的政治学说
5.[2020郑州模拟]尽管维新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制,但它批判封建专制和君权神授的理论,提倡民权,使人们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念的熏陶下,突破君主立宪制的限制而继续前进,走上推翻专制统治的革命道路。材料反映了戊戌变法
(
)
A.推动了近代化探索的进一步发展
B.推翻了我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6.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戊戌变法“质的飞跃”体现在
(
)
A.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
B.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7.[2020广东汕头金平区模拟]陈恭禄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陈恭禄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
A.顽固派实力过于强大
B.光绪皇帝软弱无能
C.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
D.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8.[2021重庆璧山区期中]阅读以下材料,然后判断。
材料
他们(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只是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光绪帝,进行和平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他们的理想;他们也不敢触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认为要挽救民族危亡,不必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只要实现资本主义改革,就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甚至幻想英、美、日等帝国主义来帮助变法;封建势力过于强大,他们又不去也不可能到工农群众中去寻找力量,甚至害怕和敌视群众,这使得这场运动缺乏广大群众的支持;此外还缺乏军队的支持,到了大难临头之际,他们才想起兵权,结果被袁世凯出卖,不可避免地遭到失败。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以下表述若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B”;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C”。
(1)作者是在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
)
(2)作者认为若非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戊戌变法就能成功。
(
)
(3)戊戌变法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
)
(4)康有为等维新派想通过光绪帝进行社会改良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
(
)
(5)戊戌变法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1.B
由材料中的信息“1895年”“台湾为南洋门户允将全省拱手让之”“其闽省诸孝廉之在京会试者…赴都察院陈情”及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故该新闻图画报道的历史事件是公车上书,选B
2.B
根据“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维新.故选B.
3.C
由材料可知,康有为认为变“铁路”“矿务”“学堂”“商务”等方面只能称作“变事”,而不是“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的制度变革的尝试。.故选C
4.A
据“1896—1898年”“梁启超”“《时务报”及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宣传维新思想。题干材料“《时务报》在15个省67个市设有分销处,销量过万”表明维新思想广泛传播。A符合题意。
5.B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维新派在许多地区组织了学会,宣传变法思想,这说明维新派注重启发民智.故选B
6.B
由材料中的信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和维新变法的重要”等及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机的加剧.故选B7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奏折”“已而东师大辱,遂有割台补款之事。……请及时变法,图保疆圉”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等人主张变法图强的史实。“诏书”“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反映的是裁减绿营,改科举,开办新式学堂等,这是戊戌变法的内容。因此该奏折和诏书反映的是维新运动的历程.故选C
8.D
由所学知识可知,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故选D
9.A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谋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政治权利”由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中的“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一措施,使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故A符合题意。
10.D
由“百日维新’一开始就遭到…抵制和反对”“随着运动的开展……矛盾和斗争迅速加剧”“朝廷中的皇亲贵戚、中枢要员,或公开反对新政,或暗中加以阻挠”可知,戊戌变法自始至终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挠.故选D
1.C
由“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故选C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B
根据材料信息“朝士皆耻言西学”“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及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纷纷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B正确。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太平天国运动于164年失败,排除C。“自强”“求富”理念提出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排除D.故选B。
2.B
观察图片可知,1890—1898年“新”(含“改革”“改良”)这一词语的使用次数越来越多,这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对改革变法的宣传是分不开的,说明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B符合题意。
3.A
1898年6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废除八股,裁撤冗官冗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军队等。故①③④符合题意,选A。
4.C
由“一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变易理论”“二是来源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他对待这两种学说的态度是各取所需可知,康有为既吸收中国古代的变易理论,又借鉴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这说明他糅合汲取中西理论.故选C
5.A
由“批判封建专制和君权神授的理论,提倡民权”“使人们…突破君主立宪制的限制而继续前进,走上推翻专制统治的革命道路”可知,材料反映了戊戌变法推动了近代化探索的进一步发展,A符合题意。
6.C
在近代化探索中,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其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而戊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故选C
7.C
由“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可知,陈恭禄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故选C
8.
【答案示例】
(1)A
(2)B
(3)C
(4)A
(5)C
【解题思路】
(1)由“他们(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只是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光绪帝……不可避免地遭到失败”可以看出,材料是在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由材料可知,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袁世凯出卖维新派只是其中之一,因此该表述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3)该表述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4)由“他们(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只是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光绪帝,进行和平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他们的理想”可以看出,该表述可以从材料中得出。
(5)该表述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