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近代化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易错、专项、培优集训(共三部分)
(一)易错疑难集训
教材易混易错集训
易错点1
区分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1.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为此,地方实力派创办了
(
)
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湖北织布局
D.汉阳铁厂
易错点2
区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近代化的开端
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和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
A.鸦片战争和戊戌变法
B.虎门销烟和洋务运动
C.虎门销烟和戊戌变法
D.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易错点3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
3.判断正误,如果正确,请在括号内打“”;如果错误,请改正并说明理由。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点4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不具备反封建性
4.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主要不同在于
(
)
A.运动的阶级基础
B.失败的根本原因
C.对西方侵略势力的打击
D.反封建的态度
教材疑难集训
疑难点1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1.历史漫画能生动地反映或揭示历史本质。下面漫画深刻揭示了
(
)
A.洋务运动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洋务运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C.创办洋务企业的官员贪污腐败
D.洋务运动没有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疑难点2
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2.[2021山东滨州无棣县期中]2020年,中国5G技术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华为5G技术的运用,是中国民族企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民族企业掌握世界核心技术的重要表现。史学家普遍认为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起源于洋务运动,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
)
A.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B.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C.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D.洋务运动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疑难点3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3.甲午中日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禧太后的意志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说明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军备废弛
B.观念落后
C.资金短缺
D.制度腐败
疑难点4
近代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4.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充满屈辱的历史,资本主义国家用条约的形式使它们的侵略合法化,其中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这一条款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特点是
(
)
A.逐渐由沿海深入内地
B.在经济侵略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C.由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渐转变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
D.由以开放通商口岸为主到以割占土地为主
疑难点5
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
5.陈旭麓认为,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地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戊戌变法
(
)
A.取得了巨大成功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二)专项训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阶段强化专项训练
1.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及所学知识,写一篇100—12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展示近代中国的“屈辱
史”。(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3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国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社论《铁拳》
材料三
今日幸(到达)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收缩),每逢万寿必无疆!
-1904年报人林白水讽刺慈禧太后70寿辰所作对联
(1)材料一中所说的“19世纪的3次灾难性战争”中割让领土最多的是哪一次?材料二中“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指的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反入侵”过程中出现的两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3)材料三中“何日再幸圆明园”“六十失台海”分别影射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结合所学知识,近代史上中国领土主权屡屡丧失的根源在哪里?
(5)通过对这段侵略史和抗争史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
(三)培优精练
综合素养创新应用
【素养解读】
本题着重体现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本题从史料分析和考古发现两个角度出发,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培养同学们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论证观点的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铁甲无声-海权意识觉醒】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9年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并从北塘登陆,攻破京津。此后,中国沿海防御的重点开始北移。1870年6月,英、法、美、德等七国军舰集结天津、烟台一带示威,再次促使京畿地区的海防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编自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筹建近代海军的目的。
材料二
中国的海军有几个不可忽视的弱点,如海军首脑部门的缺乏,海军不统一,互不统属。正是由于首脑部门的缺陷,使中国海军缺乏明确周密的计划与战略,缺乏争夺制海权的意识,力量分散。他们采用的是守势战略,消极防御战略。
-摘编自聂慧丽《黄海海战结局再认识》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重整山河水下考古发现】
材料三
2014年,考古人员在辽宁丹东(黄海北部沿海城市)发现了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致远舰舰体体量约为1600吨),将其命名为“丹东一号”2015年,考古人员先后发现3个带“致远”篆书的瓷盘,共发现60个种类150件文物,“丹东一号”的身份被确认。
(3)根据材料三,判断“丹东一号”是北洋水师的哪一艘战舰,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材料四
2014年夏,水下考古队在黄海海战大东沟海域发现一艘铁质沉船残骸。2018年,考古人员在沉船遗址首次发现了北洋海军的舰铭牌,木牌上面烙印着“經遠(经远)”二字。目前调查提取了铁、木等材质各类遗物标本500余件,包括锅炉、舷窗、舱门等舰体结构;毛瑟步枪子弹、47毫米炮弹等武器装备。此外,遗址中还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ㄏ档案。
2019年9月,山东威海湾出水一批沉舰遗物,基本确认清代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的沉没位置,这是2014年以来北洋甲午沉舰系列调查与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4)根据考古发现,关于经远舰,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5)谈谈你对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发现的意义的认识。
中考真题同步挑战
1.[2020山东聊城中考改编]“虽然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但他们确实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为社会进步的部分质变和量变创造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给他们以历史的评价是应该的。”“这些人”应包括
(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聂士成
D.洪秀全
2.[2020山东威海中考]在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下列各项中属于“追求利润的企业”的是
(
)
A.湖北织布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京师同文馆
3.[2020四川遂宁中考]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
A.割地
B.赔款
C.通商
D.设厂
4.[2020山东菏泽中考]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战后则是“投资特权”,这里的战争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2020山东青岛中考]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材料反映出“中国战败”的影响不包括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外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刺激中国掀起新的救亡图存运动
6.[2020北京中考]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7.[2020江苏苏州中考]冯骥才的小说《神鞭》中描写了天津卫小贩傻二练就了辫子功,人称“神鞭”。他跟随头领曹福田去紫竹林攻打洋人。出征前,头领画了个避洋枪的符咒给他。傻二把符咒塞进辫根儿里,感到满脑袋的头发都发烫,似乎真有法力注入其中。傻二尽管英勇无畏,但仍挡不住洋枪洋炮,辫子也被打断了。傻二的经历表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的严重缺陷是
(
)
A.带有迷信色彩
B.借拜上帝会欺骗民众
C.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D.盲目排外
8.[2020浙江衢州中考]如图所示,Y轴表示的是
(
)
A.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程
B.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D.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程度
9.[2020山东日照中考]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制作了下列表格,该表格主要反映了
(
)
A.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
B.近代民族英雄反侵略的英勇斗争
C.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最终取胜
D.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易错疑难集训
教材易混易错集训
1.B
由“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可知,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在军事技术,因此他们创办了用以“自强”的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故选B.其他选项均属于民用工业,排除。
2.D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选D
3.【答案示例】改正:将“第二次鸦片战争”改为“甲午中日战争”理由: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开始的,其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4.D
二者都是农民运动,阶级基础一样;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排除A、B、C在反封建的态度上,义和团运动主张扶清灭洋,不反抗封建统治,而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故选D
教材疑难集训
1.B
漫画中,西方先进技术被嫁接在了封建制度上,这说明洋务运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故选B
2.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因此史学家普遍认为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起源于洋务运动.故选A
3.D
根据“慈禧太后的意志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可知,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制度腐败.故选D
4.B
根据题干中“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等信息可知,这与《马关条约》规定的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有关,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故选B
5.D
据题干信息“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D
(二)专项训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阶段强化专项训练
1.【答案示例】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解题思路】观察图片可知,四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列强的四次侵华战争,据此答出每一次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即可。作答时注意史实正确,线索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2.【答案示例】
(1)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
(2)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左宗棠、邓世昌等。(任举两例即可)不怕牺牲、敢于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3)“何日再幸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六十失台海”: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
(4)腐朽的封建制度。
(5)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人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等。
【解题思路】
(1)第一小问,由时间信息“19世纪”可知,“3次灾难性战争”分别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据此即可回答。第二小问,由“1900年6月19日”“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及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指的是八国联军。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再结合其共同点回答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何日再幸圆明园”有关的事件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根据时间信息“1904年”“慈禧太后70寿辰”可知,“六十失台海”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
(4)从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数次战败的根本原因方面进行思考。
(5)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三)培优精练
综合素养创新应用
【答案示例】
(1)目的:保卫京师;抵抗来自海上的列强侵略。
(2)原因:海军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缺乏周密的计划与战略;海军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力量分散;缺乏争夺制海权的意识;战略失误。
(3)致远舰。依据:发现沉船海域与黄海海战时致远舰沉没区域大致相符;沉船体量大小与致远舰相符;发现了刻有致远舰大副名字的望远镜;发现的瓷盘上有明确的“致远”二字。4)①经远舰是近代化轮船②当时武器装备先进③舰上武器有后续更新
(5)甲午沉舰系列的水下考古工作,对于甲午海战史海军史、舰船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科学价值,为凝聚民族力量、实现富国强兵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解题思路】
(1)根据材料一中的“再次促使京畿地区的海防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可知,清政府筹建近代海军是为了保卫京师,抵抗来自海上的列强侵略。
(2)根据材料二中的“海军首脑部门的缺乏,海军不统一,互不统属。……缺乏明确周密的计划与战略,缺乏争夺制海权的意识”归纳即可。
(3)根据材料三中的“辽宁丹东(黄海北部沿海城市)”“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致远舰舰体体量约为1600吨”“发现3个带‘致远’篆书的瓷盘”“刻有致远舰大副陈金揆英文名字的单筒望远镜”等,从沉没位置、沉舰体量、文物发现等角度进行思考。
(4)根据材料四中“经远舰”的相关信息作答即可。
(5)围绕甲午沉舰系列调查与研究工作的考古意义和现实意义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中考真题同步挑战
1.A
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因此题干中的“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应属于洋务派,故“这些人”应包括李鸿章。A符合题意。
2.A
根据“追求利润”及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湖北织布局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湖北织布局属于“追求利润的企业”.故选A
3.D
“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体现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该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英国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也可以获得开设工厂的权利,D正确。英国此前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已经获得了割地、赔款、通商的权利,不需要经过《马关条约》共享这些权利。
4.C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投资+特权及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故选C
5.A
材料中的“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等信息说明“中国战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B、C、D属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可以从材料中得出,排除A是鸦片战争的影响,符合题意。
6.D
①是对历史事实的表述,不属于历史结论,也没有涉及废除旧制度的内容,A、B错误;②是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是历史结论,其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故C错误,D正确。
7.A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符咒”可以判断义和团运动带有迷信色彩,A正确;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排除B;题干中没有体现义和团对清政府和外来事物的态度,排除C、D
8.观察图示可知,X轴代表时间,在八国联军所在的位置,Y轴对应的是“100%”。由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可知,Y轴表示的应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故选C
9.B
由表格信息“虎门销烟”“虎门血战”“黄海捐躯”“壮烈殉国”可知,这反映的是近代民族英雄反侵略的英勇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