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2 第三单元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八年级历史上(部编版)单元课时提优自测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卷12 第三单元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八年级历史上(部编版)单元课时提优自测卷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9 09:4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2020贵阳期末改编]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史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
A.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B.1895年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
C.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
D.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2.孙中山知“清政府积弊重重,无可救药,非彻底改造,决不足以救亡”,遂于1894年秋,“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决计革命行动”。上述内容强调的是
(
)
A.兴中会成立的背景
B.兴中会成立的地点
C.兴中会的宗旨
D.兴中会的奋斗目标
知识点2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3.以下书籍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
D.平均地权
4.[2020黑龙江黑河期末]“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该材料评述的是
(
)
A.兴中会的地位
B.同盟会成立的意
C.同盟会的纲领
D.华兴会成立的影响
5.[2020北京朝阳区期末]1905年10月20日,一份报纸的发刊词上写道,“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下列关于这一报纸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创办于戊戌变法期间
B.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C.是兴中会创办的机关报
D.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2021深圳福田区期末]“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隐约可闻的“民主革命的涛声”可能是
(
)
A.《资政新篇》的写成
B.《海国图志》的问世
C.《民报》的发行
D.《时务报》的创刊
2.下图所示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B.1905年成立于檀香山
C.该革命组织是同盟会
D.其机关刊物是《民报》
3.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4.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二者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
)
A.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B.都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都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都主张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
5.[2021安徽淮南期中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四者既得,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欧洲其能匹哉!……试观日本一国…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摘编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编自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主张有何变化?
(3)由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孙中山具备怎样的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1.D
史实是指历史事实,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论。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主张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故D为史论。A、B、C均为史实.故选D
2.A
根据“清政府积弊重…决不足以救亡”等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兴中会成立的背景.故选A
3.C
由所学知识可知,这三部著作都宣传民族民主革命,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故选C
4.B
由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述的是同盟会成立的意义.故选B
5.D
根据“1905年”“发刊词”“三大主义日民族,曰民权,民生”及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D符合题意。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C
由“20世纪初的中国”“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及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发行。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其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故“民主革命的涛声”可能是《民报》的发行.故选C
2.B
根据图中文字信息可知,该革命组织为同盟会。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故B错误,符合题意。
3.A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因此把推翻清政府的“民族主义”放在首位符合此时救亡图存的要求.故选A。
4.A
“天下人’平分‘天下田”是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土地分配方案;“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分配方案,要求实现土地国有。二者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故选A
5.
【答案示例】
(1)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方法方面,孙中山由主张采用温和的改革(或改良的方法)救治中国到主张以革命方式救中国;目的方面,由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到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心系天下、追求真理、与时俱进。
【解题思路】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据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可从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两方面分析,如孙中山以前主张采用温和的改革(或改良的方法)救治中国,后来主张以革命方式救中国;孙中山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后来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结合孙中山的思想转变及其原因等作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