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二次革命
1.[2021安徽滁州定远期末]如表是1913年国会中主要党派构成统计表,由表格内容可以直接看出
(
)
A.国民党在国会中占据明显优势
B.国民党完全主导民国初年的政治局势
C.旧官僚、立宪派入选国会,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D.宋教仁议会斗争、政党政治的目标实现了
2.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
(
)
A.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弱点
B.联合中间派扩大同盟会影响
C.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D.领导二次革命
3.[2021河北唐山丰润区期中“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由此可见,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
A.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
B.列强武装干涉
C.国民党力量弱小
D.革命脱离人民群众
知识点2
袁世凯复辟帝制
4.[2021山西月考]“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共和幸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材料中的“执共和国政之人”指的是
(
)
A.孙中山
B.宋教仁
C.袁世凯
D.黎元洪
5.下列袁世凯实行独裁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
②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④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6.下面纪念币的历史价值是
(
)
A.见证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B.见证了民国初年政治民主化
C.见证了袁世凯称帝的丑剧
D.见证了北洋军阀割据局面
知识点3
护国战争
7.[2021广东阳江阳东区期末]“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8.袁世凯的复辟活动迅速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B.护国战争在全国迅速发展
C.北洋军阀内部分裂
D.复辟帝制违背潮流,不得人心
知识点4
军阀割据
9.下表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简表,由表中信息可得出
(
)
A.军阀的靠山均为日本
B.军阀依附于帝国主义
C.军阀力量超过帝国主义
D.列强在中国利益互补
10.下面漫画形象地描绘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由漫画可知军阀割据
(
)
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创造了条件
D.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袁世凯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②“宋案”发生
③护国战争
④二次革命
⑤军阀割据
A.②④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⑤③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一书的目录中提到,“民国来了,总统来了,内阁来了…然后来的是皇帝”。材料反映了
(
)
A.专制主义政权的灭亡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2021浙江温州期末]民国初年,梁启超发文称:“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使全国民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这表明
(
)
A.民生主义思想深刻影响国民心理
B.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局面
C.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主流社会思潮
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
4.“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
A.军阀混战不休
B.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C.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D.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
5.[2021山西阳泉期末]1918年,陈独秀在一则随感录中写道:“只因为外交团(辛丑以后产生的公使团)一个小小的劝告,督军团(北洋系督军为干政和镇压民主革命力量而组织的团体)都吓得各鸟兽散。什么国会的弹劾,什么总统的命令,有这样厉害吗?”该材料主要说明
(
)
A.北洋军阀的统治依附帝国主义
B.《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北洋政府被督军团控制
D.《辛丑条约》破坏了我国的外交独立
6.[2020广东模拟]下列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共同点的是
(
)
A都是孙中山的号召或领导
B.都是武装斗争
C.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
D.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7.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袁世凯不断破坏民主共和,妄图复辟帝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与其进行了不懈斗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次革命亦称讨袁之役。1913年3月20日,国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
材料二
护国战争的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年底于北京宣布复辟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重压下宣布取消帝制,于数月后病逝。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所述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与材料一、二中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1.A
由表格可知,中国民党所占的席数远远多于其他党派的席数,由此可以得出国民党在国会中占据明显优势,故A项符合题意。
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故选C
3.A
据材料“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可知,国民党内部不够团结,人心不齐,说明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故A符合题意。
4.C
据材料“中国共和垂六年”“行真专制之手段也”并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随后便开始了自己的独裁统治,故“执共和国政之人”指的是袁世凯.故选C
5.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因此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故答案为C
6.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洪宪元年”。由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因此这枚纪念币是袁世凯复辟帝制丑剧的见证.故选C
7.B
据“从云南开始”“粉碎了封建帝国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及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令举国哗然,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运动爆发,袁世凯最终被迫取消帝制,故材料评价的是护国战争.故选B
8.D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意,不得人心,连其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故选D
9.B
据材料“北洋军阀主要派系简表”及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由“靠山”一栏可知,军阀依附于帝国主义.故选B
10.D
观察漫画可知,人民被南北军阀踩在脚下,这说明军阀割据纷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故选D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A
宋教仁遇刺和二次革命都发生在1913年,“宋案”是二次革命的导火索;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故正确的排序是②④①③⑤,答案为A。
2.B
由材料中的“民国”“总统”“内阁”“皇帝”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民国初期各种势力的斗争,即民主与专制的斗争,B正确。
3.B
由材料“忽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全国民彷徨迷惑,莫知适从”知,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政令频改,使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局面.故选B
4.B
由材料信息“袁世凯死后”“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及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各军阀划分势力范围,各自为政,中央政府名存实亡,这反映了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故B项符合题意。
5.A
根据材料“只因为外交团(辛丑以后产生的公使团)一个小小的劝告……都吓得各鸟兽散”及所学知识可知,外交团的“劝告”比“国会的弹劾”“总统的命令”都要厉害,这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的统治依附帝国主义.故选A
6.C
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都是孙中山号召或领导的,都是武装斗争,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辛亥革命的斗争矛头指向的是清王朝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斗争矛头指向的是袁世凯.故选C
7.
【答案示例】
(1)都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都是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都是由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武装斗争。
(2)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破坏民主共和,孙中山和黄兴等领导二次革命,展开讨袁斗争。二次革命被镇压后,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又引发了由蔡锷等人掀起的护国战争。因此,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均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而开展的武装斗争。
【解题思路】
(1)从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的目的、领导者等方面分析即可。
(2)围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