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五四运动的爆发
1.[原创]右面是名为“山东问题之日益扩大”的漫画。漫画所反映内容引发了哪一事件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下面是某一时期北京学生的示威游行路线图,这次游行中不会打出的口号是
(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废除二十一条”
知识点2
五四运动的扩大
3.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八年级某班同学整理的关于五四运动的表格,其中①②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
A.工人上海
B.学生上海
C.农民武汉
D.学生南京
4.[2021湖北孝感安陆期末]据1919年6月12日《晨报》载,天津总商会致电北京政府指出:“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迁延不决,演成事实,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这说明
(
)
A.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发动的
B.五四运动的中心在天津
C.五四运动遭到了残酷镇压
D.无产阶级已经开始形成一股政治力量
5.[2021湖南永州道县期中]从以下图片中可以得出
(
)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6.[2021广东佛山顺德区期末]五四运动不仅使学生卷了运动的漩涡,同时也吸引了资产者、小商人、工人参加战斗。它不是官僚、政客、上层分子的活动,更不是军事投机或军事阴谋的行为,而是一个广大的群众运动。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中
(
)
A.青年学生起到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知识分子发挥领导作用
D.各阶层群众的广泛参与
知识点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7.[2021河北秦皇岛海港区期末]“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说明五四运动
(
)
A.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B.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C.废除了列强的在华特权
D.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8.五四运动的参加者许德珩回忆说:“同样是爱国的革命运动,然而五四运动却高于辛亥革命。”他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五四运动
(
)
A.敢于彻底反帝反封建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9.[2021江苏盐城东台期末]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办工会,后来他们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这说明
(
)
A.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B.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C.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D.五四运动前期主力是学生,后期主力是工人
10.[2021江苏苏州期末]如图是某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时所做的笔记,其中④属于
(
)
A.历史原因
B.历史过程
C.历史事实
D.历史结论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2021山东济宁邹城期末]如图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两个重要史实,下面与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提倡民主与共和
B.图一事件为图二事件做了铺垫
C.图二事件中青年学生是主力军
D.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2021广东惠州期中]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副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副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五四运动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
C.在五四运动推动之下,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D.五四运动后期,工人成为运动主力
4.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
)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5.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
)
A.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6.学完本课后,李老师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释读图片——见证时代呼声】
(1)观察如图两幅图,分别简述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历史困境?
任务二
【比较分析了解运动特点】
材料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甚至以命抗争,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还处于被动反击、事件应对、行动自发、目标茫然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参与,还有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及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他们相互呼应,使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彻底性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2)根据材料,指出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任务三
:【聚焦热点——进行实践探究】
(3)2021年是五四运动102周年。某班同学进行相关研究,确立了如图的研究主题,并在图书馆检索到下表中的信息材料,请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和对应的一则材料,说明你选择材料的理由。
(4)综上所述,谈谈“五四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1.C
根据材料信息“山东问题”和漫画文字信息“巴黎和平大会”“青岛”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但是,列强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故选C
2.C
由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天安门”“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等可以判断,图片反映的事件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A、B、D三项是五四运动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故选C。
3.B
由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是学生,中心在北京;后期的主力是工人,中心在上海.故选B
4.D
材料“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反映了1919年6月12日,天津工人即将罢工的史实,“劳动者数十万众”“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说明了无产阶级已经开始形成一股政治力量.故选D
5.B
由图片材料信息“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曹汝霖”“拒签和约”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故选B
6.D
根据“五四运动不仅使学生卷入了运动的漩涡,同时也吸引了资产者、小商人、工人参加战斗…是一个广大的群众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这说明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D
7.B
材料强调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一次全面觉醒,说明五四运动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B正确。
8.A
五四运动敢于彻底反帝反封建,而辛亥革命只是彻底反封建,对帝国主义则抱有幻想.故选A。B是戊戌变法的意义,排除;C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排除;D是辛亥革命的意义,排除。
9.依据“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办工会,后来他们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可知,材料说明了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故C符合题意.故选C。
10.D
依据“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及所学知识可知,④是五四运动的意义,属于历史结论,故D项正确。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B
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图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故B正确。
2.D
由材料“罢学救亡,罢市救亡”可知五四运动的范围由学生扩大到商人,故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反映了商人的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故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3.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A错误。
4.A
从材料“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表明要维持“法治”的精神;而“当庭特赦”学生,彰显了对学生爱国精神的肯定,倡导学生们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故选A
5.D
分析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是因为“没有发动普通民众”,而五四运动胜利是因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D符合题意。
6.[答案]示例
(1)图一:当时中国封建思想积重难返。图二:当时中国积贫积弱,遭受列强欺凌;弱国无外交;国际地位低下。
(2)变化: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地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研究主题2:五四运动在全国的扩展。对应材料②。理由: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前期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运动,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4)内涵: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实意义:当代青年应继承和弘扬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解题思路:
(1)图一北洋政府祭天活动,说明当时中国封建思想积重难返;图二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说明当时中国积贫积弱,遭受列强欺凌。
(2)变化: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地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3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4)“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代青年应继承和弘扬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