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易错疑难、专项、培优集训(共三部分)
(一)易错疑难集训
教材易混易错集训
易错点1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历史学家把百年前的某历史事件视为“分水岭”,它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这一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成立
易错点2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2.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有一位著名的人物被誉为“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他是
(
)
A.毛泽东
B.李大钊
C.马林
D.陈独秀
易错点3
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20世纪初,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青年杂志》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该历史人物
(
)
A.第一次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B.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C.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D.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常考疑难问题突破
疑难点1
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1.下面选项对新文化运动的“新”的含义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
B.提倡学习西方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D.提倡马克思主义,反对资本主义
疑难点2
五四运动作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的意义
2.[2021安徽马鞍山期末]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
)
①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五四运动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疑难点3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虽同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但却有着巨大的区别。它们的根本区别是
(
)
A.领导者的阶级属性不同
B.所处的社会阶段不同
C.革命所追求的目标不同
D.革命形势发展程度不同
疑难点4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的体现
4.[2021北京大兴区期末]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有
(
)
①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
②新三民主义是新的奋斗方向
③共产主义成为革命的奋斗目标
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专项
近代化探索
阶段强化专项训练
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种种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针对蒋廷黻提出的这一问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哪些派别做出了回答。总结这些派别的相同点。
材料三
《新青年》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民主”和“科学”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迷信,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遗留的恶果。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杂志是哪一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这一运动有何意义?
(4)综上所述,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有何特点?
(三)培优精练
中考真题同步挑战
1.[2021山东青岛中考]“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但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一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没有从国体变更这样大的历史调整中重建秩序,更没有构建出中国人可以普遍接受的信仰,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为解决“精神困惑”,中国人掀起了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2021江苏苏州中考]图是苏州县沈维钧编辑,由上海世界书局于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秘诀》书影。这本书的出版
(
)
A.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B.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C.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D.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
3.[2021湖北鄂州中考]“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4.[2021广西玉林中考]据统计,五四运动之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或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刊物有200多种。这主要说明
(
)
A.新文化运动正式兴起
B.工人阶级的觉悟不断提高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马克思主义受到广泛关注
5.[2021广西柳州中考]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说道: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
)
A.中国开启了思想文化的新时代
B.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6.[2021浙江温州中考]回眸百年中国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立足“转型”,积蓄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
1920年,来华访问的美国哲学家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引发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国老子的思想最有价值。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等
(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两位哲学家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1920年的中国,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民革命,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这一总体特征。部分大事记如下:
(2)为什么说1920年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结合材料一、二,联系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易错疑难集训
教材易混易错集训
1.C
据材料“它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选C。
2.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李大钊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理论准备.故选B
3.C
根据材料“20世纪初”“创办《青年杂志》等可知,该历史人物是陈独秀。陈独秀在1921年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故选C
常考疑难问题突破
1.A
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进行文学革命.故选A
2.C
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出了伟大的力量;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故选C。
3.A
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故选A
4.A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表现在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二)专项
近代化探索
阶段强化专项训练
[答案]示例
(1)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相同点: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都属于民族资产阶级;都向西方学习,进行制度层面的探索;结果都失败了;都有自己的舆论阵地以宣传自己的主张。
(3)新文化运动。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4)阶段特征: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阶段,即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解题思路】
(1)根据材料“约35年的运动”“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史意义即可。
(2)由材料可知,蒋廷黻提出的。问题的核心是“近代化”,据此归纳对“近代化”进行探索的民族资产阶级派别,再分析其共同点即可。(3由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之一;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中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的相关内容即可归纳。
(三)培优精练
中考真题同步挑战
1.D
由材料“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可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华民国建立后,即1912年以后。由“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一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符合题意。
2.D
据材料信息“1921年6月”“白话文”分析,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方面,提倡使用白话文,故D符合题意。
3.A
据材料信息“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故选A
4.D
由所学知识可知,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们,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材料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或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刊物的数量说明马克思主义受到广泛关注.故选D。
5.C
由材料“1921年”及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故选C
6.[答案]示例
(1)杜威提倡社会转型需理念转变,符合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救国,积极改造社会的需求;罗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制的社会思潮。
(2)示例1单角度阐述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成立。他们积极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成立工会组织,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示例2多角度阐述1920年的中国,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多种变革力量持续发力。有人坚持思想启蒙,提倡思想领域的社会转型;有人逐渐认同马克思主义,并开展研究、宣传和实践等活动;政府支持白话文运动,白话文教材和出版物的流行,使民众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大提升。以上变化都折射出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
【解题思路】
(1)据所学知识可知,杜威提倡社会转型需理念转变,符合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救国,积极改造社会的需求;罗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制的社会思潮。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可知,如果单角度阐述,可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例进行分析。如果多角度阐述,可结合材料及所学进行分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