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台儿庄战役
1.“……地处徐州东北30千米的大运河北岸,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战略地位重要。战役从1938年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材料描述的是
(
)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北平保卫战
D.武汉会战
2.“敌我在台儿庄已血战一周,胜负之数决定于最后五分钟。援军明日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将于明晨亲来台儿庄督战。”材料中的“我本人”是指
(
)
A.李宗仁
B.彭德怀
C.周恩来
D.张学良
3.[原创]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这表明,台儿庄战役
(
)
A.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B.坚定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和信念
C.大大摧毁了敌人的交通线
D.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知识点2
武汉会战
4.在1938年发生于江西的某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叶挺将军曾评价此次战役:“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这次战役发生在哪次大会战期间
(
)
A.徐州会战
B.豫湘桂战役
C.武汉会战
D.淞沪会战
5.“武汉会战震宇寰,百万雄师战犹酣。长江两岸同抗击,中部四省共围歼。四个半月我威振,二十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该诗反映了武汉会战
(
)
①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②历时4个多月
③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④战场形势对中国十分有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③④
知识点3
第三次长沙会战
6.第三次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组织的一次防御战。下列有关这次战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爆发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B.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C.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D.谢晋元率部英勇抵抗
7.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民党将领在军事指挥上不得力
B.国统区的经济面临崩溃
C.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
D.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由此可见,台儿庄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
A.前方将士不怕牺牲
B.后方同胞大力支援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蒋介石的正确领导
2.[2021山东青岛黄岛区期末]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毛泽东等在给周恩来等的电报中说:保卫武汉重在发动民众,军事则重在袭击敌人之侧后迟滞敌进,争取时间,务须避免不利的决战……在抗战过程中巩固蒋之地位,坚持抗战,坚决打击投降派,应是我们的总方针。”这说明
(
)
A.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B.中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
C.蒋介石有较强的欺骗性
D.正面战场成为合作典范
3.美国海军部部长诺克斯在《告中国人民书》中指出:数周以来,贵国伟大之战绩,非仅为中国之胜利,抑且为所有同盟国家共同之胜利,亦非仅为打击日本之胜利,而为打击整个轴心之胜利。这说明第三次长沙会战
(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鼓舞了同盟国反法西斯的斗志
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4.[2021江苏泰州高港区月考]下列抗战期间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淞沪会战
②武汉会战
③台儿庄战役
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5.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接连发生,它们的共同影响是
(
)
A.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建立
B.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
C.破灭了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
D.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初,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国民党陆军上将)在谈到中国能否打过日本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有地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们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矣。”
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国民党陆军上将)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时指出:“我国因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此项优劣相反之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指导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期,国军…以消耗敌人战力,保存我军主力;藉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及建立长期抗战力量之目的。”
-摘编自《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材料二
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军队共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其中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有200多位。
(1)蒋方震和陈诚在抗战的基本策略上有何相同之处?其共同的依据是什么?
(2)蒋方震和陈诚的主张有合理之处,但均未找到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结合材料,他们认为取得抗战胜利的途径各是什么?其共同的缺陷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1.A
根据“徐州”“1938年”“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台儿庄战役。
2.A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台儿庄”等,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故选A
3.B
材料中“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等信息说明台儿庄战役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故选B
4.C
由“1938年”“江西”“击毙日军3000余人”等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次战役应为万家岭战役,其发生在武汉会战期间.故选C
5.B
①是淞沪会战的影响,排除;由“四个半月”可知②正确;由“战略相持已见晓”及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③正确;④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6.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于1941年12月,处于抗战相持阶段,A项说法正确。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这次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C两项说法正确。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率部英勇抵抗,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7.D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所以在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故选D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C
材料“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说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前方和后方一致努力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故选C
2.B
“在抗战过程中巩固蒋之地位,坚持抗战,坚决打击投降派,应是我们的总方针”反映了中共积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正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武汉会战后,A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
3.B
根据“贵国伟大之战绩……抑且为所有同盟国家共同之胜利而为打击整个轴心之胜利”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鼓舞了同盟国反法西斯的斗志.故选B。A是九一八事变的影响,C指的是台儿庄战役,D是淞沪会战的影响。
4.B
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11月,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610月,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春,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于1941年12月,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③②④,B符合题意。
5.C
据所学知识可知,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属于抗战防御阶段的重要会战,其共同影响是破灭了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故C符合题意。七七事变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建立,A不符合题意;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属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B不符合题意;这三次战役发生在全面抗战时期,D不符合题意。
6.[答案]示例
(1)相同之处:都主张持久抗战。依据:中国地广人多。
(2)途径:蒋方震把持久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国际形势的变化上;陈诚则主张依靠军队的持久抵抗来争取抗战的胜利。缺陷:他们都轻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3)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抵抗,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会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牵制了日军主力;战争中大多数国民党官兵英勇作战,出了巨大牺牲。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造成了消极影响。总体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解题思路】
(1)根据“中国有地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动用拖的哲学”“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即可知两人战略上的相同之处及类同依据。
⑵第一小问的途径,根据“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们转弱为强”可知蒋方震把持久抗战的希望寄托在国际形势的变化上,根据“持久抵抗”“在抗战第一期……保存我军主力”等可知,陈诚主张依靠军队的持久抵抗来争取抗战的胜利。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可知,两人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3)根据材料二中的数据及所学知识,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评价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