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平型关大捷
1.某校学生假期组织了“红色文化”之旅的主题系列活动,下面是他们在研学过程中拍摄的一张照片。下列对与图片相关的战役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该战役发生在全面抗战初期的山西
B.该战役的交战双方是八路军和日军
C.该战役的特点是伏击战
D.该战役是敌后抗战的伟大胜利
知识点2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这匹野牛(日本)就非烧死不可。”其意在说明
(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
B.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
C.中共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
D.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3.毛泽东在《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称:“□□和陕甘宁边区,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材料中的“□□”是
(
)
A.重庆
B.北京
C.延安
D.瑞金
4.[2021广西百色模拟]“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听到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我门会联想到的是
(
)
A.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
C.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展开了主力决战
D.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5.[2021浙江宁波期末]陕甘宁边区在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这些举措
(
)
A.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B.实现了“新三民主义”的理想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沉重地打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知识点3
百团大战
6.[2021湖北咸宁中考改编]下表所反映的战役名称及其主要指挥官是
(
)
A.百团大战彭德怀
B.秋收起义毛泽东
C.百团大战林彪
D.台儿庄战役彭德怀
7.[2021北京密云区期末]以下两幅照片体现出百团大战的作战目标是
(
)
①破袭日军的交通线
②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③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④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2021郑州期末]以前那些对我军能够有效抗击侵略者尚心存疑惑的思想,全部在这次“百团大战”的背景下消失殆尽。这说明百团大战
(
)
A.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B.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扭转了抗日战争的局面
D.粉碎了敌人的“囚笼”
9.[原创]“继续抗日的战争立场正处于挫败的状态下…国民党一些高层对于胜利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但当料定了的事情没有发生,结局被翻转后,人们的情绪也随之翻转。”材料意在说明百团大战
(
)
A.没有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B.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
C.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
D.使共产党收复了大量失地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可表达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下图所示剪纸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平型关战役和台儿庄战役在同一时间进行
B.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C.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是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D.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迫使日本宣布投降
2.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其中,对陕西延安考察团考察主题归纳最恰当的是
(
)
A.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B.长征会师伟大胜利
C.革命圣地战略后方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
A.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B.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4.[2021广东佛山南海区期末]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1943年年度综合战报中说:“在本年交战15000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这反映了
(
)
A.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B.敌后战场作用重大
C.国共团结一致共同御敌
D.正面战场沉重打击了日军
5.1938年4月上旬,日本陆军部在制订武汉会战计划时,原准备由日本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线南下,与日本华中方面军夹击武汉。后来考虑到华北地区八路军频繁出击,治安不良”,难以抽出兵力,从而放弃了华北方面军的南下计划。这说明
(
)
A.日军全面侵华初期计划不够周密
B.敌后战场由此成为日军进攻重点
C.世界战局变动影响日军侵华方针
D.敌后战场给予正面战场战略支持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民兵为骨干,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材料二
材料三
政策承认农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激发了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承认不反对抗日的地主、富农等是抗日与生产不可缺少的力量,使他们能够保有一定的地位和利益,这样就有利于从经济上团结各抗日阶层。
-摘编自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共产党军队对日作战区域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的作战方式。
(2)指出材料二中的两次战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战役的异同点。
(3)材料二体现了中国军民在两大战场上的英勇抗战,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两大战场之间的关系。
(4)材料三中的“政策”是什么?发挥了哪些作用?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1.D
根据图片中的“平型关”可知,该战役是发生于山西境内的平型关战役。由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指挥下,在平型关一带设伏,阻挡日军攻势,并歼灭日军1000多人。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选D
2.B
根据“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这匹野牛(日本)就非烧死不可”可以看出,毛泽东强调的是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故选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9月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持久抗战的信息,故C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开始的时间是1938年10月,故D项错误。
3.C
根据“陕甘宁边区”“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可知此地为延安.故选C。
4.D
由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地道战,D符合题意。
5.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的减租减息政策、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以及“三三制”原则都起到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作用,A正确;“实现了‘新三民主义’的理想”说法欠妥,B错误;当时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并未实行土地革命,C错误;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抗击日本侵略者,D错误.故选A。
6.A
由表格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故选A
7.A
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①②符合题意;③属于百团大战的影响,不是目标,不符合题意;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属于百团大战的作战目的,但与图片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8.B
材料“对我军能够有效抗击侵略者尚心存疑惑的思想…消失殆尽”说明百团大战打消了人们对八路军是否能有效抵抗侵略的疑惑,使人们认可了八路军的战斗能力,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故选B9C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结局被翻转后,人们的情绪也随之翻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C。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B
据剪纸描述画面“一个日本兵躺在地上左面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行的平型关战役,右面有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台儿庄战役可知这反映的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故选B
2.C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西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C符合题意。“生死攸关历史转折”是指遵义会议,A不符合题意;“长征会师伟大胜利”是指会宁会师,B不符合题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D不符合题意。
3.A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与1937年相比,1940年中共在党员人数、军队人数、根据地块数和根据地人口数量四个方面都快速增长,说明敌后抗日根据地力量壮大.故选A
4.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中共敌后游击战争已经成为当时抗战的主要方式材料中的数据表明当时敌后战场作用重大.故选B
5.D
根据“考虑到华北地区八路军频繁出击,治安不良’难以抽出兵力”等可知,由于受到华北地区八路军的掣肘,日军放弃了华北方面军南下参加武汉会战的计划,这说明中共敌后战场给予正面战场以极大支持,故D正确。
6.[答案]示例
(1)区域:敌人后方。作战方式: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等。
(2)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同:都发生在华北地区;都取得了胜利;都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都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信心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异:前者发生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后者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前者发生在正面战场,后者发生在敌后战场;前者的指挥者是李宗仁,后者的指挥者是彭德怀;前者规模较小,后者规模较大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3)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4)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调动了农村各阶层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解题思路】
(1)第一小问,由关键信息“挺进敌后”即可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第一小问,观察两幅地图可知,第一幅图是台儿庄战役,第二幅图是百团大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点、结果、影响分析其相同点,从战场、指挥者、规模等角度分析其不同点,言之有理即可。
(3)围绕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的关系进行论述即可。
(4)第一小问,由“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使他们能够保有一定的地位和利益”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政策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点概括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