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4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综合检测)--八年级历史上(部编版)单元课时提优自测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卷34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综合检测)--八年级历史上(部编版)单元课时提优自测卷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9 11:2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
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图片中能为“十四年抗战”提供重要历史依据的是
(
)
2.[2021四川自贡期末]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下表“?”处对应的英雄人物是
(
)
A.杨靖宇
B.赵登禹
C.张自忠
D.左权
3.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歌中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
(
)
A.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危机加深
B.日军攻占山海关
C.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
D.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灭亡全中国
4.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其历史地位或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
5.图示法是直观感悟历史知识内在联系的方法。小明尝试着用图示法对《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内容进行总结(见下图),但却在图中空白方框环节的内容上产生了困惑,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最符合设计思路的是
(
)
A.东北沦陷
B.华北危机
C.西安事变
D.长征胜利
6.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明
(
)
A.国共两党的矛盾已经消除
B.民族矛盾已经是中国最主要的矛盾
C.中国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中共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曾在1937年任宛平县县长的王冷斋回忆:“我接到电话后,就通知城内我军营长金振中切实查询各守兵,经查明我军并无开枪之事,而且每人所带子弹并不短少一枚,更可证明。另一方面,我又令警察在各处搜索,也未发现所谓失踪日兵的踪迹。”此材料可作为研究卢沟桥事变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
)
A.回忆者经历的真实性
B.回忆细节的生动性
C.回忆者心思的缜密性
D.回忆内容的丰富性
8.1937年12月19日,在中国南京传教的马吉牧师在信中写道:“过去的一个星期的恐怖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日本兵是如此野蛮。”马吉这句话意在
(
)
A.剖析南京大屠杀的起因
B.说明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
C.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D.强调日本侵略者的凶恶残暴
9.[2021河南省实验中学三模]“台儿庄胜利之后,有些人主张徐州战役应是‘准决战’,说过去的持久战方针应该改变。说什么‘这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了,日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可见
(
)
A.台儿庄战役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B.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获得的重大胜利
C.有人对抗日战争艰苦性持久性认识不足
D.台儿庄战役提升了人们抗战胜利的信心
10.关于下面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民族抗战初期国民党作出了重要贡献
B.三次会战的目的是配合敌后战场的开辟
C.正面战场消极抗战导致节节败退
D.相持阶段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11.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面对当时的局面,中国共产党组织材料中的“革命的统一战线”主要是为了
(
)
A.推翻清政府
B.抗日救国
C.争取和平民主
D.打倒北洋军阀
12.[2021江西模拟]聂荣臻在评价某次战役时指出,这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得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这次战役是
(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13.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下列四幅图片最能体现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
)
A.全民族抗战
B.局部抗战
C.分散抗战
D.自发抗战
14.[2021北京中考]如图漫画《搁浅》(依原图改绘)创作于1941年,该漫画表达的是
(
)
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支持中国抗战
D.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英勇抗争必将取得抗战胜利
15.读下表,你认为故宫文物大迁移的原因是
(
)
A.外来侵略
B.巡回展览
C.国共合作
D.军阀混战
16.[2021陕西延安富县期末]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属于敌后战场的战役的是
(
)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武汉会战
A.①③
B.①②
C.③
D.②④
17.观察下面年代尺,不能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
A.九一八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中国的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
C.中国从独立抗战到携手盟国反抗法西斯
D.国共两党联合抗战
18.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对这一政策最恰当的评价是
(
)
A.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B.调节各抗日阶级的关系
C.保障地主基本利益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相结合
1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共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占日军伤亡总数的75%以上。直至投降,日本在海外的侵略军共352万人,其中向中国投降的日军约128万人,超过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各岛的日军总和。材料强调
(
)
A.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力量的援助
B.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太平洋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D.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20.某历史小组同学准备制作一期学习抗战精神的板报,其中一个板块的主题是“抗日誓词”,他们抄录的这些誓词表现出的精神有
(
)
①誓死抗争
②英勇不屈
③众志成城
④国际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60分)
21.[2021安徽安庆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今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
-摘编自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1913—1919年美国驻华公使回忆录》
(1)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新生?(4分)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因素。(4分)
22.[2021重庆模拟]阅读材料,进行判断。(10分)
材料
抗日战争期间存在着两个战场,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大特点之一。抗战期间之所以存在着两个战场,是由于解放区战场的存在,它的存在是决定因素。
解放区战场的存在、两个战场的存在,是192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在抗日战争时期延续和发展的结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这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点的进步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抗战期间中国历史的复杂性,是我们考察抗战时期中国格局的重大因素,它也极大地影响了战争胜利后的中国政局和中国前途。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答“A”;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意思的,请答“B”;上述信息没有涉及的,请答“C”。
(1)抗日战争期间存在着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
(
)
(2)两个战场存在的决定因素是解放区战场的存在。
(
)
(3)两个战场的存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历史的倒退。
(
)
(4)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
)
(5)两个战场的存在对战争胜利后的中国政局和中国前途影响巨大。
(
)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八路军抗战统计表(1937.9-1945.8)
-摘编自杨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绩与伤亡》
材料三
在会战的攻势作战阶段,蒋介石亲临上海前线视察,要求战士有进无退,有我无敌,不成功便成仁。最终,中国军队以伤亡20余万人的代价,打破了日军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摘编自孙继业、孙志华《正面战场大会战国民党军队抗战纪实》
(1)材料一中的图片与哪一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八路军抗战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教科书中看战争】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中抗日战争大事年表①②处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战争大事年表中②③事件间的联系。(8分)
【纪录片中看战争】
材料二
①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在1937年12月13日开始的南京大屠杀中,总计死亡人数30多万,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
②1942年,日本用于华北、华中的军队,共有55万余人,超过侵入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陆军兵力的总和。
③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外长曾三次向日本提出,德日两国应迅速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但是日本为了应对中国战场,始终没能如德国所愿。
④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会议,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将中国的东北地区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⑤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中国作为五大创始会员国之一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
(2)将材料二中相应内容填入下面表格。(填写序号,6分)
【邮票中看战争】
材料三
(3)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深远的历史记忆。请仿照示例,对材料三中图1进行介绍。(6分)
示例
诺曼底登陆纪念邮票: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成功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4)2021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4分,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及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
1.B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A反映的是西安事变,B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C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D反映的是平型关大捷。故B符合题意。
2.A
由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故选A。
3.C
一二·九运动爆发于1935年。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的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企图把华北五省从中国分离出去,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故选C
4.D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D对应正确,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三湾改编确立了中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C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5.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但蒋介石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故C符合题意。
6.B
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矛盾。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故选B
7.A
据“1937年”“宛平县”“我接到电话后,就通知城内我军营长金振中切实查询各守兵,经查明我军并无开枪之事…也未发现所谓失踪日兵的踪迹”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材料为卢沟桥事变经历者的回忆,属于口述历史,具有真实性.故选A。
8.D
根据“1937年12月19日”“中国南京”过去的一个星期的恐怖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日本兵是如此野蛮”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吉这句话强调的是日本侵略者的凶恶残暴。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故选D9c从材料中“徐州战役应是准决战”“过去的持久战方针应该改变”“敌人的最后挣扎”等可知,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使“有些人”对抗日战争的持久性认识不足,C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B、D从材料中得不出。
10.A
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国民党组织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这说明全民族抗战初期国民党作出了重要贡献,A正确。
1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统一战线指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为抗日救国,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故选B。
12.C
据题干“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得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及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这次种人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进攻的战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C。
13.A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彭德怀在前线”反映的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回民支队”“华侨”也是抗战力量的组成部分。四幅图片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的史实.故选A。
14.D
注意题干中时间信息“194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C从漫画中得不出。由漫画中“持久战”“全面战”等可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故选D
15.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东北沦陷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37年12月后南京沦陷,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还都南京。因此故宫文物大迁移的原因是外来侵略.故选A。
16.C
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故③符合题意。①②④都是正面战场的战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A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A错误;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B正确;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日本投降”可知C、D正确.故选A
18.D
A、评价不够全面;B对土地政策理解有误,该政策只是合理调节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关系,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包括抗日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是对这一政策的最恰当评价.故选D
19.D
由材料中“中国战场共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占日军伤亡总数的75%以上”“向中国投降的日军约128万人,超过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各岛的日军总和”可知,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D符合题意。
20.A
根据“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我死国活,我活国死”“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文化人应该挺身起来,加入保卫祖国的阵营”可知,这些誓词表现出的精神有誓死抗争、英勇不屈、众志成城。国际主义不符合题意.故选A
21.[答案]示例
(1)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分)新生: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或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
(2)特点: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出一点即可,2分)说明: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4分)
(3)因素:民族危机加剧,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
【解题思路】
(1)第一小问,由“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19131919年”可知,该运动是五四运动,再结合姓所学知识,回答其直接原因即可。第二小问,结合五四运动的意义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由“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人唱它”可得出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由“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可得出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出一点即可。第二小问,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等方面加以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材料,从民族危机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社会观念的转变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示例
(1)A。(2分)
(2)A。(2分)
(3)B。(2分)
(4)C。(2分)
(5)A。(2分)
【解题思路】
(1)由“抗日战争期间存在着两个战场,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大特点之一”可知,该表述可以从材料中得出,故填A。
(2)由“抗战期间之所以存在着两个战场,是由于解放区战场的存在,它的存在是决定因素”可知,该表述可以从材料中得出,故填A。
(3)由“两个战场的存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这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点的进步现象”可知,该表述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故填B。
(4)该表述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填C.
(5)由“这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战争胜利后的中国政局和中国前途”可知,该表述可以从材料中得出,故填A
23.[答案]示例
(1)南京大屠杀。(2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2分)
(2)参与战争次数多;击毙日军数量多;缴获枪支多;伤亡人数多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
(3)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2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等。(2分)
【解题思路】
(1)第一小问,由漫画中的“国家公祭”可知,这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大小战役”“毙伤日军”“缴获主要武器”“我军伤亡”的数量,从以上几个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示例
(1)①处的事件是九一八事变(2分)②处的事件是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2分)②③事件间的联系: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4分
(2)日本侵略者犯下了滔天罪行:①;(2分)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②③;(2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④⑤。(2分)
(3)百团大战纪念邮票: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6分)
(4)认识:只要是战争都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破坏,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从这一角度看,战争是残酷的。所以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言之有理即可,4分)
【解题思路】
(1)第一小问,根据“1931年”“抗日战争的起点”及所学知识即可判断①是九一八事变;根据“937年”“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及所学知识即可判断②是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2)对材料二中的史实分条归纳即可。
(3)参照示例,根据所学知识中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从战争的残酷性,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等方面回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