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2021江苏苏州期末]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下表中③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的土地法令是
(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井冈山土地法》
2.[2021广东佛山顺德区期末]据1948年1月8日的《人民日报》报道:“在一年的过程中,解放区数千万农民获得了以前属于日本人、反动地主和汉奸的土地。…这种改革和其他改革已经将解放军攻势所及的地区的数百万农民吸引进人民解放军的阵营。”材料中的“改革”
(
)
A.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保障
D.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知识点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下图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
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4.[2021河北唐山路北区期末]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
(
)
A.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5.[2021太原期末]下列四幅战役形势图中与解放东北全境有关的是
(
)
6.“这一胜利,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解放,使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心南京、上海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铁拳面前。”对材料中“这一胜利”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指的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
B.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C.与此相关的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展开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7.[原创]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郑州解放后,2万多民工和铁路工人不分昼夜、加班加点至12月初,使开封、洛阳、新郑完全通车,并将后方的军需物资运送到前线。在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有4.34亿斤。这表明
(
)
A.中国共产党在战略决战中军事指挥得当
B.国民党军队缺少应有的后勤保障
C.人民支持是淮海战役胜利的重要原因
D.国民政府政治腐败致使局势失控
8.对下图所反映的战役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B.战役中解放军采用“瓮中捉鳖”的策略
C.战役中和平解放的方式为其他战场提供了范例
D.该战役使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数量上占优势
9.[2021广东珠海香洲区二模]下图是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老兵珍藏的纪念章,他参加的这场战役
(
)
A.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下图所示的是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的两次调整,其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
)
A.中国革命的中心转移到农村
B.兼顾地主和农民的利益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决定
2.下图反映了1946年6月至1948年11月国共两党兵力变化的情况。据此图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
)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
3.[2021广东汕头龙湖区期末]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
A.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B.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D.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2021南京溧水区月考]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3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小星同学在复习“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时,设计了时间轴梳理史实,并搜集了材料进行分析,请你协助他完成。
【史实梳理】
(1)结合所学知识,将时间轴上的相关史实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分析】
材料一
“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它“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
-摘编自20世纪40年代美国《密勒士评论报》
材料二
三大战役的胜利同样离不开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斗争艺术。…如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淮海战役,毛泽东制定了“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平津战役中……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摘编自贾丽云等《毛泽东领导的三大战役及其当代启示》
(2)依据材料一、二,归纳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感悟升华】
(3)学习了“人民解放战争”这段历史,请谈谈你的收获和感想。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1.C
依据“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可知,③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颁布的土地法令是《中国土地法大纲》.故选C
2.C
根据“1948年1月8日”“解放区数千万农民获得了…土地”可知,材料中的“改革”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这次改革促使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保障.故选C
3.B
结合图中的“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中原”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尖刀”指的是刘邓大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武汉、南京.故选B
4.C
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可知,这一“行动”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C
5.A
观察形势图可知,A反映的是辽沈战役,B反映的是平津战役,C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D反映的是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故选A。
6.D
由材料中的“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解放”等可知,“这一胜利”指的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A说法正确,排除;B是淮海战役胜利的意义,说法正确,排除;淮海战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C说法正确,排除。D是渡江战役胜利的意义,符合题意.故选D
7.C
由材料中的“2万多民工和铁路工人不分昼夜、加班加点至12月初…将后方的军需物资运送到前线”“江苏…等地的人民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有4.34亿斤”可知,C符合题意。A、D无法从材料中得出,B说法错误。
8.D
根据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解放北平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平津战役。A是平津战役的影响,B是平津战役中解放军采取的策略,C指出北平和平解放带来的影响,A、B、C说法均正确,排除。D是辽沈战役的影响,符合题意.故选D
9.A
由图片中的文字信息“渡江胜利纪念”可知,“这场战役”是渡江战役,它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选A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C
“打土豪,分田地”政策提出于十年内战时期,后抗日战争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为团结抗战力量提出“减租减息”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据此中国共产党适时地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故两次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正确。
2.C
由所学知识可知,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图中中国共产党兵力开始高于国民党兵力的时间是1948年11月,处于三大战役时期.故选C
3.B
A、C、D都是对历史事件真实情况的叙述,属于历史事实;B是对三大战役胜利意义的看法,属于历史观点.故选B
4.[答案]示例
(1)①重庆谈判;②中原解放区;③重点;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⑤中国土地法大纲;⑥辽沈;⑦南京。
(2)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斗争艺术。
(3)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国民党政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战争中至关重要等。
【解题思路】
(1)据时间轴及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2)根据材料一、二,从人民群众的支持、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斗争艺术等方面思考作答。
(3)开放性设问,可从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区别、战略战术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