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能力提升
——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人英国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B.英国纺织工人数量的增加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曰不落帝国”的建立
2.据统计,到19世纪20年代,在两台蒸汽织机旁工作的一个男孩所织的布匹比一个熟练的手工织工多15倍。这数据直接说明(
)
A.传统手工行业日益消亡
B.机器效率高于手工生产
C.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
D.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分化
3.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由此可见,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
)
A.自始至终贯穿了追求利润的理念
B.彻底解决了人力成本高昂的问题
C.是适应煤炭价格低廉的权宜之计
D.使英国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4.1801年,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人的40%。相比之下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可见,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
)
A.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B.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
C.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
D.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
5.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在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进步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6.某校初三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不合理的是(
)
A.1825年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B.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C.卡尔·本茨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7.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
C.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8.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9.“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力极大提高,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但给社会财富的制造者工人,带来的却是巨大的伤害和灾难。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把工人推向了贫困的深渊。”通过对这段史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到的历史基础知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
A.经济基础
B.阶级基础
C.理论来源
D.实践基础
10.大学期间,马克思是青年黑格尔派的组织“博士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在为《莱茵报》撰稿期间,马克思了解到劳动群众的状况,看到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产生怀疑;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使他感到兴奋,但他不满意费尔巴哈“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较少地强调政治”。这主要体现出马克思(
)
A.勇于实践的探索意识
B.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C.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D.解放人类的远大抱负
11.根据19世纪英国城市健康委员会的报告记载,污水处理、排水和清洁工作这几件事在许多工人居住的稠密地区很少有人过问;保持工人健康最必要的预防措施看来也经常被遗忘;热病和其他传染病及致命疾病从而流行肆虐到令人十分震惊的地步……这表明(
)
A.城市建设没有进行规划
B.工人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C.生产技术没有及时更新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12.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
)。
A.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C.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D.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3.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共产党宣言》有力地指导了英国的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14.奥地利检察官这样指控第一国际:“它在各国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发展成为和各国并存的第二国家权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令人担心的竞争对手。”这段材料表明第一国际(
)
A.为建立工人阶级的新型政权而斗争
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C.主要以秘密方式进行活动
D.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普遍发展
15.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在《马赛曲》的乐声中,在“公社万岁”的欢呼声中,迎来了巴黎公社的诞生。巴黎公社是(
)。
A.农民群众的党组织
B.农民阶级的政权
C.工人群众的党组织
D.无产阶级的政权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1000人中没有一人穿袜子;18
世纪,500人中没有一人穿袜子;19世纪,1000人中没有一人不穿袜子。18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的时间观念不强,即使城里的手工工匠,干活也懒散拖拉。18世纪6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变化。时间就是金钱,整个社会变成一个骚动的蜂巢,绝大多数人都像机器般辛勤劳动,人身上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物质财富前所未有地涌现出来。
材料三
英国政府保障私有财产并鼓励发明创造。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的占2639项,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些发明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1)据材料一、二指出,18—19世纪英国社会生产、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出一例与材料一中图2相关的发明创造。(6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6分)
(3)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你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认识?(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恩格斯
材料二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国不断发展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在这种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巨大危机。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一方面带来了资源和原料的大量需求和消耗,另一方面使得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大量废弃物排向土壤、河流和大气之中,最终造成环境污染的大爆发,世界环境污染危机进一步加重。
(1)材料一中提及的英国的“变革”指什么?列举一例这次变革在交通方面的发明。(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通过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5分)
18.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自此之后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材料三
材料四
尽管天空飘着细雨,仍无法阻挡人们前往位于拉雪兹神甫公墓的巴黎公社墙表达自己的哀思,据记载,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巴黎人民被大肆屠杀和镇压,有3万多人被处死,约15万人被流放。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两位人物被誉为“时代风云中的两颗巨星”,他们是谁?他们共同创立的理论主要包括哪三部分?图三中的《资本论》是谁的著作?(5分)
(2)《共产党宣言》是在哪一年正式发表的?它的发表标志着哪一科学理论的诞生?它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5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四和图五具有怎样的关联?(5分)
(4)材料四中的“巴黎公社”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占有何种地位?(5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18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在棉纺织领域发明了珍妮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新的棉纺织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导致输人英国的原棉大幅度增加。
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20年代”“蒸汽织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两台蒸汽织机旁工作的一个男孩所织的布匹比一个熟练的手工织工多15倍”表明,机器效率高于手工生产,故
B项正确。“传统手工行业日益消亡”“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分化”在材料信息中均没有体现,故A,D项错误。
“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中的“完全”表述绝对化,故C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利润。故选A。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B
解析:“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门765年,哈格里夫斯
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提高了生产效率,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受
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马克思是青年黑格尔派组织的重要成员,但在看到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后,他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产生怀疑;他认同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却也不满意费尔巴哈“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较少地强调政治”,这说明马克思敢于
质疑,追求科学。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材料内容体现了工人居住状况堪忧,导致各种疾病流行,可以反映出工人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故选B。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D
解析:由“它在各国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发展成为和各国并存的第二国家权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令人担心的竞争对手”可知,材料表明第一国际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使工
人运动成为欧洲国家的普遍现象,故选D。A、C由材料得不出;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B错误。
15.答案:D
16.答案:
(1)生产:手工工场被机器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生活:时间观念增强,绝大多数人辛勤劳动,物质丰富起来。珍妮机。
(2)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的鼓励;专利权的保护。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要鼓励科技创新;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等等。
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手工工场纺织工厂”等即可得出社会生产方面的变化,由材料二中“18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的时间观念不强……干活也懒散拖拉”“18世纪60年代以后强……绝大多数人都……辛勤劳动……物质财富前所未有地涌现出来”等即可得出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业的发明创造即可。(2)由材料三中“英国政府保障私有财产并鼓励发明创造”“发明获得专利”并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作答即可。(3)开放性设问,可以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等角度作答,符合题意即可。
17.答案:
(1)工业革命。蒸汽机车。
(2)传统的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替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代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变革”指工业革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即可。(2)第一小问,“工业革命前的家庭式作坊”“工业革命后一家工厂的生产场景”说明英国传统的手工工场正在被机器大工厂取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动力来源方面作答即可。(3)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和材料三中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高速持续增长”“隐藏着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巨大危机”“造成环境污染的大爆发,世界环境污染危机进一步加重”,从正面和反面两方面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
18.答案: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
(2)1848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影响: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3)图四事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图五事件第一国际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表现和成果。
(4)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为后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解析:第(1)题识读材料一中的图片可知,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共同创立的理论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所学回答其内容即可。第(2)题结合所学可知,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第(3)题,图四事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图五事件第一国际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表现和成果。第(4)题可以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