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戊戌变法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8 21:5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归纳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哪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仁人志士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掀起了救亡图存的变法维新运动。这场变法运动会改变中国的命运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
【内容探究】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师:辨析史料,分析公车上书的背景。
材料一 展示图片:《时局图》
师:这张《时局图》反映了中国当时什么形势?
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处于被列强瓜分的危机中,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过渡]古老的中国被列强的大炮逼上了探索救国救民的近代化征程,洋务运动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破产。面对这样一个破败不堪的中国,我们会放弃抗争和探索吗?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人们普遍对洋务派所标榜的“求富”“自强”的口号发生怀疑,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即要救国,只有维新。维新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迅速形成颇有声势的变法维新的社会思潮。
师: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生: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刺激了中国有志之士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材料三 在1895年春天,康有为及其弟子梁启超同到北京参加会试。当中国被迫于这一年4月和日本在下关签订屈辱的和约时,康有为立即抓住这个机会鼓动和他一起应试的士子坚决反对和约,并向朝廷请愿要求变法维新。……敦促朝廷拒绝和约,着手改革。
师: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国人作何反应?代表人物是谁?有什么影响?
生:反应:上书请愿。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师: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失败后,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准备活动呢?
生: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多媒体展示:《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纸》图片]
[多媒体展示材料]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国闻报》
师:上述材料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观点: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影响: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百日维新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什么事件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
生:德国强占胶州湾。
师强调: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不甘作亡国之君”,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
师:请同学们列表总结变法的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各个内容的影响。
生:(小组形式回答)
师总结:
内容
影响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精简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权的积极性提高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师:从内容上看维新变法“新”在何处?
生:“新”在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师:变法维新措施会让谁家欢喜谁家忧?
生:欢喜:资产阶级维新人士。忧:守旧官员、准备科举考试的文人们。
[过渡]实施变法的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追求制度革新的变法,是否取得了成功呢?
生:没有,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