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达标测试卷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选择题:
1、如图标识与所张贴位置或场所不相符的是( )
A.学校洗手池
B.运输酒精的槽罐车
C.面粉加工厂
D.加油站
2、化石燃料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资源枯竭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大力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
B.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将来可能替代化石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可减少CO2排放
3、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
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
D.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
4、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情景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C
楼房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A.A
B.B
C.C
D.D
5、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6、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木柴架空——增大了氧气浓度
C.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D.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7、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木材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8、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发现只有试管中白磷能够燃烧,图中气球是白磷燃烧前的状态。对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只起到给白磷和红磷加热的作用
B.实验过程中两颗白磷现象不同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实验过程中和结束后两个气球的大小都相同
D.该实验说明白磷不能保存在水中
9、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因此放热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所以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CO2不可燃不助燃,所以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CO2
10、下列关于能源、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CO、CO2、SO2都是污染环境的有毒气体
C.工业炼铁的高炉气体中的SO2会形成酸雨,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可燃冰等
11、2020年10月,我国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的优势是节约药品,现象明显
B.再挤压左滴管,白磷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
C.实验过程中只产生了有害气体,因此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D.先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这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目前全球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增长很快,其中生物燃料取材于自然环境,具有清洁、可生物分解、产物易于回收等优点,将逐步成为化石燃料的有效替代物。生物柴油是生物燃料的一种,以动植物油脂和餐饮垃圾油为原料制成。生物柴油可直接使用或与汽油混合使用,从而缓解能源危机。但在其生产中,副产物甘油(C3H8O3)产生的环境污染,制约着其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甘油的处理方法之一为光催化重整法。这种方法是在常温常压和太阳光的驱动下,利用甘油产生氨气。目前已有众多材料可作为该方法的催化剂,其中二氧化钛(TiO2)由于具有安全无生物毒性、耐腐蚀、廉价可重复利用等优异性能,已成为甘油处理最常用的催化剂之一。
为了提高催化效果,常将TiO2与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复合催化剂。将一定质量的CuO、NiO分别与TiO2,结合,形成CuO/TiO2催化剂或NiO/TiO2催化剂,也可将CuO、NiO同时与TiO2结合,形成CuO-NiO/TiO2催化剂。其他条件相同时,几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如图所示。
探究高效催化剂,对于改善环境质量、探索能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甘油(C3H8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光催化处理甘油时,常用二氧化(TiO2)作催化剂的原因是?
。
(3)依据图示可知,在生产时间相同时,影响氢气产量的因素为?
,通过对比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催化剂是?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生物柴油的开发和利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甘油(C3H8O3)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TiO2、CuO、NiO均属于氧化物
D.上述复合催化剂都能提高单位时间内氢气产率
14、燃烧与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3)图三所示实验中,烧杯中的水有2个作用:①
,②
。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4)预防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
。
(5)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若不慎小面积泼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
。
(6)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原理是
。
15、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节能和减排的问题。如图是某种汽车的燃料燃烧过程示意图。
(1)将石油分馏成汽油、柴油等,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
的不同将其分离。
(2)我国使用的汽油大多是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C2H5OH),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花塞的作用是
。
(4)催化净化装置中,可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和NO在铂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两种无害气体,在该反应前后铂的质量和
没有发生改变。
16、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内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
【进行实验】
活动1:证明红磷熄灭后,氧气还有剩余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
Ⅰ.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
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一段时间后熄灭,白磷始终不燃烧
红磷熄灭后,氧气还有剩余
Ⅱ.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高能激光笔照射
白磷现象①
【解释与结论】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Ⅰ中白磷始终不燃烧的原因是
。
(3)步骤Ⅱ中的现象①是
。
(4)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
活动2:探究影响剩余氧气浓度的因素
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得到数据如表。
可燃物
白磷
红磷
木炭
着火点/℃
40
240
370
生成物状态
固态
固态
气态
剩余氧气浓度
3.1%
7.0%
14.0%
(5)通过对比右表中红磷和白磷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影响剩余氧气浓度的因素可能是
。
(6)结合以上探究及实验数据,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通常使用红磷而不用木炭的原因可能有
。
17、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工业上制备反应如下:CO2+2NH3
CO(NH2)2+H2O。请计算:
(1)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生产6t尿素,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D
4、C
5、C
6、C
7、D
8、B
9、C
10、B
11、A
12、C
二、填空题:
13、答案:(1)92;
(2)具有安全无生物毒性、耐腐蚀性、廉价可重复利用等;
(3)催化剂种类;CuO-NiO/TiO2催化剂;
(4)B。
14、答案:(1)有可燃物;
(2)与氧气接触;
(3)提供热量;隔绝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隔离可燃物;
(5)湿抹布扑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15、答案:(1)沸点;
(2)C2H5OH+3O22CO2+3H2O;
(3)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化学性质。
16、答案:(1)4P+5O22P2O5;
(2)未与氧气接触;
(3)白磷燃烧,发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4)调节压强;
(5)可燃物的着火点;
(6)木炭燃烧的生成物是气体,且剩余氧气浓度较大。
17、解:(1)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
故答案为:3:4。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设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x。
CO2+2NH3CO(NH2)2+H2O
??????????
34???????????????????????
?60
???????????
x?????????????????????????
?6t
???????
x=3.4t
答:(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
(3)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3.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