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达标测试
七年级生物上册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人的鼻腔不具有的功能是(
)
A.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B.气体交换的场所
C.温暖、湿润、清洁进入肺的空气
D.感受气味的刺激
2.人体呼吸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
)
①鼻毛
②声带
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
④鼻黏膜
⑤会厌软骨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3.用手按在胸部的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
)
A.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B.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扩大
C.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缩小
D.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4.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甲相比,丙血管的管壁薄,管腔大
B.乙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C.过程a、b、c、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D.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5.下面是关于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肺泡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进入血液
B.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进入肺泡
C.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D.血液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同时肺泡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6.人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的地方是(
)
A.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B.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D.肺泡内
7.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装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②模拟膈,④模拟肺
B.甲模拟吸气过程,此时①内气压小于②内气压
C.乙模拟呼气过程,此时膈顶部上升
D.这个实验说明吸气、呼气与膈的运动无关
8.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鼻腔和气管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和脏物
B.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
C.在存在剧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需要佩戴防毒面具
D.呼吸道只是气体的通道,不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
9.人在呼吸时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A.吞咽
B.咀嚼
C.消化
D.说话
10.如图所示,甲、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a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据此判断甲、乙各处于呼吸的什么时期?(
)
A.甲吸气、乙呼气
B.甲呼气、乙吸气
C.甲、乙都吸气
D.甲、乙都呼气
11.为了预防肺结核病的传播,应该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痰形成的场所是(
)
A.鼻腔
B.气管、支气管
C.喉
D.肺
12.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的,其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下列有关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肺泡数量很多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
④肺泡分布广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如图中长方形高度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组织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情况,试推测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A.鼻腔和气管
B.气管和肺
C.呼吸道和肺
D.气管和支气管
15.右图为胸廓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b
B.aC.aD.c16.用人工呼吸抢救溺水者,目的是帮助溺水者完成(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7.下图表示某人在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为平静状态
B.曲线A的呼吸频率较高
C.曲线B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D.曲线B状态时,气体交换率较低
18.气体从外界进入人体血液中的路线可以表示为(
)
①鼻腔
②咽
③喉
④支气管
⑤气管
⑥肺泡外毛细血管
⑦肺泡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④→⑥→⑦
C.①→②→③→⑤→④→⑦→⑥
D.①→②→③→④→⑤→⑦→⑥
19.住宅装修完毕,室内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气体的根本方法是(
)
A.关闭门窗,放大量的茶叶
B.关闭门窗,放大量的醋
C.喷空气清洁剂
D.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20.下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
21.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
B.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形成痰
C.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D.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2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实验中,采用了五点取样法,正确的五点取样法是(
)
23.下列关于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人体一次呼吸过程中,吸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成分依次是氮气、二氧化碳
C.胸围差是胸廓扩张和收缩造成的
D.胸腔容积的变化与膈的活动有关系
24.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变化如下列哪一图示?(
)
25.近几年,雾霾在我国华东、华北地区时有发生。我市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严禁焚烧秸秆”“严禁小锅炉取暖”等措施,使雾霾天气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某同学在
“关注雾霾”主题班会上提出的下列治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扩大绿化面积
B.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C.增加火力发电
D.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8分)如图为吞咽与呼吸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名称:B:
;C
;D
。
(2)B是
的共同通道,当人吞咽时,C就像一个盖子一样盖住
的入口,防止食物进入[
]
,因此我们要养成“食不言”的行为习惯。
(3)如果这是一位成年人的喉部侧面图,请你猜测,这是男性还是女性,并说明理由:
。
(4)呼吸系统的起始器官是
,其前部生有
,内表面具有黏膜,可以分泌黏
液,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
,里面流动着温暖的血液。
27.(10分)李杨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测量胸围差”的实验:
(1)测量时,软尺的位置会影响“胸围”的准确度。图1分别表示不同小组测量时软尺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有
。
(2)假如某受测者的胸围测量数值如下,则该受测者的胸围差是
厘米。
状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尽力深吸气时
90
91
92
尽力深呼气时
78
77.4
77
(3)图2为胸腔示意图胸围差不能反映出图中所示胸腔
径的变化,这说明胸围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
李扬同学还想了解和探究他生活周围的空气质量,采用了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方法,下面是他们小组成员在五处各抽测一平方厘米的粒子数。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单位:个/厘米2)
尘埃粒子数
10
8
9
7
6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他生活的周围空气中每平方米所含的尘埃粒子数为
。
(5)为了让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粘附在载玻片上,采集前要在载玻片正面均匀的图上一层薄薄的
。
(6)他采用的取样方法是
。图3为某一取样点,则其中的尘埃粒子数为
。
(7)由于采集的粒子过小,所以计数需在
下进行。
(8)如果你想实验更准确,应采用什么方法?
。
(9)如果该地区污染程度较大,应怎样改善空气质量,请你提出合理建议:
。(一条)
28.(7分)如下表格是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表,图一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表回答问题: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甲
78.00%
21.00%
0.03%
0.97%
乙
78.00%
16.00%
4.00%
2.00%
(1)表格中
瓶中的气体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两瓶气体出现变化的原因是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图二中的
(填数字)过程。
(2)图一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
段,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
(3)图二中2过程表示
,它是通过
完成的。
(4)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后由
排出体外。
29.(5分)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操作说明:先捏紧甲管,松开乙管,向乙内呼气,再捏紧乙管,松开甲管,吸气,重复3-4次。
气体成分
大气中的含量(%)
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1)从表中数据可知: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比吸入气体中的
。
(2)按如图装置及操作说明进行实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多”。实验者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处于
状态。
(3)实验中通入甲瓶的是空气,通入乙瓶的是
。
(4)实验现象:
瓶中石灰水浑浊程度大。
(5)实验分析:呼出气体中较多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细胞中的
(填结构)。
30.(10分)如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以及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甲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
,膈的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体压力
(填“升高”或“降低”),气体被吸入。
(2)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实现了
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3)丙图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透过
和
进入血液,都是一层扁平的
细胞;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4)氧气在组织细胞中的
里,参与
作用,释放出
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5)C、D分别表示某人不同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与D状态相比,C状态的呼吸频率比较
(填“快“或“慢”),说明此时人体处于
(填“安静”或“运动”)状态。
31.(10分)图一为呼吸系统模式图,图二为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变化示意图,图三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1)图二所示曲线中的
段表示人体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处于
状态,图一中的A
处于
状态,胸廓容积
,肺内气体压力,气体被吸入。
(2)图三中气体3、4进出肺泡表示
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图中1代表的物质是
,产生的部位是
。血液从毛细血管的B端流到C端后,其成分变化是
含量增加,原理是
。
(3)图三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
一、1-5
BBDCC
6-10
BCDAA
11-15
BAACC
16-20
AACDB
21-25
BDBAC
二、26.(1)咽
会厌软骨
食道(2)食物和气体
喉
[E]气管
(3)女性;
因为喉结不明显
(4)鼻
鼻毛毛细血管
27.(1)AD
(2)15
(3)上下
(4)80
000
(5)凡士林
(6)五点取样法
11
(7)显微镜
(8)设置重复组
(9)多开窗通风,使用无尘粉笔等
28.(1)乙
2、3
(2)AB
收缩
(3)肺泡内气体交换
气体的扩散作用
(4)呼吸系统
29.(1)少
(2)舒张
(3)呼出的气体
(4)乙
(5)线粒体
30.(1)收缩
降低
(2)肺
(3)肺泡壁
毛细血管壁
上皮
(4)线粒体
呼吸能量
(5)快
运动
31.(1)bc
收缩
膈肌
收缩
扩大
降低(2)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氧气
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
(3)①肺泡数目极多,总数约有7亿个,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②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③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不是由软骨支撑),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