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白菜腐烂
B.
煤气燃烧
C.
轮胎爆炸
D.
牛奶变酸
下列在“关注地球一小时,参与环保低碳行动”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
骑“共享单车”出行
B.
就地焚烧垃圾
C.
道路洒水、空中喷雾
D.
使用环保购物袋
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
合成新药
B.
开发新能源
C.
研究物体运动
D.
研制新型材料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且放出热量的是
A.
碘蒸气凝华成碘固体
B.
木柴燃烧
C.
木炭还原氧化亚铁
D.
铁水铸成铁锅
在某市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甲同学抽到了试题四:用量筒量取蒸馏水,则甲同学选用的量筒容积最适宜的是?
?
A.
B.
C.
D.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洗涤玻璃仪器一定要连洗几次,直到干净
B.
加热试管中的冷水,可以不预热直接对准试管底部加热
C.
滴瓶上的滴管是不能用来吸取其他试剂的
D.
熄灭酒精灯,只能用灯帽盖灭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图示中不正确
A.
B.
C.
D.
小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则该同学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是
A.
一定大于5mL
B.
一定小于5mL
C.
一定等于5mL
D.
无法确定
下列实验操作: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左手将量筒稍倾斜,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掌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刚好至刻度线;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没有容器,在量筒中配制食盐水。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下列做法符合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的是
A.
用手直接取用药品
B.
若未说明用量,按最少量取用
C.
将未用完的药品丢弃或带出实验室
D.
实验后将剩余药品放回原瓶中
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通过下列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A.
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烧杯将其中一支罩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另一支继续燃烧,说明空气中有物质参与了燃烧
B.
用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液滴,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产生
C.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烟是二氧化碳
D.
测量蜡烛燃烧后的长度,发现明显短于燃烧前,说明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
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选项
A.
B.
C.
D.
方案
结论
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说明蜡烛具有可燃性,易挥发
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三层,焰心最亮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共4分)铁熔化成铁水;糯米酿成酒;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食物腐烂;木柴燃烧;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共10分):
写出仪器的名称:A???
?????????????????;C
?????????
?
??????????????????。
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
加热试管里的药品用??????????
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仪器是??????????。
实验室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填序号
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共6分)。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竖直的玻璃容器中加入金属颗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外壁有水时,不擦干直接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现象及结论:
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圆柱状固体,密度比水?
?
?
?
?
?,?
?
?
?
?
?溶于水。
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放热,蜡烛逐渐变短,石蜡受热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如图乙操作,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由此可知外焰温度最?
?
?
?
?
?。
如图丙所示,烧杯内壁会有?
?
?
?
?
?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
?
?
?
?。若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会?
?
?
?
?
?,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
?
?
?
?
?。
如果在火焰上方放一个瓷碟,瓷碟底部会变黑,这种黑色物质应该是?
?
?
?
?
?。
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可以点燃,说明其具有?
?
?
?
?
??性,据你猜想白烟应该是?
?
?
?
?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
白菜腐烂、煤气燃烧、牛奶变酸过程中都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而轮胎爆炸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答案】B
【解析】解:A、共享单车出行可以减少使用私家车对空气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合理;
B、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做法不合理;
C、道路洒水、空中喷雾,可减少空气中的尘土,利于环境保护,做法合理;
D、使用环保购物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做法合理;
故选:B。
“低碳生活”理念,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环保相关知识,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3.【答案】C
【解析】解: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A、合成新药物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B、开发新能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C、研究物体运动,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D、研制新型材料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故选:C。
熟记化学研究的对象,知道学习了化学后,我们能干什么,如何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4.【答案】B
【解析】解:A、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气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并且放出热量,故正确。
C、木炭还原氧化亚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错误。
D、铁水铸成铁锅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和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取液体体积比量筒量程稍小的原则,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以减小误差。本题中欲量取液体,应选择量筒,C正确。
6.【答案】B
【解析】解:A、洗涤玻璃仪器一定要连洗几次,直到干净,故A正确;
B、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破裂,应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故B错误;
C、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滴管,所以不能用来吸取其他试剂的,故C正确;
D、熄灭酒精灯,只能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D正确.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A操作正确;
B、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B操作错误;
C、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胶头滴管内空气排出,再将胶头滴管伸入也体内,松开手即可,故C操作正确;
D、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D操作正确。
故选:B。
A、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考虑;B、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D、根据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可以根据仰视读数量取到的液体体积偏大还是偏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读数为10mL,其实大于10mL,我们可以假设为11mL,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该读数方法正确,所以加入量筒内液体是,所以一定小于5mL。
故选B。
??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根据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正确方法分析;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实验室中的药品不能用嘴去尝进行分析判断;根据量筒的作用与配制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快要到刻度线时,应换用胶头滴管滴,避免液体加多或加少,故错误;
滴瓶上的滴管是固定取用某种液体的,所以不用清洗,否则会导致滴瓶内溶液浓度发生变化,故错误;
实验室中的化学试剂不能品尝味道,故错误;
量筒不能做反应容器,故错误。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和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解答】
A.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在使用药品时为保证安全,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为节约药品,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取用化学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D.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解:A、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烧杯将其中一支罩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另一支继续燃烧,说明空气中有物质参与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液滴,由于原烧杯内壁上有水,不能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白烟是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测量蜡烛燃烧后的长度,发现明显短于燃烧前,不能说明生成新物质,不能说明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燃烧的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进行分析判断;根据蜡烛燃烧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根据温度越高,木条越易碳化,进行分析判断;根据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能检验氧气含量的多少;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图中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不相对应;
B.用火柴去点燃,会使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不能说明具有挥发性,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
C.点燃酒精灯,观察到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最亮,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
D.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故选D。??
13.【答案】
?
?
?
【解析】解:对于同种类型性质和性质、变化和变化间的区别好判断,但是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如“木柴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木柴能燃烧”表述的是木柴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故答案为:;
;。
此题稍微综合的一类题型,不仅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还要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异同。
解答此类题型时,正确把握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4.【答案】集气瓶
?烧杯?
酒精灯
胶头滴管?量筒?C?A?E?F?C
【解析】仪器A是集气瓶,B是烧杯,C是酒精灯,E是胶头滴管,F是量筒。
加热试管里的药品用酒精灯集气瓶可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仪器是量筒。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A错误取用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B错误取用粉末状药品,应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C正确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D错误。
15.【答案】造成失火;
砸破容器底部;
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污染试剂瓶内的试剂;
试管炸裂;
液体药品腐蚀胶帽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解答】
由于酒精是易燃液体,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容易发生火灾.
故答案为:造成失火;
向竖直的玻璃容器中加入金属颗粒,可能会砸破容器底部.
故答案是:砸破容器底部;
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处,会使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故答案为: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
故答案是:污染试剂瓶内的试剂;
试管外壁有水,不擦干直接加热,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
故答案是:试管炸裂;
滴管取液后不能平放或倒置,否则液体药品流到胶帽后,会腐蚀胶帽.
故答案是:液体药品腐蚀胶帽。??
16.【答案】小;不
?
高??水雾;水
?
;变浑浊?
;二氧化碳?
炭黑?
可燃;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解析】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圆柱状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烧杯内壁会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若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会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瓷碟底部产生的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
用火柴可以点燃白烟,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