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9 15:2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中外历史纲要上)
本课结构
01.西汉的兴亡(公元前202—公元9年)
02.王莽建新朝(9—23年)
03.东汉的兴衰(25—220年)
04.两汉的文化(公元前202—220年)
01
西汉的兴亡
观察疆域
一、汉初的统治
1.治国理念: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当汉初,承春秋战国以来五百余年的长期战争,加以秦代的暴虐,秦、汉之际的扰乱,天下所渴望的是休养生息。而休养生息之治,只有清静不扰的政策最为相宜。
——吕思勉:《中国通史》
西汉王朝建立之初,由于秦的暴政和连年战争,造成人口大量散亡,土地荒芜,生产凋敝,粮食奇缺,物价飞涨,农民的生活十分困苦,被迫卖妻子儿女甚至自卖为奴,一些地方还出现‘人相食”的惨状。国家的库藏也十分空虚,“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黄老学派:原为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一派。因尊传说中的黄帝和道家的老子为学说创始人,故名。其学说以老子“道”为基础,吸收刑名法术之学,而接近法家。详见“黄老之术”
黄老之术:亦称黄老之学、黄老道德之术,或黄老术。指黄老学派的学术。战国时流传于楚、郑、赵、齐等地。齐国稷下学宫,是该学术的培植、发育和昌盛之所。主张“文武并用”“刑德相养”,使刑罚与教化相结合。做到“静作相养”,使民以时。汉初统治者宗尚黄老清静无为之术,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补充:
一、汉初的统治
2.治国政策:
①经济: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如减少大规模的修筑和佣兵;景帝时三十税一,后成为汉朝定制;废除严刑苛法,如诽谤妖言法、妻孥连坐法、断残肢体等,改用笞刑后又取消;文景提倡节俭,制约奢靡,如文帝在位23年,不修宫室园囿,减省车骑服饰等。
②政治: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代,史称“汉承秦制”;同时,分封了7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
刘邦在统一战争过程中所分封的非刘姓的诸侯王,当时异姓诸侯王共有七人,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韩王信、长沙王吴芮。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借口他们谋反,先后除掉六个王,仅留下一个势力最小的吴芮。
一、汉初的统治
3.治理结果:
①经过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②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二、西汉的强盛
①汉武帝即位后,颁布“推恩令”,成功分解了诸侯王的势力。加上采取其他一些打击手段,诸侯王势力逐渐衰落。(其它如酎金夺爵、颁布《左官律》《附益法》、规定诸侯王朝觐必须用皮币荐璧奉献)
②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
③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④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
巡视监察。
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另迁徙豪强到关中,置于中央政府控制之下。
政治方面:
两汉选拔制度途:
①察举制:每年由地方举荐孝廉和茂才的制度;
②征辟制度
征:就是由皇帝下诏特举;
辟:是二千石以上大臣自己可以聘人做手下的属官。
起初,以上制度注意德才参考门第,很快主要看门第。致使豪族地主垄断了仕途,累世做高官。
③设立太学,通过经学做官。
打击豪强
二、西汉的强盛
经济方面:
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③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④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颁布算缗、告缗令。
金文
篆字
均输:就是在中央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官,将各郡国应缴的贡物,按当地市价折换为商人一向贩运出境的丰饶而廉价的土特产品,交给当地均输官。由均输官将其中一部分运往京师,除供官需外,余交平准出售,其他部分则运往价格较高的地区出售。有时将所得现钱又转买当地土特产品易地再售。以控制运销,增加收入。
贡物
→当地
土特产
均输官
运往京师
由平准出售
外地高价出售
算缗:是向大商人、高利贷者、手工业者征收的财产税。
告缗:是鼓励知情者告发,属实者没收被告发者全部财产,惩罚戍边一年,奖励告发者没收财产的一半。
平准:就是在大司农之下设立平准官,总管全国由均输官转来的货物,除去供给皇帝需要的一部分外,余下的贱买贵卖,以调剂市场价格,平抑物价。
简言之,均输就是调剂运输,平准就是平衡物价。
二、西汉的强盛
思想方面:
①尊崇儒术
②设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中有利于统治的学说。
二、西汉的强盛
民族关系:
①北击匈奴: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击退匈奴。
②设河西四郡: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
③通西域: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④管理西域: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⑤东南和西南: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控制也比以前更加稳定。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02
王莽建新朝
1.时间:9—23年
2.改革措施:
经济:
①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即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禁止奴婢买卖。
②改革币制等。
政治:
③对中央和地方的官名、官制、郡县地名、行政区划,也屡加改变。如要匈奴改为“恭奴”、“降奴”,将“单于”改为“善于”、“服于”,改“高句丽”为“下句丽”,
“山阳郡”更名为“巨野郡”。
另外,为了转移各阶级对改制的不满,在民族关系上,挑起与四周各族的民族斗争。
始建国元年,王莽废错刀、契刀与五铢钱,另作小钱,与大钱1值50者并行,并且颁令禁挟铜炭,以防盗铸。始建国二年,王葬改作金、银、龟、贝、钱、布,名曰宝货,凡五物(钱、布皆用铜,共为一物)、六名、二十八品。人民对王莽外钱币毫无信任,都私用五铢钱,王莽又严加禁止,人民反抗不已。王莽迫于民愤,暂废龟、贝等物,只行大、小钱,同时加重盗铸的禁令,一家铸钱,五家连坐,没入为奴婢。地皇元年(公元20),王莽又尽废旧市,改行货布、货泉二品。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03
东汉的兴衰
一、光武中兴
措施
内容
政治
①加强皇权,削弱三公权力,增强尚书台的作用。②严格控制外戚干政。③裁并郡县,裁减地方官吏,节省政府开支,提倡节俭。④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
①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②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③下诏释放奴婢。
思想
提倡文教,重视儒学,“退功臣而进文吏”,
1.东汉建立:25年,定都洛阳
二、走向衰落
1.外戚宦官专权
外戚:指皇太后或皇后的家族。
从公元135年(阳嘉四年)到公元159年(延熹二年)的二十多年里,大将军梁商、梁冀父子相继掌握政权,外戚势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顺帝死后,梁太后临朝,梁冀的权力越来越重,年幼的质帝说了他一句“跋扈将军”,就被毒死。太尉李固等主张建立长君,以安定帝位,触犯了他的忌讳,都被诬陷下狱处死。梁冀与宦官曹腾合谋,扶立尚未成年而又昏庸无能的桓帝。从此“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当时,朝廷的大小政事,都由他决定;百官的升迁任免,都要先到他家里谢恩,才能到尚书台办手续;地方郡县每年进献的贡品,要先把上等的送给梁冀,然后才把次一一等的献给皇帝。专横暴虐,达到了极点。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二、走向衰落
2.党锢之祸
党锢:东汉桓帝、灵帝时部分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等联合反对宦官专权,以此被禁止仕宦或参预政治活动,时称“党锢”。
清议:东汉后期,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出现了一种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的风气,
称为“清议”。
二、走向衰落
3.豪强地主的发展: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地主田庄)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贷,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伎乐,列乎深堂。宾客待见而不敢去,车骑交错而不敢进。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睇盼则人从其目之所视,喜怒则人随其心之所虑。此皆公侯之广乐,君长之厚实也。
——《后汉书·
仲长统传》
二、走向衰落
4.黄巾起义:
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军各个击破,但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二、走向衰落
5.军阀割据: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黄巾起义后,西北的地主董卓率军进人洛阳,立汉献帝,独揽朝政。掌握中央军权的袁绍被迫离开洛阳,逃往东方。关东割据势力推举袁绍为盟主,联兵讨伐董卓。董卓挟汉献帝西入长安……董卓死后,各地割据势力攻杀不已,几年后形成袁绍、曹操等一些较为强大的军阀,各自割据一方。其中主要包括: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州、豫州,袁术占据淮南,刘表占据荆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刘焉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江东,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度占据辽东,刘备、吕布占据徐州。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04
两汉的文化
类别
成就
地位或意义
史学
《史记》
①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②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汉赋
汉代文学的正宗和主流。
乐府诗
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科技
医学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
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数学
《九章算术》
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造纸术
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天文学
西汉成书《周髀算经》,张衡撰写《灵宪》
农学
《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
汉赋代表人物及作品: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等
张衡:《二京赋》
班固:《两都赋》
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耳者,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茀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琨吾,瑊玏玄厉,碝石碔玞。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芎藭昌蒲,茳蓠麋芜,诸柘巴苴。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缘以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卑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蔷雕胡,莲藕觚卢、菴闾轩于,众物居之,不可胜图。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钜石白沙。其中则有神龟蛟鼍,瑇瑁鳖鼋。其北则有阴林:其树楩柟豫章,桂椒木兰,蘖离朱杨,樝梨梬栗,橘柚芬芳;其上则有鹓雏孔鸾,腾远射干;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貙犴。——《子虚赋》片段
《子虚赋》的优缺点
作者用夸张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描绘一个无限延展的巨大空间,对其中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一切,逐一地铺陈排比,呈现过去文学从未有过的广阔丰富的图景和宏伟壮丽的气势。
毫无疑问,这里渲染了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并把他们的物质享受再造为精神享受。但是应该看到,作者以“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巨大时空意识所作的呆板堆砌而又浑厚雄伟的铺陈描写,正是展示了中华民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之际,那种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自豪、骄傲,展示子那个时代繁荣富强、蓬勃向上的生气。这里弥漫着令后人不断回首惊叹的大汉气象。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
夸张失实,文字艰深,罗列过度,呆板滞重,晦涩难懂。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