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单元写作教学
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高山阳刚大气,流水阴柔秀美,月亮明媚皎洁,浮云轻闲飘逸,草原广袤宁静,骏马嘶鸣奔腾:万物各有风采,世界才气象万千。社会也是如此,因为人们个性不同,才构成了社会的万紫千红。人性的光辉也就在这绚丽多彩的世相图中展现,写人,只有写出人物的个性,人物才鲜活、生动,才能让读者印象深刻。
写人叙事离不开事例和细节。用事例和细节写人,能写出人的个性和故事的波澜,能深刻地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感情的抒发有坚实基础。
对比左右两段文字,说说有什么不同
今天的自习课,教室里很吵闹,就在这时校长走了进来。同学们一下子就安静了,只有小明仍然在讲话,当他看到校长正盯着他时,他害怕极了。
今天的自习课,教室里吵闹声特大,就像中午的菜市场一样热闹非凡,就在这时校长悄悄地从门外走了进来,脸上写满了气愤和严肃,怒视着有说有笑的同学们,大部分同学看见“杀气逼人”的校长,赶紧拿“装备”进行“伪装”:有的同学低头看着桌上乱七八糟的书本,不时用手摸摸下巴“沉思”;有的同学赶紧拿起放在桌上早已准备好的图画本“奋笔疾书”;有的同学借着书架的掩护,直接倒头装“死……可坐在第一排的小明同学对发生的这一切却浑然不知,仍然扭着脖子和身后的同学说话。当他发现全班只有他的声音在回荡时,他脸上的笑意慢慢地变成了恐惧,他仿佛感到后边有一束灼热的光照着他,他慢慢地转过头来,像丢了魂似的,手不停地抖动,他看到了门口阴沉着脸的校长,校长此时正盯着他,指着小明同学,小明同学听到了自己”咚咚咚——“的心跳声,心道:“这下可完了,全完了,我……”
任务一:方法指导
学生阅读“单元学习任务”中的《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认真研究探讨其中第二、三段。
在此基础上,一起学习事例的选择与运用、细节描写方法指导。
一、事例的选择与运用
1、“真”中见“情”:事例要真实,贴近生活,方有情感
所谓“真实”,指所写的事例有根有据,符合生活实际,而不是随意捏造、凭空想象。
只有那些充满新鲜感的生活气息、富于时代特色、蕴藏作者情感的,真实的事例(如父女情、母子情、手足情、同学情、师生情等)才容易为人所认可,才能感动人,唤起情感的共鸣。
示例: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做。我真想告诚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史铁生《我与地坛》
2、“小”中见“大”:聚焦凡人小事、捕捉细小情节
要“大处着眼,小处落墨”。“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人格和精神。运用以小见大法,既能给选材带来极大的便利,又利于把人物写得血肉丰满、性格突出,把感情表达得真挚细腻、深刻感人,把文章主题打造得集中深刻、启人深思。
示例: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老王》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选取父亲把“我”的手握在他的掌心这一细小情节,抒发人间真情--父子情深。
示例:
父亲看到我,满脸的皱纹一下子舒展开来,仿佛又是故意掩饰的。父亲把露在脸边的笑偷偷收了回去,他假装平静地走过来,把他暖和的大衣披在我肩上,握起我已经冻僵的手放在他的手心。一路上,父亲都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仿佛怕我丢了似的。这一晚,虽然身体无比寒冷,但我内心无比温暖。
——学生习作《总有一条道路可以抵达》
3、事例要有典型性、代表性
事例要选择具有典型特征、具有代表作用、能有力刻画人物、能集中表现中心的事件。这样的事例在文中可以起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作用。在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中,选取这类事例来凸显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尤其重要。
示例: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
——沈英甲《喜看稻菽干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袁隆平最经典的形象,选段特意选取了春节过后的第二天,将要在几天后赴京领取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袁隆平依然和往常一样“迈步走进田间”这一事例,有力刻画了袁隆平勤勉刻苦的工作态度,集中表现了他对农业科研事业的热爱。
同步练习1: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人,根据前面的要求,选择一件或者几件关于他(她)的事例,记录下来。
事例需进行巧妙地加工和剪裁
1、借助细节的描述,让事例活起来
2、依据叙事技巧,把握好叙事的角度和详略
3、借助语言技巧,让叙事语言生动起来
二、关注细节描写
好的记叙文都能通过细腻真切的描写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把自己的感情准确、细致、充分、生动地抒发出来。写作时要关注细微瞬间,以细节描写打动人心。
细节描写的对象极为广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人物的容貌衣着及言谈举止、社会环境的一隅、自然界中微妙的现象等,都可以作为细节描写的对象。
细节描写中,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文章中的细节是从生活中来的,是靠我们平时细致的观察选取来的,而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
其次细节要能起到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的作用。选材必须服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中心思想的表达的需要。描写时要紧扣全文,使细节描写与整篇文章的表达需要密结合起来。
1、巧用肖像描写展示人物形象,以形传神
记叙文写作时,要巧用肖像描写,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如面形、面色、目光、姿态、形体、穿着等,按照一定的顺序,以小见大,由点到面,展开准确、深入、细致的描写,从而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清晰、鲜活饱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
示例: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是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
本段文字着意描写了闰土的灰黄的脸色、深深的皱纹、红肿的眼睛、破毡帽、极薄的棉衣、粗糙的手,通过与少年闰土的比较,形象的刻画出中年闰土,饱经忧患,极度贫困,整日在磨难中挣扎的情形。
2、巧抓动作描写突出人物个性,活灵活现
动作描写,即抓住人物的行为举止进行生动细致的描教写,从而展示人物个性,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精神面貌。在进行动作描写时,一方面要注意结合主题,抓住主要特征,准确运用恰当的动词,写出动作的细节和连贯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分解动作,突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如: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跃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两手就像两根木桩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摔”“撑”“踮”“跃”“顶”“插”“倾”“飞”等一连串精心锤炼的动词将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势描写得淋漓尽致。
3、善借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倾诉心声
人是复杂的个体,有着“喜、怒、哀、乐”等丰富的情绪变化,要想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离不开对人物心理的精心描写。记叙文写作时,要注意借用心理描写,放飞思绪,展开想象和联想,描绘人物心理,倾诉心声,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如:
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这段心理描写非常恰当的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小农经济的心理描写了出来。
4、巧用修辞,合理想象
细节描写中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各种修辞方法,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鲁迅《药》
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情景。比喻生动形象,真如浮雕一般现于读者眼前。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人们却无动于衷,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街头热闹似的,令人伤心痛心。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同步练习2:
将同步练习1中选择的事例进行加工和剪裁,要求使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任务二:写作训练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抗击疫情护佑生命的医护人员,精心擦拭每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写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可以继续修改任务一中同步练习的习作,也可以重新构思进行写作。要求使用典型事例,运用细节描写手法。
活动:习作展示与修改
1、优秀的学生习作进行课堂展示,与大家分享。
2、选择一篇问题习作进行集体修改,师生共同参与,最后完成习作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