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四年级上册第8课名曲回放——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之《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四年级上册第8课名曲回放——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之《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9-09 10:2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引子与狮王进行曲》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
课时:
1
课时
授课人:
教材:
花城版四年级上册第八课
一、教材分析:
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是法国作曲家圣桑于1886年2月在布拉克旅行中创作的。这部作品由14首独立的小曲组合而成,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音乐知识与审美上已具有一定的基础,通过分段聆听、对比和想象的形式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对整个作品有一个更好的认知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乐曲《引子与狮王进行曲》的学习,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表现力,理解音乐形象,提高对音乐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对比与想象等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乐曲,并在理解乐曲的过程中获取欣赏音乐的方法,提升音乐素养。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钢琴与弦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区别,并且通过想象,初步感受音乐的变奏。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钢琴与弦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区别,以此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难点:初步感受音乐中的变奏。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
六、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1.播放《动物狂欢节》中《天鹅》的片段,激起学生们对《动物狂欢节》的回忆,简单介绍作曲家,引入新课《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天鹅,激起学生们对《动物狂欢节》的回忆,引入新课

(二)
新课学习
1.播放“引子”部分,简单介绍何为引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引子,为后续的聆听与学习做铺垫

2.播放“狮王”的主题,让学生听辨演奏主题的乐器(弦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对乐器音色(音区)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

3.播放钢琴对狮子吼叫的模仿。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狮吼,可以由此对比钢琴与弦乐的音色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区别,既为什么用钢琴模仿狮吼而不是用弦乐,是因为狮吼更加震撼,钢琴的音色特点相较于弦乐器更容易表现这种震撼的音响

4.播放并分析“狮王”主题的变奏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演奏主题的乐器变化(由弦乐变为钢琴)、音乐由弱到强的力度变化以及音乐自身的变化(变奏),加以真实课堂案例与教师的进一步启发,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变奏。

课堂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且完整聆听《引子与狮王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