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伤、擦伤怎么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划伤、擦伤怎么办》是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单元的第四课。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即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拓展活动。活动准备部分创设情景“生活中,我们的身体难免会因遇到磕碰而被划伤、擦伤”,并提出问题“这时应该怎样处理呢”利用身边的事例,通过问题引导,提示学生思考怎样处理外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探究做准备。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划伤、擦伤后,怎样应急处理,教材呈现了学生切菜时不小心划伤手背的场景图,及划伤手背后应急处理的3幅特写图,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不小心划伤手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棉签擦拭干净伤口处的水渍,最后在伤口处贴上创可贴。还呈现了学生不小心划伤手指的场景图,引导学生了解在手指关节处贴创可贴的正确方法:先将创可贴沿虚线剪开,再将吸收垫贴在创口处。引导学生知道创可贴是常用的处理外伤的药物,了解它的作用及用法。教材还呈现了学生不小心擦伤腿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擦伤伤口的方法:清创——止血——消毒——包扎。
活动二怎样应急处理其他外伤?教材呈现了学生扭伤、脱臼的场景图,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扭伤、脱臼等其他外伤的处理方法。警示语提示学生伤情严重时,要及时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引导学生掌握处理其他外伤的方法以及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学会求助的基本技能。拓展活动部分提示学生设计并配备自己的家庭外伤急救包,给学生一个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机会,将课堂探究延伸至课外。
【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一些应急处理常识,但不够准确、全面、细致。同时有一定的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查阅资料,多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擦伤伤口的应急处理方法,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查阅、了解资料并模拟练习。在总结和整理研究成果时,最好以小组为单位,经过充分的交流以后再进行总结,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要注意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知道划伤、擦伤等外伤的应急处理办法。
2.能用创可贴、酒精等外科药处理外伤,会拨打急救电话求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进行应急外伤的处理。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搜集材料,表达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处理外伤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正确讲述自己处理外伤的经验,并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掌握自我保护、求助等基本技能并能在生活中应用。
【重难点】学习生活中常见应急外伤的处理,掌握自我保护及求助等技能。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常见外伤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教师准备:创可贴、医用酒精、碘伏、纱布、棉签、生理盐水、胶布、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PPT
2
出示]生活中划伤、擦伤的图片。
2.谈话:生活中我们的身体难免会因为遇到磕碰而被划伤或擦伤,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3.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自由回答。如用水清洗、贴创可贴、用酒精消毒等……
4.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很强,也知道一些简单的应急处理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遇到划伤、擦伤时应该怎样正确的处理!【板书课题:划伤、擦伤怎么办】。
二、活动过程——一般外伤的应急处理
活动一:划伤、擦伤后怎样应急处理?
(一)师生交流划伤的特点及应急处理方法。
1.
[PPT
3
出示]划伤的伤口。观察图片,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思考划伤有什么特点?如何处理?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师生共同总结:划伤多由小刀、笔尖等锐物导致,伤口一般创面不大,出血不多。
[PPT
4出示]如果伤口不深,出血不多,处理方法为:用棉棒蘸取酒精或碘酒进行清洗、消毒,再贴上创可贴。如果伤口较深,出血较多,及时送往医院进行处理。
4.谈话:如何正确使用创可贴呢?
5.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边回答边演示创可贴的使用方法。
6.谈话: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很丰富,知道怎样使用创可贴。如果手指划破了,怎样在手指关节处贴好创可贴呢?
7.
[PPT
5
出示]教师出示方法指导——创可贴在手指关节处的正确贴法,并演示。
8.谈话:创可贴是家庭常备的一种急救用品。使用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PPT
6
出示]播放视频:创可贴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9.
[PPT
7
出示]总结:创可贴是常用的一种外科用药,具有止血、护创等作用。创可贴虽然对小的创伤有治疗作用,但不能随便乱贴。一是伤口不干净时不能贴;二是伤口较大、出血较多时不能贴;三是伤口已经感染、化脓时不能贴,以免阻碍脓液流出,加重病情;四是贴的时间不能过长,应在24小时后更换;五是若被液体浸入,须清理创口后更换创可贴。
(二)师生交流擦伤的特点及应急处理方法。
1.
[PPT
8出示]擦伤的伤口。观察图片,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思考划伤有什么特点?如何处理?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
[PPT
9出示]擦伤是皮肤外层因摩擦损伤而造成的皮肤剥落。表现为有少量血液渗出,有轻度的炎症反应。处理方法为:一用棉棒蘸取生理盐水自伤口中心向外清理创口,二用纱布轻轻按压创口止血,三用棉棒蘸取酒精或碘酒进行消毒,最后用纱布进行包扎,包扎时注意让伤口透气,有利于伤口恢复。
4.
[PPT
10出示]播放视频:正确的包扎方法及注意事项。
5.模拟演练——我是小医生。
(1)[PPT
11出示]课件出示划伤、擦伤应急处理的常用物品,如生理盐水、医用酒精、碘酒、棉棒、创可贴、纱布、剪刀、胶布等。谈话:你能说出这些常用物品的名称及用途吗?
(2)模拟演练:如果同伴被划伤或擦伤,如何正确处理?
学生小组合作,边讲解边演示如何进行应急处理。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二:怎样应急处理其他外伤?
1.
[PPT
12出示]谈话: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外伤呢?
2.学生自由回答。如跑跳时扭伤;运动激烈时脱臼;烫伤;被重物砸伤;地震或者泥石流时紧急避险过程中磕碰导致外伤;被狗咬伤等。
3.谈话:如果出现扭伤、脱臼等简单外伤时,你会怎样处理呢?
4.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应急处理。
5.
[PPT
13、14、15出示]播放视频:生活中的一般外伤如何进行应急处理?
师生总结:扭伤后应及时冷敷,再前往医院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脱臼后要尽量保持手臂不动,尽快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关节复位,切莫尝试自己矫正,可能适得其反。烫伤后要马上用冷水冲洗,降低皮肤温度,小心脱掉伤口表面的衣物,若情况严重要及时就医,不要轻信偏方、土方法等。
4.谈话:若遇到伤情严重,如烧伤、砸伤等,要及时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同学们,你觉得拨打急救电话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5.
[PPT
16出示]一是拨打急救电话时要保持镇定,告诉接线人员详细地址,以减少救护人员到达的时间;二是说清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症状等,特别是呼吸是否困难、意识是否清楚,以便让医护人员所准备;三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要反复拨打电话,确保电话畅通;四是可派人到约定地点等待,接应救护车并为急救人员指路。
6.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模拟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求救。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外伤的应急处理方法,但是严重的外伤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危害,因此老师希望同学们提高安全意识,随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伤害,祝愿每位同学都能健康成长!
三、拓展活动——“我是家庭小医生”
[PPT
17出示]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与方法,设计并配备自己的家庭外伤急救包,并查阅资料与家人一起了解学习更多的应急处理方法。
【板书设计】
15
划伤、擦伤怎么办
划伤:清理伤口——消毒——贴创可贴
擦伤:清创——止血——消毒——包扎
扭伤:及时冷敷
脱臼:保持脱臼部位不动,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