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比热容同步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同学们在教室内打扫卫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窗户中透过的一束束阳光,可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阳光中看到灰尘的运动,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动的
C.地上洒点水感觉凉快,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
D.排课桌时有时拉不动课桌,是因为拉力小于摩擦力
2.夏天,小明妈妈购置了水垫来防暑降温,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垫用水做制冷剂效果较好,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B.坐在水垫上感到凉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减少了人体的内能
C.水垫表面做得较粗糙是为了减小压强
D.静止在椅子上的水垫受到的重力和水垫对椅子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3.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铜
0.39×103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
g水的比热容是50
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松软多孔的海绵可以被压缩,是因为海绵分子间有间隙
B.汽车发动机常用水作冷却剂,是利用了水比热容较大这一性质
C.刚倒入杯中的开水烫嘴,是因为开水含有的热量多
D.炒菜时要不断的搅拌,是为了做功增大菜的内能
5.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实验中,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沙子和水(如图所示)。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只需控制沙子和水的初温相同
B.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升高的温度来反映的
C.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由其种类决定的
D.加热相同的时间,升高温度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6.甲铁块质量是乙铁块的3倍,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则甲、乙两铁块的比热容之比和升高的温度之比分别为( )
A.1:1;1:3
B.1:3;1:3
C.1:1;3:1
D.3:1;3:1
7.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6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5℃,乙杯水温降低了10℃,不考虑热损失,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
A.1:2
B.3:5
C.10:11
D.4:9
8.为了比较两种不同液体的吸热性能,用如图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要保证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
B.实验中,若升高的温度相同,则加热时间长的液体比热容较大
C.实验中,若加热时间相同,则温度升高较多的液体比热容较大
D.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液体升高的温度比较
9.如图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食用油和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的目的是保证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B.相同的加热时间内,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若相同时间内食用油升温较快,说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10.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的数据分别画出两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不计热量损失,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加热相同时间,a液体升高温度多,吸收热量多
B.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则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C.若两种液体比热容相等,则a液体的质量较大
D.若吸收相同的热量,b液体升高温度较大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1)小明同学用两个不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杯水同时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甲、乙两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所示,根据图像,小明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
(选题“正确”或“错误”),判断依据:
。
(2)小芳同学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丙、丁两杯不同的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m丙<m丁,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根据图像,丙、丁液体的比热容关系:c丙
c丁(选填“<”、“=”或“>”)。
1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实验中完全燃烧了5.6g酒精,则放出了
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的30%被150g、25℃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
℃;水沸腾后停止加热一段时间,水
(填“会”或“不会”)继续汽化。
[已知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环境为1标准大气压]
13.质量相等的两金属块A和B长时间放在沸水中,将它们从沸水中取出后,立刻分别投入甲、乙两杯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当甲、乙两杯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时,发现甲杯水的温度低于乙杯水的温度,两杯水吸收的热量Q甲
Q乙,两金属块比热容cA
cB(均选填“>”“<”或“=”)
14.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1kg、20℃的水吸收了2.1×105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因为水的
大,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
,冷却效果好。
15.水的比热为
;其物理意义为
。
16.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铁球、铝球和铜球同时投入沸腾的水中,一段时间后,三球的温度变化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其中吸收热量最多的是
球。(已知c铝>c铁>c铜)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为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同,初温不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选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目的是
。
(2)由图甲可知,
物质的沸点高,吸热能力强的是
物质。
(3)某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发现乙图像中AB段与OC段相互平行,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ma
mb。
18.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如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组别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200
25
40
13.5
煤油
200
25
40
6.5
2
水
200
25
40
12
煤油
200
25
40
5.5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3)如图乙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象是
(填序号)。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
。
(5)这两组同学对如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9.如图甲,网上曾热销一种“55度杯”,称“能很快将开水变成适饮的温水,而后又能将凉水变成适饮的温水”。为破解此中秘密,某中学物理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模型。设此杯内胆中被封存着300g水,室温20℃;现向杯中倒入200g、100℃开水,忽略内胆及空间的热能消耗,热平衡后,求:
(1)杯内水温为多少?
(2)饮用后迅速将200g室温矿泉水倒入该杯,摇一摇,矿泉水的温度将上升至多少?
20.“宇”牌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有200kg的水。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
(1)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了10℃,水吸收的热量;
(2)天气原因,水箱内200kg的水,温度从90℃降低到50℃,和温度从30℃升高到80℃,放出的热量与吸收的热量之比。
21.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入体积相同的甲、乙不同液体其中液体甲的质量为0.4千克。两液体分别吸收9.6×103焦的热量后,液体甲升高的温度较多。
(1)若c甲=2.4×103焦/(千克℃),求吸收热量后液体甲升高的温度。
(2)若液体甲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求液体甲的体积。
(3)如果将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且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当剩余部分再次吸收相同热量时,发现液体乙升高的温度较多。请通过推理说明两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关系。
13.3
比热容同步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解答】解:A、在教室内打扫卫生时,窗户中透过的一束束阳光,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着直线传播,故A正确;
B、阳光中看到灰尘的运动属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B错误;
C、在地上洒水感到凉快是利用了水的蒸发吸热,而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C错误;
D、排课桌时有时拉不动课桌,课桌处于静止状态,课桌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等于拉力,故D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水垫用水做制冷剂效果较好,故A正确;
B、坐在水垫上感到凉爽,其实是水垫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体温度降低,因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减少人体的内能,故B错误;
C、水垫表面做得较粗糙,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
D、静止在椅子上的水垫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椅子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A、由水和冰的比热容可知,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即比热容与物质状态有关,故A错误;
B、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相同的,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故B错误;
C、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故C错误;
D、由表中数据可知c铜<c铝,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t=,可知,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大,故铜块温度变化较大,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不管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正因为分子间有空隙,因此他们才能被压缩;但是多孔的海绵被压缩,只能说明力能够使海绵发生形变,故A错误;
B.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它的比热大,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可吸收更多的热量;故B正确;
C.开水烫嘴,是因为水的温度高。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对应于此时此刻水的温度状态;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对应于一个吸热或放热过程,不能对应一个状态;故C错误;
D.做功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但是炒菜不断搅拌是为了让菜能够受热均匀,让所有菜都被能够炒熟,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还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A错误;
B、根据转换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B错误;
C、根据Q=cm△t,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由其种类、质量和升高的温度决定,C错误;
D、加热相同的时间,吸热相同,因物质质量相同,根据c=,升高温度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甲乙两铁块物质种类相同,比热容相同,即比热容之比c甲:c乙=1:1;
两铁块吸收热量之比Q甲:Q乙=1:1,质量之比m甲:m乙=3:1,
由Q吸=cm△t得,甲、乙两铁块升高的温度之比:
=××=××=。
故选:A。
7.【解答】解:物体A放入甲杯水后,它们的共同温度为60℃﹣5℃=55℃,
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水
A吸收的热量Q吸=cAmA△tA,
根据热平衡方程:Q放=Q吸,
即c水m水△t水=cAmA△tA,代入相关数据得:
c水m水×5℃=cAmA×(55℃﹣10℃)
cA=×;
物体B放入乙杯水后,它们的共同温度为60℃﹣10℃=50℃,
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水
B吸收的热量Q吸=cBmB△tB,
根据热平衡方程:Q放=Q吸,
即c水m水△t水=cBmB△tB,
代入相关数据得:
c水m水×10℃=cBmB×(50℃﹣10℃)
cB=×;
A、B两物体质量相等,即mA=mB,
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
故选:D。
8.【解答】解:A、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而不同物质密度不同,根据m=ρV,体积相同的两种液体质量不同,A错误;
BC、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实验中,若升高的温度相同,则加热时间长的液体比热容较大,B正确;
实验中,若加热时间相同,则温度升高较多的液体比热容较小,C错误;
D、根据转换法,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加热时间比较,D错误。
故选:B。
9.【解答】解:AB、根据转换法,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故加热相同时间,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A正确;
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加热时间决定的,B错误;
C、将食用油和水(质量相同)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因水的比热容大,根据Q=cm△t,水吸收的热量多,C错误;
D、若相同时间内食用油升温较快,由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说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较弱,D错误。
故选:A。
10.【解答】解:A、已知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所以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错误;
B、加热相同时间,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由图乙可知,b液体升高温度较小,由c=可知,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故B正确;
C、加热相同时间,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若两种液体比热容相等,由图乙可知,a的温度升高得多,由m=知,a液体的质量较小。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时间),b液体升高温度较小。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解答】解:(1)正确,因为两个不相同的电加热器,相同的加热时间,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是不相等的,因为都是质量相同的水,比热容相同,由Q=cm(t﹣t0)可知,温度变化量大的吸收热量多;
(2)由图2知丙、丁的图像重合,说明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且m丙<m丁,根据Q吸=cmΔt知丙的比热容大于丁的比热容,即c丙>c丁。
故答案为:(1)正确;两个不相同的电加热器,相同的加热时间,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是不相等的,因为都是质量相同的水,比热容相同,由Q=cm(t﹣t0)可知,温度变化量大的吸收热量多;(2)>。
12.【解答】解:(1)完全燃烧5.6g酒精放出热量:
Q放=m酒精q=5.6×10﹣3kg×3.0×107J/kg=1.68×105J;
(2)由题意可得,水吸收的热量:
Q吸=30%Q放=30%×1.68×105J=5.04×104J,
根据Q吸=c水m水△t可得,水升高的温度:
△t===80℃,
由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的末温为100℃,水温度只能升高:△t′=t﹣t0=100℃﹣25℃=75℃;
水沸腾后停止加热一段时间,水温低于沸点,所以不会沸腾;但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所以水会继续汽化(蒸发)。
故答案为:1.68×105;75;会。
13.【解答】解:
当甲、乙两杯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时,达到热平衡,金属块的末温等于水的末温,因为此时甲杯水的温度低于乙杯水的温度,所以金属块A的末温比金属块B的末温低;
两金属块使水温升高,甲杯水的温度低于乙杯水的温度,则甲杯水升高的温度小,而两杯水的质量相同,由Q吸=cm△t可知甲杯里的水比乙杯里的水吸收的热量少,即Q甲<Q乙;
两金属块都从沸水中取出、初温t相同,
对于金属块A来说有:cAmA(t﹣tA)=c水m水(tA﹣t水初)…①
对于金属块B来说有:cBmB(t﹣tB)=c水m水(tB﹣t水初)…②
因水的质量相同,且mA=mB,
则①÷②得:=,
因tA<tB,则tA﹣t水初<tB﹣t水初,故cA(t﹣tA)<cB(t﹣tB),
由于t﹣tA>t﹣tB,所以cA<cB。
故答案为:<;<。
14.【解答】解:(1)由公式Q=cm△t得:
△t===50℃,
所以t=t0+△t=20℃+50℃=70℃。
(2)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冷却发动机,冷却效果好。
故答案为:70;比热容;热量。
15.【解答】解: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读作: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故答案为:4.2×103J/(kg?℃);每一千克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6.【解答】解: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铁球、铝球和铜球同时投入沸腾的水中,一段时间后,由于热传递,铁球、铝球和铜球的温度都等于水的沸点;三球温度变化相等,铝的比热容最大,由热量公式Q=cm△t可以知道: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铁球、铝球和铜球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最多。
故答案为:相同;铝。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解答】解:(1)实验中选择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其目的是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控制相同时间吸热相同;
(2)由图甲可知,a沸点在b上方,a沸点高,加热相同时间,a升温快,吸热能力弱,b吸热能力强,即ca<cb;
(3)乙图像中AB段与OC段相互平行,即加热相同时间升高的温度相同,即吸热相同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取O到B点所在时间研究,根据
Q=cmΔt,因ca<cb,Q和
Δ
t相同,故ma>mb。
故答案为:(1)在相等时间内,a、b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2)a;b;(3)>。
18.【解答】解:(1)根据转换法,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故还用到秒表;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
(3)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B错误,由表中数据,由(2)知,加热相同时间,水升温慢,故C正确,D错误;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
(5)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故答案为:(1)秒表;加热时间长短;(2)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3)C;(4)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5)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9.【解答】解:
(1)热水放出的热量:Q放=cm(t0﹣t),冷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
假设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冷水吸收,
所以Q吸=Q放,
即4.2×103J/(kg?℃)×0.2kg×(100℃﹣t1)=4.2×103J/(kg?℃)×0.3kg×(t1﹣20℃);
解得t1=52℃。
(2)迅速将200g室温矿泉水倒入该杯,摇一摇,矿泉水的温度可升至t2,
即4.2×103J/(kg?℃)×0.3kg×(52℃﹣t2)=4.2×103J/(kg?℃)×0.2kg×(t2﹣20℃);
解得t2=39.2℃。
答:(1)杯内水温为52℃;
(2)饮用后迅速将200g室温矿泉水倒入该杯,摇一摇,矿泉水的温度将上升至39.2℃。
20.【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Q=cm△t=4.2×103J/(kg?℃)×200kg×10℃=8.4×106J;
(2)水降低温度放得热量与升高温度吸收热量之比:Q放:Q吸=cm(t降﹣t0降):cm(t0升﹣t升)=(t降﹣t0降):(t0升﹣t升)=(90℃﹣50℃):(80℃﹣30℃)=4:5。
答:(1)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了10℃,水吸收的热量为8.4×106J;
(2)天气原因,水箱内200kg的水,温度从90℃降低到50℃,和温度从30℃升高到80℃,放出的热量与吸收的热量之比为4:5。
21.【解答】解:(1)由Q=cm△t可得,吸收热量后液体甲升高的温度:
△t===10℃;
(2)由ρ=可得,液体甲的体积:
V===5×10﹣4m3;
(3)已知V甲=V乙,ρ乙>ρ甲,由ρ=可知,m乙>m甲,
如果将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则m剩乙>剩甲,当剩余部分再次吸收相同热量时,发现液体乙升高的温度较多。
由Q=cm△t可得:
c乙<c甲。
答:(1)吸收热量后液体甲升高的温度为10℃。
(2)液体甲的体积为5×10﹣4m3。
(3)甲液体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