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测量平均速度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用相机每隔
0.5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照片与实际大小比例为1:500,则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30km/h
B.55km/h
C.70km/h
D.90km/h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0.4s
B.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0.75m/s
C.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CD段平均速度
D.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3.汽车以4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到达坡顶后接着又以6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8
m/s
B.5
m/s
C.4.25
m/s
D.2.75
m/s
4.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大
B.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
2cm/s
C.小车从A到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5.“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
B.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球做变速运动
D.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4:5
6.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二、填空题
7.小明周末骑自行车郊游,智能手机上的悦动圈软件记录的其运动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则你认为软件上显示的“平均配速1′53″”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m/s。
8.如图所示小睿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实验必须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和______。
9.西成高速铁路运营标志着我国华北地区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G2204是从成都东开往郑州东的一趟高速列车,其部分运行时刻表如下.G2204从成都东开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大约为______km/h,这个速度比以48m/s飞行的雨燕速度____(填“大”或“小”).
站序
站名
到时
发时
时长
里程/km
1
成都东
--
08:08
--
0
2
青北江东
08:22
08:25
3分钟
32
…
7
汉中
10:45
10:48
3分钟
416
8
西安北
12:01
12:10
9分钟
658
10.如图所示的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要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___(选填“正”或“反”)比。若测得气泡从0到,所用的时间为,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速度为________。
11.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2.如图所示,图象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前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m;在30~40s内,该物体的运动状态为_____(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13.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___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其中,小球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m/s。
三、实验题
1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___________
。
(2)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___________
。
(3)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
cm/s。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_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可见小车在斜面上做
___________
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
15.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形如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AB________vAC(填“>”、“<”或“=”)。
1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测量工具有_______和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cm,tAB=_____s,vAB=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填“大”或“小”)。
(5)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
(6)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7)平均速度_____(选填“是”或“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四、计算题
17.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司机的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作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0.7s,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制动过程中通过的距离为16m.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为多少m?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保留两位小数)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18.如图
是小红同学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秒?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多大?
(3)以该速度匀速行驶
30
分钟,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4)小红应付给司机多少元车费?
参考答案
1.B
2.D
3.A
4.D
5.A
6.B
7.小明每运动1000
m所用的时间是1′53″8.84
8.v=s/t
刻度尺
停表
9.168.7
小
10.慢
正
0.08
11.3.1255.134.35
12.100
匀速直线运动
5
13.变速直线运动
0.1m/s
14.
时间
20
小于
加速
15.40.0
0.25
小
同一位置
<
16.
刻度尺
秒表
小
4.00
2
0.02
大
使斜面的坡度大一些
变速
不是
17.(1)14m;(2)6.96m/s;(3)10m/s.
18.(1)480s;(2)12.5m/s.(3)22.5km.(4)5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