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古风》
唐·李白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
二、大略驾群才——秦的制度
三、金棺葬寒灰——秦的灭亡
一、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
1.统一的条件
客观:
(1)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2)各地域的经济发展和联系进一步加强;
(3)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丰厚;
主观:
(4)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特别是嬴政雄才大略。
2.统一的过程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灭六国路线图
2.统一的过程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秦北击匈奴
南征越族路线图
扩大疆域:北击匈奴,南征越族
北抵长城
南濒南海
东达大海
西到陇西
疆域空前辽阔
诸侯异政,各地差异隔阂显著
材料反映秦朝统一后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地方势力反抗
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初并天下,号曰“皇帝”……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秦巩固统一的制度措施。
一、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
二、大略驾群才——秦的制度
A.政治
1.皇帝制度
特点: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自称“朕”,印称“玺”,命称“制”,令为“诏”。
——《史记·秦始皇本纪》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据材料及所学,归纳皇帝制度的特点。
三公
丞
相
主管全国政务,百官之首
御史大夫
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副丞相,位低权重)
太
尉
分担军务,虚有其位
九卿
奉
常
宗庙礼仪教化
郎
中
令
宫中警卫
卫
尉
宫门警卫
太
仆
宫廷车马
廷
尉
司法、首都警卫
典
客
少数民族
宗
正
皇室宗族
治粟内史
租税、
财政
少
府
皇家财政、官府手工业
二、大略驾群才——秦的制度
A.政治
1.皇帝制度
2.中央:三公九卿制
(1)名称及职能
(2)特点
①互不相属,分权牵制;
②服务于皇室,家国同治。
二、大略驾群才——秦的制度
A.政治
1.皇帝制度
2.中央:三公九卿制
3.地方:郡县制
(1)过程:战国出现,秦朝确立推广。
(2)内容
郡、县的行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和考核,只有俸禄无封地,不世袭。
(3)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有利于巩固统一;
③开创了我国以后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皇
帝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九卿
郡尉
郡守
郡丞
县尉
县令
县丞
二、大略驾群才——秦的制度
A.政治
1.皇帝制度
2.中央:三公九卿制
3.地方:郡县制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最高统治者
君主专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中央集权
二、大略驾群才——秦的制度
A.政治
1.皇帝制度
2.中央:三公九卿制
3.地方:郡县制
B.经济
1.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2.统一度量衡
C.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D.其他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明法度;编户籍;徙豪强;治风俗;开凿灵渠;修筑长城
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邹纪万:《秦汉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大一统”的意义。
“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
一、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
二、大略驾群才——秦的制度
秦大一统的意义
1.政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2.疆域: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3.观念: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为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和发展奠定基础;
4.经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
二、大略驾群才——秦的制度
三、金棺葬寒灰——秦的灭亡
1.灭亡过程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继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号为“张楚”
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亡,历时15年
1.灭亡过程
始皇初即位(前246),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前221),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三十二年,求仙人不死之药。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丞相李斯曰:“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制曰:“可。”
三十五年,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秦完成统一后实行了哪些残暴统治?
刑法严苛
赋税徭役繁重
焚书坑儒
一、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
二、大略驾群才——秦的制度
三、金棺葬寒灰——秦的灭亡
1.灭亡过程
2.灭亡原因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2)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刘邦击败。
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什么呢?
得民心者的天下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讲话
课堂小结
文化
其他
灭亡过程
灭亡原因(根本、直接)
秦的灭亡
秦的统一
统一的条件(客观、主观)
统一的过程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的制度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
秦大一统的意义
1.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
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刺史制的建立
C.郡县制的推行
D.科举制的确立
C
2.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C.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