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版本: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级:四年级上册
第18课
课题《青铜器》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领域,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欣赏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学会欣赏青铜器的造型美和纹样美,以此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青铜器文化。本课青铜器中以了解动物纹样为主,包括夔龙纹、饕餮纹、凤鸟纹等,贴近小学生学习能力范围的欣赏水平。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础的欣赏能力,能用简短的语言评述美术作品,但是对青铜器的立体造型的欣赏上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平时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青铜器较多,生活中不能很深入的多角度全方位去了解,所以本课教学实践中提供给学生青铜器,从而让他能真正体会青铜器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相关知识和学会欣赏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色彩等。
2.通过超清粘土泥塑成型的方法,仿创青铜器中的鼎和盾。
3.感受中国古代青铜瑰宝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欣赏青铜器器物造型与纹样特点。
难点:利用超轻粘土仿创一件青铜器,鼎和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青铜器仿品9只
放大镜
图片等
学具:超轻粘土
丙烯
[教学过程]
一、自主体验
整体感知
1.教师活动:出示实物导入。师:同学们,我是今天的考古小队长,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宝贝,猜猜它是什么?
2.学生活动:触摸感受并猜想。
3.教师活动:它是青铜家族中的一员,鼎。我还带来了青铜家族中的尊,它被拍卖出了两亿多人民币的价值。青铜为何如此收到世人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铜器,领略它的艺术魅力。队员们,你知道什么是青铜器吗?为何青铜器呈青灰色?
4.学生活动:学生思考青铜的含义以及为何呈青灰色。
5..教师小结: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它诞生于迄今4000多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在那个时代,人们称它为“吉金”,因为它有着和太阳般耀眼的光芒,但是因为在土里几千年,收到氧化等原因呈青灰色,而且在世界艺术史上都享有极高的美誉。
二、探究欣赏
适度提升
第一关:考古种类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青铜器的种类。师:考古小队员们对青铜器的种类有过了解吗?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青铜器的种类。
2.学生活动:找种类: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用来祭祀,征战和享受,我们知道青铜器分为炊煮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等种类。
第二关:考古器型纹样
1.教师活动:进入,考古小队员们,你们已经知道了青铜器的种类,接下来我要为你们介绍一个青铜之王。它需要二三百个人帮助才能完成,是当时最尖端的科技,观看视频,想想它为何称王?引导学生从青铜器的器型,纹饰以及铭文上分析。
2.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思考。因为体积巨大,高133厘米、重832.84千克......
3.教师小结:后母戊鼎是商王为了祭祀他的母亲而建造的,体积是目前已知青铜器中最大的。提问:你知道鼎有哪些结构,它们的作用是什么?鼎身上刻有一些奇怪的纹样,把它拓印下来你认识这些纹样吗?每个纹样有什么特点?饕餮纹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动物呢?
4.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鼎耳用来搬运,鼎身可以盛食物,底下的四足扬火。夔龙纹的特点是身体弯曲,张着嘴巴。观察饕餮纹取自生活中那些动物的特征组成的。思考青铜器上为何刻饕餮纹和夔龙纹。神秘、威严、通神......
5.教师小结:师饕餮纹来源于生活中的牛、羊、虎、鸟等动物的特征,
只简单的一个鼎就蕴藏了如此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中华民族太伟大了,我们真要好好了解和学习。
第三关:考古纹饰、铭文
1.教师活动:考古小队员们已经学会从器型和纹饰两方面欣赏青铜器,接下来进入第三关,参照考古任务单,仔细观察桌上的青铜器并将答案填写完整。
考古任务单
1.我们组的青铜器属于
食器B酒器C乐器D水器
我们猜想它的用途是
。
它造型呈
它身上的花纹有
。(可多选)
A饕餮纹
B夔龙纹
C凤鸟纹
D云雷纹
2.学生活动:参照任务单的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
3.教师活动:这个酒杯与你生活中的酒杯一样吗?它的器型有什么特点?
4.学生活动:每组组长汇报任务单的研究成果。
5.教师活动:(鼎组)你们组有一个很特别的纹样,凤鸟纹,它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刻?
6学生活动:观察后总结出高冠、长尾等特征与青铜器纹饰精美的特征。
7.教师小结:传说“天降神鸟而生商”,所以商代的人对凤鸟纹有着独特的情感。
8.学生活动:发现青铜盘的中间有铭文,学生观察并猜想背后的故事。
9.教师小结:铭文是书法史上的一个丰碑,文辞典雅,字迹优美,而且他们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所以我们称做“铜铸的史书”。
三、个性表现
技法尝试
第四关:尝试制作
1.教师活动(示范):看过了也摸过了,考古小队员们是不是也想制作一个神秘而古老的青铜宝鼎?
示范:拿出泥条、泥块、泥球,他们是泥塑家族的祖师爷会七十二变。把他们贴在鼎身上,组合成饕餮纹。还可以如何装饰?
2.学生活动:思考提出建议,可以用云雷纹做底纹,饕餮纹样上添加细节装饰,乳丁纹装饰鼎身四周与足。
3.教师活动:接着示范:最后上色,先涂绿色后涂金色。
师:请同学们挑战一下动手尝试做一个自己内心神秘而古老的青铜宝鼎。
4.学生活动:学生装饰好青铜鼎耳、腹、足的纹样后组装拼接成一个完整的青铜宝鼎,并涂上色彩。
5.教师活动:指导创作,适当评价。
四、作业展评
多元评价
第五关:多元评价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
2.学生活动:生自评与互评(从纹样、创意、色彩等多角度评价作品)。
3.教师小结:小队员们,我们今天欣赏青铜器的美,探究它的器型、纹样与铭文等的特征,模仿青铜器的纹样制作,希望课后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
生活应用
第六关:继承发扬传统
1.教师活动:出示《四羊方尊》图片,师:用一个词去形容对它的感受。体会下假如要做成一个这样的青铜器容易吗?
2.学生活动:观察后谈感受。
3.教师活动:出示新闻,英国公然拍卖从中国抢去的青铜器,看到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想法?
4.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谈谈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5.教师小结: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巨量的海外遗珍散落在世界各地,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骄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期盼在海外的国宝们能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让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传统文化回归故里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用真实青铜器,让学生自己探究器型、纹样与铭文的特征,课堂注重知识的生成与学生的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了教学的互动,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孩子
(?http:?/??/?rj.5ykj.com?/?"
\t
"http:?/??/?web.5ykj.com?/?yuwen?/?_blank?)们学会了很多知识,他们知道了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环节用六个闯关连接,以问题为纽带,运用现代建构主义教学观,让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注意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研究性的学习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特别是新授环节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根据考古任务单中的问题,学生们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而且他们的思维很活跃,发言
(?https:?/??/?www.5ykj.com?/?Article?/?"
\t
"http:?/??/?web.5ykj.com?/?yuwen?/?_blank?)很积极,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课堂中的学习氛围很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较多运用了鼓励性的评价语,肯定了孩子的优点,让学生通过感觉、触觉、听觉感官系统学习,以达到启发学生思考,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的目的。
在以后教学中更加努力,我会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