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春天来了》习作教学指导与反思
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所属模块: 小学语文学科(根据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求自主开发)
年级: 小学三年级
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
所属的章节:第六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学时数:20分钟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三年级习作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生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这一阶段的学生刚开始习作,培养其观察能力尤为重要。让学生多看、多记、多说,让他们学会观察,乐于表达。口头表达清晰明了,文章流畅自如。
本次习作以画面为依托,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把画面的内容说清楚,把内容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展开想象,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本堂课本着“激发学习动机→发现春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表达→感受春天”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对于春天的独特感受,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力的综合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受、发现春之美的特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把画面的内容说清楚。
3、大胆想象,写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重点、难点:
1、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把画面的内容说清楚。
2、大胆想象,写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稿纸
教学时间: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请你听清歌词写了什么?
2、春天在哪里呢?是的,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影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二、启发思维、发现特点
1、那你们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注意把话说完整。)
(1)气候:暖和
①人们脱去厚厚的棉袄,穿上薄毛衣了。
②风吹在脸上不觉得冷了。
(2)植物:花、树、草
①花:什么花在春天开放?粉红的桃花,火红的杜鹃花,金黄的油菜花、迎春花……(什么颜色?把话说具体。)
②树木:抽枝展叶。柳树在春风姑娘的吹拂下摆动着柔软的枝条。(什么变化?)
③小草:小草发芽了。偷偷探出头来,好奇地东张西望……
(3)小动物:燕子、小鸟、蝴蝶、蜜蜂……
大自然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哪些小动物开始活动了呢?
①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②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
③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翩翩起舞。
(4)人们的活动
放风筝、春游。
[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能把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起初,有的孩子只能说出事物的名称,或单个的词,我提示: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柳树呢?杜鹃花是什么颜色呢?春风吹在脸上什么感觉呢?……孩子们渐渐能把句子说长了,把话说具体了,有的孩子甚至能仿照课文来描述春天,真是让人欣喜不已。]
2、小结:你们都说了春天特有的事物、变化和活动,抓住了春天的特点,但这么多内容,我们在习作中不能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得知道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也就是要按一定的顺序说。
3、总结方法:你都知道哪些顺序?
远 近
按一定的顺序 上 下
整体 部分
……
4、这么多顺序,都需要用吗?选择恰当的一种或几种。
[上一环节内容,是让孩子们知道都有哪些内容可写,方法指导和小结让孩子们知道怎样把习作的内容组织起来。]
三、提供图片、联系表达
1、我们掌握了方法,就能把春天的美更好的介绍给大家。老师春游看到了美丽的春景,请你帮忙介绍。选择一幅仔细观察,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内容说清楚,先说给同桌听,请他提建议。
[通过精美图片的展示,让孩子们再一次体会到春天的美。他们一个个都发出了惊叹——“哇!”“真美!”对我经过精心挑选的几幅有代表性的图片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只是这此图片与他们的生活还有些距离,如果能与他们的生活更接近效果会更好些。]
2、同桌互说。
3、反馈、评价
按什么顺序?说清楚了吗?(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
①第一幅:远处的高山……山脚下流淌着……(上——>下)
②第二幅: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田野上盛开着……(上——>下)
③第三幅:一条小河静静的流淌着,河岸这边的桃花……河岸那边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们才给课堂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这时,孩子们已经能根据提示,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组织成一段段的话了。体现了一个由句到段的梯度。画面是很美的,更妙的是有的孩子能将画面上没有东西通过自己的想象也说了出来,于是我相机提出:在习作时可以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
四、配乐朗读、启发想象
1、画面的内容是很有限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飞想象的翅膀……
春天来了,柔和的春风唤醒了大地。河岸边的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嫩嫩的,绿绿的。河岸这边,一簇簇粉红的桃花……小柳树……河岸那边……
勤劳的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燕子也带着“电报”从南方赶来,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2、春天来了,你有什么感受?你想怎样赞美春天?
[在这个环节中,我配乐朗诵了一篇描写春天的小短文。短文是我根据习作要求和图片内容而写的下水文。也许是因为音乐配得恰到好处,孩子们轻轻地闭上了眼睛,听得很认真,沉醉在那一幅幅美丽的春景中。朗诵完毕,我抓住最后一句话:春天来了,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让孩子们说出对春天独特感受,做到有感而发。朗诵不仅使孩子们从整体上感知春天的美,同时,对习作 “篇”的概念也有一个感知。在前面形成段的概念的基础上又有一个提升。]
五、小结,指导写法
春天真美啊!老师真想在你们的笔下也看到春天的美!请你把看到的春天和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注意抓住春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最后小结并提出本次习作要求,此时,孩子们经过一堂习作课,知道了要习作的内容,并且掌握了习作的方法,再让他们独立习作,就不再是难事了。]
板书设计:
远 近
按一定的顺序 上 下 抓住特点
整体 部分
……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语文实验教科书作为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所选的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面对这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应与时俱进,在充分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学习语文的例子来教,强化语言实践,以多种形式进行写话、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开学后学习的第一组课文都是与春天相关的,学习了《燕子》、《咏柳》、《春日》等优美的文章、古诗,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此时正是冬去春来的时节,孩子们在课文的学习中,一定也注意到了身边的季节变化。应该让他们将自己看到的春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但中、低年级学生又怕写作文,主要原因是识字量少,言语水平不高,为没材料可写而发愁。因此,我就为他们量身定做,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通过课件的画面和声音,我带领学生走进美丽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令学生好奇、惊讶、兴奋!他们在春天的美中体验生活的美好,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玩玩看看,看看写写。
尽管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少、词汇量积累不多,常常感到语言缺乏,写话困难,但却都很爱表达。让他们把要写的内容说出来。说,成了一种思维表达的训练。而且通过出去观察,学生的脑海已经有着很多春天的素材,现在要求他们把自己最喜欢的、印象最深刻的说出来,也是训练他们整理写作素材。
学生通过观察,深深体会到春天的颜色丰富多彩,生机勃勃,此时再激励他们按照一定顺序、一定的方法把他们在大自然中留心观察到的表达出来,学生想象的翅膀任意驰骋,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烁。他们就会有话想说,有话愿说。
这时,学生已充分地认识了春天的颜色的绚烂,景物的美丽,语言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再让他们写下来是非常自然、流畅的过渡。这正中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说话倾吐,于是文章诞生”的道理。
作文教学中,老师对作文的评语是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针对学生希望被人赏识,被人肯定的心理特点,每次批改作文时,我都由衷地为学生的优点“喝彩’。 学生捆绑的手被放开了,学生观察、表达的潜能得到了激发,他们越来越愿写作,也越来越会写作了。
就这样,我努力激发和保护学生写话的热情与愿望,创设宽松的写话环境,用多种手段引导,由扶到放,循序渐进,不断鼓励。学生一旦对写话、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视为一种快乐 ,一种需要 ,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从而为整个作文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