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26 09:1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敬请指教
课题: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设计反思
(一)教学依据和设计思想
1、依据:《课程标准》。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设计思想:
(1)注重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以星火贯穿始终。
(2)重视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
(3)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
(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了国共合作破裂,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怎样去回击,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本课主要介绍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反抗受挫、反思成长、到星火燎原的发展过程。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井冈山会师,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燎原之势。这节课在全册地位突出,她引领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向胜利。因为没有南昌起义,就没有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就不会保存革命的火种。
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点,掌握大革命失败后,党经历了“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三)教学目标
(1)整合建构教材内容,将星火这条主线贯穿始终。分为播种星火——星火点燃——星火燎原三个板块。体现两大主题:勇者的亮相和智者的转身。
(2)通过视频、图片及文学资料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注重情景创设和学生情感体验。
(3)通过延伸探究和史料分析,理解“第一枪”的含义和井冈山会师的意义,以组内辩论形式认识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理解党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历史性飞跃。
学生能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业绩永远值得后人崇敬,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重难点分析及处理方法
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分析与处理方法: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武装反抗即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起义之后队伍向哪里去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使中国革命终于有了可靠的落脚点,也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道路。我通过影像、图文资料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两次起义的基本概况。以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两次起义失败的原因,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的部队向农村进军?
分析与处理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这一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于理解。为了化难为简,层层深入,我采取分析比较法。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之路。
(一)、学情分析
八一建军节、井冈山等知识学生比较熟悉,所以我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参与教学的活动,增强历史责任感,但学生对井冈山道路的探索和确立理解起来有较大困难,所以设计时应深入浅出,帮助学生从史料中、体验中理解。
学法分析
(二)、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理解各个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结构。
2.指导学生可采用图文结合法、图示法、列表法、探究分析法、讨论法、歌谣学习法、讲故事法进行学习。
教法分析
1、教材整合法:依据教材和课标,打破教材现有结构,从学生兴趣出发整合教材。
2、材料分析法:根据内容,以材料分析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3、情景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与探究,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4、探究教学法:围绕三个问题:火种是怎样出现的?星星之火在哪里点燃?星星之火如何实现燎原?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
世纪大阅兵
中国1927
设计意图:烘托历史背景,以历史与现实直观的反差引发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与思索,走近历史。
教学设计——研讨板块
板块一:播下火种
设计步骤:
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到和征服,而是继续高举革命大旗,开始武装反抗。播放视频《南昌起义》,你认为应记住哪些知识?然后延伸分析: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何又南下广东?让学生谈谈对第一枪的理解。适时延伸为什么首选南昌作为起义地点?你还知道哪些故事?有助于学生理解黑暗中这高高举起的火炬,认识到这里就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即建军节的由来。最后带领学生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南昌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暴动》毛泽东
秋收起义
余洒度(师长):不管怎么说,攻打长沙不能变。城市是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国有国都,省有省会,县有县城。谁也不能否认城市的占有对革命起着重大的作用。到山沟里当山大王,那是革命的道路吗?那是马列主义吗?我倒想问你毛泽东,这山沟里能出马列主义吗?
毛泽东:山沟里能不能出马列主义我现在还不知道,但我知道马列主义不能生搬硬套。我从来不反对攻占大城市,问题在于怎么去攻占大城市,什么时候去攻占大城市。我想,起码一点是清楚的,眼下凭我们的力量,还打不了大城市。
思考:你同意谁呢?说说你的理由。
文家市决策
大城市

中国共产党 文家市决策 夺取政权
工作重心 后
农 村
中国革命的新起点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思考、质疑辨析、联系现实,渗透爱国情操,培养比较分析、合作探究能力。同时注意挖掘文学中的历史,辅助突破难点。
井冈山,介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之交,总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这里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是一块理想的落脚点。这里离中心城市较远,交通不便,贫穷落后,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大革命时期,这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比较好;山上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板块二 星火点燃
播下火种
星火点燃
勇者亮相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智者转身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彻底民主
革命纲领
国共合作
北伐先锋
右派叛变
合作失败
高举火炬
独立前行
1921-1927年党史大事记
井冈山会师
1、播放视频
2、埃德加斯诺对朱德的采访
改变历史的握手
3、粟裕《激流归大海》
4、井冈山歌谣—你还知道哪些?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围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进行学习,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我适当引入有关史料,采用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认识到这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和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中央
左右江
鄂豫皖
海陆丰
湘鄂赣
湘赣
闽浙赣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川陕
★星火燎原
设计意图:以图示来体会星火燎原的深刻内涵,认识到红色政权的存在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中国创造性的学习马列主义的光辉典范。
井冈山
文家市
南昌
三湾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为依托,进一步了解党的革命征程,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历史的整体感和连续性,激发对党的热爱之情。
本课小结: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
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
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
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星火燎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本课线索梳理和学习检测
勇者亮相
智者转身
本课寄语
回首党的征程,南昌城头那一声清脆的枪声,普天下第一支工农群众自己的武装从此诞生在东方大地。我们不能忘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新中国奠基石”的井冈山,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亲手开创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22年浴血奋战,终于簇拥着五星红旗从天安门广场升起。 62年威武之师,人民军队忠诚地护卫着共和国走过壮丽的行程。 84年继往开来,军旗下聚集了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血染着多少烈士的风采。今天的“八一”军旗更鲜亮,更壮美!
五、设计反思: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学生不仅在“学中做”,而且在“做中学”。因此我把星火这条主线贯穿始终,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把本课生动故事、照片插图、音像资料串在本课主线上,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成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