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8.1《荷花淀》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8.1《荷花淀》课件(3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9 09:4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荷花淀》
孙犁
白洋淀中有自然形成的千亩荷花淀,每年的农历5—8月份粉、白两种荷花盛开,淀内香气四溢。
学习重点:
鉴赏环境描写的作用
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鉴赏细节描写的作用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他的《白洋淀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芦花荡》与《荷花淀》相同之处:
①情节不离奇、不曲折——淡化
②人物无姓名、肖像模糊——虚化
③写作视角独特,意境纯美——诗化
《荷塘月色》与《荷花淀》相同之处:
①景物环境描写意境纯美
②语言清新淡雅
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①浪漫主义气息和②乐观精神,情节生动,③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④心理刻划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孙犁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沟桥事件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白洋淀
写作背景
现代著名作家孙犁(1913—1996),他被人们称为“短篇小说能手”.他是河北安平人,1936年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虽然热土难离,但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打鬼子,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于这种心理,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
课文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
——
——
——
——
——
——
——
月亮升起来
很晚
鸡叫的时候
第二天
过了两天
快到晌午
正午
这一年秋季
冬天
讨论
1.全文已空行标明小说三部分,请你从一个角度,用四字句给每部分加小标题。
2.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三部分各属什么阶段?
3.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
4.你觉得小说主要是靠什么来塑造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初步感知
荷花淀
夫妻话别
探夫遇敌
助夫杀敌
编席候夫
夫妻话别
送夫参军
回家途中
探夫未遇
归途遇敌
助夫杀敌
成立队伍
感受打算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一群青年妇女
抗战中成长
环境描写
人物对话
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
社会生活
烘托
塑造
刻画
反映


鉴赏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②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③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鉴赏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一、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渲染……气氛。
第二、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者时代背景。
第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第四、烘托人物……的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
第五、深化文章主旨。
1、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2分)都说很美,请简要分析美在哪些方面?(6分)
答:1、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2、①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②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③人情美:
热爱劳动,牵挂丈夫。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情景相生)
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1、开头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作用:①环境: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②人物: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温顺的形象;③情节:充分展示了荷花淀的美丽富饶和人民生活的美好幸福,为后文水生嫂毅然送夫参军、组织队伍、参加战斗等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2、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开阔明丽的景色,使年轻妇女们失望伤心的心情马上变得开朗愉快起来。──①烘托人物心情开始由忧变喜,②同时“水面没有一只船”又暗示情况异常,为鬼子追她们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
作者运用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
①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体现内容),
②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暗示情节),
而且③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人物内心、形象)。
④洋溢着歌颂根据地人民反抗侵略的思想感情(主旨)。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月下白洋淀
正午淀上风光
荷花淀
提供背景
衬托人物



景物
情景相生
诗情画意
化景为情
三处景物描写及作用
烘托心情
暗示情节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他们几个呢?”“怎么了,你?”
“你总是很积极的。”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人物性格:
温柔、体贴、机敏、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个性化语言
片段1:夫妻话别
  
 
“听说他们在这里还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

“哪里就碰得这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文静、含蓄
心直口快
稳重、谨慎
性急、冒失
腼腆、忸怩
个性化语言
片段2:商议探夫
片段3:归途说笑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象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得。”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刚当上小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不甘落后、乐观、自信、迅速成长
个性化语言
作品的对话描写有何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品中的对话描写简洁朴素,生动传神,符合人物身份和心理,使人读后“如见其人”。
①形象地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②展示了白洋淀女人们的成长历程,③展示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
“吮手指”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突然提出参军要走,“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猝不及防,心里受到极大震动,原本让苇眉子在怀里跳跃的编席能手慌乱中竟让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一“吮”字可让人体味出:事情来得太突然,水生嫂非常吃惊,但她又强忍着感情,努力平衡自己的情绪。水生嫂是识大体、明事理、有觉悟的农村妇女,不能让丈夫说自己软弱、落后、拖后腿。
传神的细节
2.?“临别嘱咐”
:“鸡叫的时候……女人流
着眼泪答应了他。”
《荷花淀》中的夫妻话别,是真正的“生离死别”,夫妻各自的内心波澜、悲痛担忧,都隐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了。水生嫂与丈夫面对“生离死别”所激发出的那份浓郁缠绵的夫妻之情,千言万语难尽,作者却惜墨如金,只简单写了几句,可是把那份感情表现得愈加幽深、丰富。离别在即,女人恳切而动情地问丈夫还有什么嘱咐,丈夫最后的嘱咐是: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传神的细节
这是全篇小说中份量最重、内涵最多的一句话。战争年代,被敌人捉了活的,对一个年轻少妇来说,就意味着被羞辱的命运,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耻辱。一对恩爱夫妻,他们最担心、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因此,丈夫要求妻子去拼命,正应了那句古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时夫妻的思想感情,一定经历了瞬间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为了个人的、民族的尊严,他们的选择只能是与敌人“拼命”。此刻女人是流着眼泪答应丈夫的。你看,从内心一惊,到理解丈夫,从鼻子发酸,到狠下决心,答应丈夫的嘱咐,把一个女人丰富、复杂、高洁的情感世界,表现得多么淋漓尽致而又回环曲折。
编席子,养家糊口;
水生嫂她们由普通妇女成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是作者重笔描写的内容。
爱丈夫,月下等候;
去马庄,藕断丝连;
遇敌船,自感冒失;
歼敌后,不甘落后。
虚化的人物
从“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读至文末,分析一下女人们的性格。
这一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可以删掉。
如没有这一段,她们就如普普通通的传统妇女一样,表现的只是深明大义和爱丈夫,爱家庭。
有了这段,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全民战争,妇女同样在战斗中锻炼成长,保家卫国。
虚化的人物
性格豪迈,乐观,不服输,不愿被敌人困死家中,也不愿被丈夫看成落后分子。
这篇小说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群体形象。水生嫂等人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进步特点。
她们勤劳善良、勇敢质朴,明大义,识大体。她们深爱丈夫,但在国难当头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
经历了荷花淀伏击战后,她们深受教育和鼓舞,同时对丈夫从事的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于是投身抗战行列来。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及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不仅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分析水生嫂等白洋淀妇女形象
同样作为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祥林嫂和水生嫂的人生道路却完全不一样。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毁灭;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根据地,妇女解放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从一个贤惠、温顺的村妇成长为一个抗战的巾帼战士。
思考:试以水生嫂和祥林嫂为例,说说时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
浓郁的诗情画意
细腻的人物描写
1“诗体小说”
2
“荷花淀派”。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3《白洋淀纪事》
——小说散文合集
小结
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小结
小说通过描写白洋淀地区人的抗日斗争生活和妇女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和热爱生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小说中,水生等参军的人对家庭的眷顾,他们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的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的流露出对丈夫们的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返顾地为丈夫们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场打击侵略者。至于以后妇女们感情依依探望征人,又为丈夫们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有国才有家,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
夫妻之情
家国之爱
1.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叶象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指出以下各句带横线词的表达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2.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3.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
4.小船窜进了荷花淀。
1.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3.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谑的感情。
4.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