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气候》
人教版·八上·第二章·第二节
1.
通过阅读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记住1月0°C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2.通过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3.通过了解气温的分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学习目标
自主预习(10分钟)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有何特点?1月0℃等温线经过哪里?
2.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在哪里?
3.我国划分为哪些温度带?在P32图中圈画出来
4.我国降水在空间、时间、年际变化方面分别有何特点?
5.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哪里?
6.我国划分为哪四大干湿区?降水量范围分别是多少?在P36找出来
7.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在P38图中圈画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
8.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自习阅读P40内容
图1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1月0℃等温线在哪里?
0℃
大约经过什么山?什么河?
淮河
秦岭
特殊的线
0℃等温线
淮
河
秦
岭
想一想:1月0℃等温线南北地区的河
流有什么不同现象?
冬季南北温差大,原因?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28℃
16℃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
成因①:纬度位置的影响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1月平均气温为-30.6℃。
那里曾经出现过-52.3℃的极端最低气温。
成因②:冬季风的影响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
距离和地形对冬季风的消弱与阻挡
冬季风使北方降温幅度大
冬季风对南方影响小
加剧南北温差
图1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7月平均气温为33℃。人称“火洲”。那里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49.6℃。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气温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冬季,
夏季,
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
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纬度因素
(主导因素)
冬季风(加剧)
地形因素
(影响明显)
总
结
仔细观察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的哪条等温线的东段相似?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大致沿
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冬季我国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善总结
阅读下面的资料,再补充相关资料,说说不同的温度带
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1.这些水果生长在哪个温度带?
知影响
注意防寒保暖
注意防潮通风
2、温度带不同的地区,传统的民居也有差别。
北方的房屋
南方的房屋
读图回答:2、观察整幅图,总结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总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
50mm
1600
800
400
200
50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其中800mm等降水量线与1月哪条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它大致沿
(山脉)
(河流)一线分布
。
秦岭
淮河
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达6
558毫米。1912年更创下年降水量8
409毫米的记录。
多
少
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
为什么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①海陆因素(夏季风)
降水东西差异
②地形因素(山脉阻挡)
加剧东西差异
③纬度因素
东部降水的南北差异
任务2
读图归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年际变化特点。
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
、
;
明显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秋季降水多
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读图回答
冬春季降水少
北京年降水量极值
读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种现象会带来什么影响?
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
影响生产
影响生活
我国的干湿地区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降水量
<
蒸发量
气候干燥
降水量>蒸发量
气候湿润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400
mm~800
mm
800
mm以上
200
mm以下
200
mm~400
mm
秦岭
淮河
半湿润
湿
润
慧眼识图
把干湿地区与对应的年降水量连接起来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
阅读下面的资料,再补充相关资料,说说不同的干湿地
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森林
森林和草原
草原
沙漠和戈壁
1、气候的干湿程度影响植被分布。
2、气候的干湿程度影响农业类型和农作物分布。
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
南方湿润地区以水田为主
①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
②西北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3
、降水与民居
甘肃降水少,房屋建成平顶,可以晾晒粮食
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晾房通风效果较好,有利于水果的晾晒。
绍兴降水多,斜顶房有利于排水。
黄土高原降水较少,气候干旱,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窑洞,冬暖夏凉。
这些民居反映了当地的降水有什么特点?
亚洲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3.大陆性气候
分布广
温故知新
亚洲气候分布图
结合亚洲思考我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
带
大
陆
性
气
候
高原山地气候
1.说出四地的气候类型并描述特点。
2.根据气候特点探究海口、漠河的旅游优势。
活动题
P39
说出四地的气候类型名称和气候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短暂,温暖湿润;
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1.不同气候类型,气候特征不一样。
2.同一气候类型的内部,气候特征也有一定的差异。
试以漠河和北京为例,说明同一气候类型内部气候的差异。
结论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
降水分旱雨两季。
说出四地的气候类型名称和气候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说出四地的气候类型名称和气候特征
高原山地气候
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说出四地的气候类型名称和气候特征
南京
来自漠河和海口小朋友家乡气候不同是什么原因?
漠河和海口气温差异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纬度位置。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A组
南京
来自吐鲁番和南京小朋友家乡气候不同是什么原因?
北京和吐鲁番的降水量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离海洋的远近,夏季风的影响造成的,所以其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B组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最显著的国家。
冬季风
夏季风
风向
源地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偏北风(东北、西北)
偏南风(东南、西南)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降温减湿
增温增湿
太平洋、印度洋
蒙古、西伯利亚
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1.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为什么景观差异很大?
因为长江以南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
长江以南地区山青水秀
南京
来自五道梁和其他四位小朋友家乡气候不同是什么原因?
五道梁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势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其主要因素是地形。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
C组
我国是多山的国家,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梳
理
归
纳
气候
气候特征
影响因素
气候要素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地形
降水
气温
课时检测
读“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南北气温都较高
B.南北气温差异大
C.气温最低区域在北方
D.东高西低,气温差异大
2.据图可知,拉萨的气温在( )
A.24~28℃
B.16~24℃
C.8~16℃
D.8℃以下
A
C
穿衣指数是根据天气的阴晴、冷热、风力等情况,来提醒人们适当着装。下图为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图所示的日期,最不可能是( )
A.4月20日
B.5月1日
C.7月20日
D.10月31日
4.图中穿短袖服装的分布在( )
A.中温带和暖温带
B.暖温带和亚热带
C.亚热带和热带
D.寒温带和中温带
C
C
课时检测
1.下图中,能反映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的是( )
D
B
2.家住上海的小明为了在暑假期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精心设计了四条游览线路,在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不同干湿地区数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读图,我国季风区内降水季节分配特点是( )
A.全年比较均匀
B.冬春多,夏秋少
C.冬春少,夏秋多
D.年际变化小
4.风雨桥是侗族的特色建筑,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风雨桥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
A.民族聚居,人口密集
B.降水丰沛,河流众多
C.奇山峻峰,溶洞奇秀
D.神奇雪乡,冬季严寒
C
B
1.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域辽阔,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②河流众多 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④各类土地资源齐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下面四图中,与北京气候相符的是( )
D
B
3.家住哈尔滨的李昊小朋友与远在海南旅游的爸爸进行视频聊天后很惊奇,因为他自己已经穿上了羽绒服,而他爸爸还穿着单衣,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位置
D.洋流因素
4.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大体相同,但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而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是因为( )
A.纬度位置的差异
B.海陆位置的差异
C.地形的差异
D.人口密度的差异
5.我国同时引进世界上的亚热带、温带、亚寒带的多种动植物,你认为下列哪一地区能使这些动植物同时生存( )
A.长白山区
B.天山山区
C.横断山区
D.太行山区
B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