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耕牛·战马
耕牛·战马
馬
??
中国马的形象最早见于甲骨文,它“画”得完全是马的样子;头朝上、背朝后、尾朝下。
????
我国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马”的注释是:“马,怒也,武也。像马头髦尾四足之形。”是说繁体字的“马”是个头尾四足都像马的象形字。而它的最基本意义就是当人们勃然而怒、兵戎相见时,是付诸武力的最重要物具。
????
“马”字从古至今写法不尽相同,以下是几种较有代表性的写法。
马的写法
(图1)甲骨文的写法,横过来看像一匹马。(图2)为春秋战国时金文的写法。秦始皇制定规范字——秦篆马字(图3)隶字。(图4)把鬣毛变为三横,四足简化为四点。(图5)楷体继承隶字结构。如今的简化字“马”。(图6)
王羲之《澄清堂帖》中草书“马”。(图7)楷化而来。
分析讨论:
你知道哪些有关马的题材的美术作品?
(东汉)《水陆攻战画像砖》
山东嘉祥武氏祠
法国
拉斯科洞窟壁画
马
马车
画像石
汉代
(魏晋)
《人马图》
砖画
敦煌壁画
狩猎图
唐骑马狩猎俑(三彩绞胎)
《昭陵六骏
》唐代
浮雕
秦兵马俑
马车
照夜
白
图(韩幹)
六骏图
(北宋)
李公麟《五马图》
长卷
纵29.3厘米,横225厘米
纸本墨笔
白描
奚官:官名,职司养马。
欣赏·分析
《五马图》中的线是如何表现物象的?
白描-----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
全图分五个部分以线描勾成,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
画面虽然不着彩色,仍可使观者从刚柔、粗细、浓淡、长短、快慢的线条变化中感受到富有弹性的肌肤、松软的皮毛、笔挺的衣衫、粗厚的棉袍等各不相同的质感和重量感。
欣赏·分析
《五马图》中的线是如何表现物象的?
欣赏·分析
人物的面部刻画很简单,但结构异常准确,状貌极其生动,须眉之间,不但可视其年龄、身份、民族,甚至从表情可以窥其内心。
前三位控马者为西域少数民族的形象和装束,姿态各异,无一雷同,妙在其精神气质亦微异,有饱经风霜、谨小慎微者;有年轻气盛、执缰阔步者;有身穿官服、气度骄横者。
此画虽只是白描勾画,却非常具有质感。你看马的轮廓,似乎感觉得到其骨骼肌肉,略加烘染后,又似乎能感觉到其皮毛、斑纹。
《五马图》局部
凤头
骢
青毛与白毛相间,淡青色的马
。
欣赏·分析
锦膊骢
《五马图》局部
欣赏·分析
好头赤
欣赏·分析
《五马图》局部
照夜白
《五马图》局部
欣赏·分析
满川花
《五马图》局部
欣赏·分析
《五马图》
相似的神情
欣赏·分析
中国画中线的表现性特征是什么
?
《五马图》中线条成为构成画面的独立元素。画家运用线条的变化,如干湿、粗细、缓急、轻重等,呈现出物象的不同质感、神情变化,使线描独立出来,展现书法般丰富的线条韵律。李公麟最著称的画法就是这种“扫去粉黛,淡毫轻墨”的“白描”,它的效果是“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
画家在白描的基础上微施淡墨渲染,辅佐了线描的表现力,使艺术效果更为完善,也体现了文人画注重简约、儒雅和淡泊的审美观。
探讨·交流
连线题
汉代画像砖
《昭陵六骏》
唐代浮雕
《三彩骑马狩猎》
唐三彩
《攻战图》
工笔画
宋
韩滉
《五马图》
白描
唐
李公麟
《五牛图》
课堂小测试
选择题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
)
A工笔画
B
写意画
C
兼工代写
工笔画可以分为(
)
A重彩
B白描
C
没骨
D淡彩
课堂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