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几种重要的盐
第二课时
浙教版
九年级上
新知导入
1.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2.盐
+
碱→
新盐
+
新碱
3.盐
+
盐
→
新盐
+
新盐
CuCl2
+
NaOH
Cu(OH)2
=
NaCl
+
2
2
FeCl3
+
NaOH
Fe(OH)3
=
NaCl
+
3
3
BaCO3
+
HCl
H2O
=
BaCl2
+
2
CO2
+
BaCl2
+
H2SO4
HCl
=
BaSO4
+
2
BaCl2
+
Na2SO4
NaCl
=
BaSO4
+
2
Na2CO3
+
CaCl2
=
NaCl
+
CaCO3
2
与酸反应的盐可以是不溶也可以是可溶的
可溶性盐与可溶性碱反应
可溶性盐与可溶性盐反应
新知讲解
Na2CO3
+
CaCl2
=
NaCl
+
CaCO3
2
微观上:
2Na+
CO32—
Ca2+
2CI—
CaCO3
2NaCl
CaCO3
溶解度小,从溶液中析出
由于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AB
+
CD
=
+
CB
AD
A
B
C
D
CB
AD
新知讲解
复分解反应发生必要条件:
①.生成物有沉淀生成
Na2CO3
+
KCl
=
×
②.生成物有气体生成
③.生成物有水生成
Na2CO3
+
CaCl2
=
NaCl
+
CaCO3
2
?
书本P175,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新知讲解
钾钠铵盐皆可溶
硝酸盐遇水无影踪
盐酸盐不溶氯化银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酸皆可溶,碱溶5种
盐的可溶性口诀:
可溶性的碱:NaOH、KOH、Ca(OH)2、Ba(OH)2、NH3·H2O等
新知讲解
一些常见的有色溶液
蓝色溶液
黄色溶液
浅绿色溶液
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
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Fe2(SO4)3溶液
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
如高锰酸钾溶液
紫红色溶液
新知讲解
候氏制碱法:
NH3+CO2+H2O+NaCl=
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H2O+CO2↑
△
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
CO
转化成
CO2
,革除了CaCO3
制
CO2
这一工序。
H2O(气)+
C
=
CO2
+
H2
高温
N2
+
H2
=
NH3
一定条件下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侯德榜(1890~1974)出生在福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有强烈的献身科学事业的愿望。1913年,他被选派到美国留学,留学期间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21
年
10
月,侯德榜学成回国,立志把所学的知识献给祖国的制碱工业。
他改革设备与工艺,使塘沽碱厂成为当时亚洲第一大碱厂。1926年,该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1943年,他发明的新制碱法,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节省了设备,并使生产连续化、效益大增,被誉为“侯氏制碱法”。
他是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著名的科学家、化工专家,他的名字将在中国化学工业史册上永远闪光。
课堂总结
复分解反应
1.定义:
由于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AB
+
CD
=
+
CB
AD
2.复分解反应发生必要条件:
①生成物有沉淀生成
②生成物有气体生成
③生成物有水生成
3.酸碱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皆可溶
硝酸盐遇水无影踪
盐酸盐不溶氯化银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酸皆可溶,碱溶5种
课堂练习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4Al+3O2═2Al2O3
B.Ca(OH)2+Na2CO3═CaCO3↓+2NaOH
C.H2CO3═H2O+CO2↑
D.H2+CuO
Cu+H2O
2.酸、碱、盐溶解性表为我们确定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方便,下表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结合表格和溶解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绘制表格的依据是物质的溶解度
B.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
C.Ca(OH)2、CaSO4和CaCO3的溶解度都大于1g
D.Ca2+、NO3﹣、Cl﹣三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B
C
课堂练习
3.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3+、NO3﹣、OH﹣
B.K+、NO3﹣、CO32﹣
C.Ba2+、MnO4﹣、SO42﹣
D.NH4+、Cl﹣、SO42﹣
4.“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aHCO3是纯碱
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NH4Cl
C.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D
D
课堂练习
5.粗盐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将杂质除干净,先向粗盐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①NaOH②Na2CO3③BaCl2溶液,过滤,再加入④稀盐酸使溶液的pH=7将最后所得溶液进行蒸发可得到精盐,加入溶液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6.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A
B
课堂练习
CuSO4
CaCO3+2HCl=CaCl2+CO2↑+H2O
NaOH、BaCl2
7.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3)为进—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1)得到的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______
__
。
课堂练习
9.某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Cl﹣、CO32﹣、SO42﹣、Na+、Mg2+、Cu2+中的几种,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离子,小刚同学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②取少量试液,滴加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分析实验,以下结论中合理的是( )
A.一定含有Cl﹣、Mg2+
B.可能含有Na+、Cl﹣
C.一定没有CO32﹣、SO42﹣、Na+
D.可能含有Cl﹣、Cu2+
8.下列溶液中的离子能够共存的是
(
)
A.
Na+、
Cl-
、NO3-
、
Ag+
B.
Ba2+、OH-
、CO32-
、
H+
C.
Cu2+、Cl-
、
SO42-
、
K+
D.
Fe3+、OH-
、NO3-
、
NH4+
C
A
课堂练习
10.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__。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
(填字母)。
A.碳酸钠
B.硫酸钠
C.硝酸钡
D.氢氧化钠
硝酸钡
A
D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后小练2
1·提出联合制碱法的中国化工专家是( )
A.
徐光宪
B.
侯德榜
C.
张青莲
D.
屠呦呦
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2KMnO4==K2MnO4+MnO2+O2↑
C、CaO+H2O=Ca(OH)2
D、CuSO4+2NaOH=Cu(OH)2↓+Na2S
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H4+、Na+、NO3-、CO32-
B.
NO3-、Cu2+、SO42-、OH-
C.
Mg2+、K+、SO42-、Cl-
D.
Ca2+、Na+、HCO3-、Cl-
4·不能区别固体Na2CO3和NaHCO3的方法有是(
)
A.加热
B.两者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C.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
D.两者分别加入石灰水或Ba(OH)2
5·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6·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1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常用下面的流程进行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加入试剂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3种不溶物
C.向溶液Ⅰ中加入的盐酸也可以是过量的
D.操作b的名称为过滤
7·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
Cl-,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OH-
B.Ba2+
C.NH4+
D.Ag+
8·下列有关酸、碱、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碳酸钠俗称烧碱
B.浓硫酸有强腐蚀性
C.氢氧化镁是一种碱
D.氯化钠溶液中,钠、氯元素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9·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
稀硫酸
B.
氯化钠溶液
C.
铁片
D.
氢氧化钠溶液
10·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到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
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蒸发时,在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
D.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11·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CuSO4
H2SO4
B.NaNO3
KCl
C.HCl
Na2CO3
D.H2SO4
Ba(NO3)2
12·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a段只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B.室温下,b点溶液的pH>7
C.c点溶液中溶质至少有两种
D.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
14·请用H、O、Cl、Na、Fe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只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
②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
15·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
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
【提出问题】
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2、NaCl和HCl
猜想二:CaCl2、NaCl和Na2CO3
猜想三:
;
【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
猜想一成立
【反思拓展】
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
,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
。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D
6C
7C
8A
9A
10C
11B
12B
13D
14.①2H2O2H2↑+O2↑;②FeCl3+3NaOH═Fe(OH)3↓+3NaCl;
15(1)Ca(OH)2+CO2=CaCO3↓+H2O。
(2)CaCl2、NaCl;
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锌粒等;
产生气泡等
猜想一成立
污染地下水或者腐蚀管道;
加入过量石灰石处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