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0 07:19:40

文档简介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起点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答案:D
解析:田猎纹绦,见于凤鸟花卉纹绣浅黄面锦袍和凤舞飞龙纹绣土黄绢面锦袍的领外侧。它所表现的是一副楚国贵族御马驱车、张弓射猎的场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A选项战争场面错误,故排除;B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内容与小农经济无关,故排除C。
2.
考点:汉代教育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专习辞赋书画”可以看出鸿都门学是学习和研究文学艺术的学校,它的建立打破了专习儒家经典的惯例,故选A。B选项不是直接影响,故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经世致用,故排除C;鸿都门学是官学不是私学,且未涉及汉代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否,故排除。
3.
考点:唐代经济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在立法上对土地所有权(财产权)严加保护,并不区分官府或私人所有,故选C,排除B;AD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4.
考点:宋代科举制的影响----婚姻观念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榜下捉婿”和“男女婚嫁必择富民”等是由于商品经济和科举制的发展,宋代时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的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以祖先名望为重,可见当时的社会门第观念弱化,故选D;A选项小农经济与材料不符,故排除;BC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
5.
考点: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从图表可以看出明后期到清前期农村集市在不断发展,这与种植结构调整(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有关,故选C。AD是发生在近代社会,时间不符合,故排除;B选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就已经完成,故排除。
6.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男女平等思想,“废除封建买卖婚姻制度”体现了一定的反封建思想;A选项中“民主”是资产阶级的要求,故排除;C选项是洋务运动,故排除;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7.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严复的思想
答案:B
解析:19世纪末,严复对比中西文化主张学习西方,顺应了时代变革的需求;20世纪初,他强调忠孝节义是立国精神之所恃,是受到一战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弊端。A选项与时俱进不符合材料内容,故排除;C选项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体现为对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与妥协退让,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选项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故排除。
8.
考点:近代城市化发展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不是19世纪中晚期,故排除;B选项中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不是1901年,故排除;20世纪20年代城市化率上升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关,而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故C正确;D选项中民族工业内迁是在30年代末,不是中期,故排除。
9.
考点:抗战时期党的建设
答案:D
解析:抗战时期的整风运动和对党员干部的反复教育主要目的是实现全党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团结和统一,巩固抗日根据地,故选D。A选项过于绝对且非主要目的,故排除;B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材料中对象是党员干部,不属于维护统一战线的措施,故排除。
10.
考点: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
答案:B
解析:年画上有军事工业(重工业)和投票箱(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坚决完成1953年的伟大任务”即一五计划和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故B正确,A错误;C选项一五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故排除;D选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11.考点:罗马法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及公法私法调整的内容”可知罗马法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某种隐性契约关系,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平民与贵族比较,故排除B选项;C选项材料无体现,故排除;材料只体现了公法、私法的不同,未涉及谁更权威,故排除D选项。
12.考点:近代世界贸易
答案:D
解析:图一是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三角贸易路线,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规模拓展,而非雏形出现,故排除A选项;图二是19世纪前中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三角贸易路线图,1763年英国已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B选项;C选项说法错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排除;三幅图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向外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商品输出等方式发展资本主义,具有明显的扩张性。故选D。
13.考点:宗教改革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闵采尔希望在现世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无剥削压迫的国家政权社会,带有强烈的政治性质,故选C。闵采尔主张在世俗中实现教义,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故排除A选项;B项是启蒙运动,故排除。马丁路德代表资产阶级,两者观点差别较大,故排除D选项。
14.考点:英国议会改革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知英国当时的选举权不充分,为有权势的人操纵,议会改革势在必行,故选D;A、C选项材料无体现,故排除;B项说法错误,议会拥有立法权,故排除。
15.考点:勃列日涅夫改革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政府利用价格、信贷、奖金等经济杠杆刺激企业改善管理,故选B;A项“强化”一词不准确,故排除;C选项材料无体现,故排除;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是在坚持公有制占主导前提下进行的,故排除D选项。
16.考点:中国的大国担当精神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A
解析:图中中国和意大利护士正在托举意大利,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精神和国际合作精神,故选A;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故排除B;CD选项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
17.
(14分)
(1)特点:建立了以古城墙、水塘和水窗为一体的赣州防洪网;
历代政府的重视、维护和管理;
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因地制宜。(一点2分,共6分)
(2)不同:福寿沟排水系统:体现中国吉祥文化(2分)
巴黎排水系统:体现近代文化特征;运用现代科技(4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普通民众公共卫生观念的提高。(2分,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北宋熙宁年间,被任命为虔州知州的刘彝利用所学的水利知识”和“这应归功于九百多年间,各个行政长官对其的重视、维护和管理”得出“历代政府的重视、维护和管理”;根据材料“赣州福沟寿沟排水干道结合赣州的古城墙、水塘及刘彝独创的水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赣州城特有的防洪网”得出“建立了以古城墙、水塘和水窗为一体的赣州防洪网”;根据材料“在对城区街道进行规划的基础上,对赣州城进行了多次的考察和实地踏勘,根据赣州城的地形特点(西南高、东北低),对城区排水系统进行划分,以州前大道(今文清路)为分界线,城西北部为寿沟,福沟位于城东南部”得出“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因地制宜”。
(2)根据材料“‘铜钱状’排水孔、排水系统整体走向所呈现出的中国吉祥文化”得出“福寿沟排水系统体现中国吉祥文化”;根据材料“管道中另有供水管、煤气管和通信电缆等管线”“地理信息系统”等得出“巴黎排水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根据材料“地理信息系统”“有些井盖上会临摹世界名画”得出“体现近代文化特征”。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回答,如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普通民众公共卫生观念的提高等。
18.
(12分)
(1)特点: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适应一五计划发展需求);
借鉴苏联经验(受苏联教育影响);
受众面广;
体现工农联盟为基础。(一点2分,任意3点给6分)
(2)新变化:职业高中的兴起与发展;
职业教育逐渐走向体系化;
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一点1分,任意2点给2分)
原因:改革开放的实施;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党和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
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一点2分,任意2点给4分)
解析:(1)根据材料“按照一五计划的要求”得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适应一五计划发展需求)”;根据材料“由他们承担起有计划的出版苏联中等专业学校理、工、农和部分社会科学教学的中译本,并选择出版我国自编教材的任务”得出“借鉴苏联经验(受苏联教育影响)”;根据材料“招生对象为初级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年龄在15—25周岁的中国公民,均可以报考”得出“受众面广”;根据材料“工业干部、产业工人和少数民族的入学年龄可以放宽至30周岁。对于烈军属子女、产业工人、革命干部、青年农民、工农子女、少数民族,其投考成绩与其他学生同等者,应优先录取”,得出“体现工农联盟为基础”。
(2)新变化:根据材料“将部分普通高中改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等,得出“职业高中的兴起与发展”;根据材料“建立、健全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体系”得出“职业教育逐渐走向体系化”;根据材料“这一时期我国还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港澳台地区开展了广泛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信息交换、人员往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得出“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
原因:根据材料“1980年……先后成立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小组”“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并举”“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港澳台地区开展了广泛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改革开放的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党和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
19.(14分)
(1)原因:二战使英国实力衰弱,英镑地位下降;
美国利用二战大发横财;
二战期间美国黄金储备和工业产值增加;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一点2分,任意3点给6分)
(2)发展概况:
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
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点2分,
三点6分)
瓦解的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美国经济地位的下降;日本和西欧的崛起;石油危机;美国黄金储备减少等。(一点1分,任意两点给2分)
解析:(1)根据材料“英国由于大批订购武器装备,黄金外汇大量外流”得出“二战使英国实力衰弱,英镑地位下降”;根据材料“1941
年3月又签署了租借法案”得出“美国利用二战大发横财”;根据材料后半部分美国钢铁、石油的产量可得出“二战期间美国黄金储备和工业产值增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发展概况: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主要国家实行的货币体制以及世界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解答本题的关键先要按时间梳理三个发展历程,概况具体内容包括国际货币标准、主导国等要素。
瓦解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
20.(12分)评分建议:主题3分+说明8分+结论1分
等次
?论述
第一等
(9-12分)
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正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二等
(5-8分)
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第三等
(0-4分)
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楚
示例1:提取③⑤两条信息。
论题: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阐述: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任内阁制,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随着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加大了对根据地的残酷“扫荡”,再加上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1941年到1942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结论: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从无到有不断加快步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示例2:提取①④三条信息。
论题:人民群众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
阐述:19世纪中期,随着鸦片战争发动,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开始出现并逐步加深。为了救亡图存,先后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起来挽救国家命运。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未能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1917年,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思想被引入中国。随着无产阶级队伍的逐渐壮大,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一开始就比较注重联系工农群众,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在湖南湖北等地建立了数量较多的农民协会,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方针对农民积极性的调动,使得中共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力迅速增强。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原则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都体现了中共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积极发挥工农群众的主动性。
所以,人民群众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在中共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得中国走向了独立和自强。
其他从思想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等方面均可以提炼论题。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根据材料,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提炼主题“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民群众推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等。
双向细目表
题号
考点
1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
汉代教育
3
唐代经济
4
宋代科举制的影响----婚姻观念的变化
5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6
太平天国运动
7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严复的思想
8
近代城市化发展
9
抗战时期党的建设
10
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
11
罗马法
12
近代世界贸易
13
宗教改革
14
英国议会改革
15
勃列日涅夫改革
16
中国的大国担当精神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7
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
18
建国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19
美元地位的衰落
20
中国近代的觉醒与探索绝密★启用前
协作体高三起点考试
史试卷
试卷满分
★祝考试顺利★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
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的指定
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试卷、草稿纸和答题
答题区域均无效
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
稿纸和答题
要折

皱,不准使用涂改液
刮纸刀
本题共16
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要求的
湖北
晚期楚墓
的田猎纹绦
的是贵族进行田猎活动的场
纹绦用棕色
两人御车追逐猎物、奔鹿仓皇逃命
盾搏兽等戏剧性的场景。这一田猎活动
A.反映了热烈紧张的战争场
体现出荆楚文化的浪漫色彩
稳定
的小农经济

强兵的时代特色
东汉光和
8)设立了鸿
辞赋书

举送,并进行考
数多至千
后多授予高官。鸿都门学的设
专习儒家经典的惯例
推动了后代专科教育的发展
现了经世致用的理
完善了汉代的私学教
3.唐律规定,如果妄认或者盗卖“公私
最高判处两年
侵夺百姓私田,则“
等”,最高可以判处两年半徒
反映
A.统治者用酷法来压迫人民
法形式保护官府所有
C.国家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
政府管理
趋于规
代文献记载“本朝贵人家选
科场年,择过
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
榜下捉婿
宋学者
提到当时“男女婚嫁
其奁聘之多
使是寡
携带的奁产丰厚
者仍旧趋之若鹜。这一现
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学成为
学的结果
C.反映了经济
移的完成
体现
门第观念的弱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
起点考试·历
5.下图是明后期到清前期农村集市发
致这一现象出现的



省区
道光)
集市数
集市数
集市数
(盆地)

48

福建(不含台


浙江
政策废除


种植结构调整
然经济解体
太平天国规定:妇女和男子一样分
男子一样享有平等的参政参军权,废除封建买卖
婚姻制度,结婚有
为证
挥”,主张一夫一妻制。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具有民主和平等的精神
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思想
含有
兵的愿望
主张实现妇女彻底解放
世纪末,严复提出“中国最重三纲
首明平等

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20世纪初,他又强调
“实为国民之特性
精神之所恃。这主要反映了
严复思想能够与时俱进
严复思想转变受到一战的影
C.资产阶级的
妥协
思想随主要矛盾变化而变
分年份城
数及城
年份,据此可知
年份
总人口(万人)城市人口(万
发市亻
纪中晚期城市化率上升与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关
年城市化率上升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
城市化率上升与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有关
纪30年代中期城市化率上升受民族工业内迁的影
抗日根扌
过整
动以及学习《为
务》等经典篇章等方式对
员干部进行反复教育,其主

败现象
廉政教育
C.维护统一战线
实现思想统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
起点考试·历史试卷第2页(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