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认识路程、时间与速度等常见的量,理解速度的意义。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掌握速度=路程÷时间这一数量关系式,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模型思想,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问题,认识路程、时间与速度等常见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意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松鼠、猴子、小兔进行竞走比赛的成绩表。
讨论:谁走得最快?
2.引出问题。
怎样比较小兔和松鼠谁更快?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怎样比较小兔和松鼠谁更快?
1.计算比较小兔和松鼠谁更快。
学生独立计算,初步探索解决方法。
(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第一种:比较松鼠和小兔12分钟分别走了多少米。
松鼠12分走:280×3=840(米)
小兔12分走:240×4=960(米)
840<960
答:小兔走得快。
第二种:比较松鼠和小兔1分钟分别走了多少米。
松鼠1分走:280÷4=70(米)
小兔1分走:240÷3=80(米)
70<80
答:小兔走得快。
(3)师生小结:像这样,每分走80米,我们称之为速度,它是路程除以时间得到的。如果路程是以米为单位、时间是以分为单位,那么速度就是多少米每分。
2.认识速度的意义。
(1)说一说松鼠和小猴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2)学生通过分析推理,知道比较快慢就是比较速度。
(3)组织交流。
学生说一说速度与什么有关。
(4)师生小结: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关,速度=路程÷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也是由这两个单位组成的。
3.理解生活中常见的速度。
出示四个生活场景。
(1)学生独立填上适合的单位,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呈现答案。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谁行驶得快?
(1)怎样比较谁形式的快?
(2)算一算谁行驶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