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9 21:2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曲牌名)
(题目)
体裁:散曲
解题: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天净沙秋思
作者简介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字千里,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代杂剧四大家。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
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他的散曲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先划分节奏,再朗读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看谁读得好,看谁背得快
各小组比赛,第一名奖励骏马一匹
根据你对这首元曲的理解画一幅画。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品味探究苑
小组合作,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曲
中展现的图景。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
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地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瑟瑟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谧,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
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既然那么让人牵肠挂肚,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为了所谓的前程吗?为了那所谓的功名吗?那功名离我近吗?远吗?京城的路还有多长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在这样的黄昏中,在这样的古道上,又是这样萧瑟的季节。我是继续去追求功名呢?还是会去服侍那年老的双亲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只好满怀愁绪徘徊在漫漫的古道上了……
C、美句赏析
《天净沙?秋思》
1、本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最能表达天涯游子心境的诗句也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本曲中描写苍凉萧瑟的秋景的两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写作手法
正面:
侧面: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小桥流水人家
对比手法
艺术特色
诗的写作手法: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简约与深细
相依
静景与动景
景相映
景色与情思
思相融
本文一共多少个字?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又是如何通过这些景物来表达这种思乡之苦的?
  本文一共28字,虽然简约,但十分细致。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其中有动有静,动静相映。用“枯”、“昏”、“古”、“瘦”来修饰所写的景物,使景物具有苍凉悲苦的色彩。最后把人置于景中,情景交融。
《天净沙
秋思》全篇仅5句,共28个字,9种景物,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堪称悲秋思乡的经典!这首小令,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请同学们按照你的理解,给《天净沙秋思》画成一幅画。
练习:
1、
《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2、请说出我国不同朝代的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小说
夕阳西下
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4.下列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既是眼前实景,又是诗人想象,虚实结合,引发游子思乡之情。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
C.《天净沙.秋思》文字精炼,如“枯藤老树昏鸦”不用一个动词而境界全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浪子孤寂愁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