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开国大典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槐树(huái)
阑珊(shān)
颓垣(huán)
奄奄一息(yǎn)
B.疙瘩(gē)
赊欠(shē)
褡裢(dā)
熙熙攘攘(xī)
C.掸子(tǎn)
觅取(mì)
惰性(duò)
神聊海吹(liáo)
D.勾勒(lè)
金銮殿(luán)
伫立(zù)
金碧辉煌(huáng)
2.下列诗句中,与爱国无关的一项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周恩来拿着电报兴冲冲地走入,叫声“主席”推开门。
B.这一队进城去打毛主席秋风的人马就从湖南的乡下出发了。
C.一块顶天立地的标语牌,大书“毛主席万岁”,几乎有三层楼那么高。
D.旁边的几张桌子上人们有吃有喝,十分热闹,有一个年轻人臂上有“南下工作团”臂章。
4.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下面是对这句话的理解,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句中的“红流”指的是群众游行的队伍,表现了游行队伍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B.“流去”在这里指游行队伍行进的样子,用词恰当,与前面的“红流”相呼应。
C.“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和礼花把北京城照亮了,也象征着新中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D.从“流”可以看出游行的队伍行进的速度非常快,表现出群众激动的心情。
二、填空题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协商——(_____)
汇集——(_____)
欢呼——(_____)
反义词:完毕——(_____)
消失——(_____)
欢喜——(_____)
6.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①________小明________南京大屠杀________这部电影很精彩________千万不要错过________爸爸再三叮嘱________
②王英喜欢读这些书________少年文艺________大地的儿子________上下五千年________
7.比一比组词语。
杆________
防________
拂________
场________
竿________
仿________
佛________
扬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精彩回放。(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8.选文运用了________(点面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法描写了开国大典的场面,具体描写了________队伍和________队伍各自赶来的场面。
9.画“
”句子中的“海洋”指的是____________;“波浪”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场面的________。
10.关于选文的大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群众队伍很早就入了场。
B.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
C.群众队包括工人和农民。
D.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11.“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请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2.给文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擎(?qíng?jìng)奔(?bēn?bèn)更(?gēng?gāng)倒(dǎo
dào)
1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汇集——(_______)
出现——(_______)
爆发——(_______)
14.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后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______”。
15.用“[
]”标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和______比作______和______。
16.如果把文段中的“直奔”换成“走向”,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17.百字练笔
请你模仿《开国大典》的场面描写,写一个学校升旗仪式的场面。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BC
5.商议
集合
欢腾
开始
出现
痛苦
6.“
,《
》
,
。”
。
:《
》、《
》、《
》。
7.旗杆
防备
拂动
操场
竹竿
仿造
佛祖
飞扬
8.
点面结合
工人
农民
9.
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
翻动的红旗
比喻
宏大
10.B
11.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是我们全民族经过不懈奋斗换来的。我非常激动,非常自豪。
12.qíng
bèn
gēng
dǎo
13.
聚集
展现
迸发
14.
概括
具体
工人队伍
农民
缩影
15.[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人群
红旗
大海
波浪
16.不好。
因为“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17.范文:星期一,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老师和同学们的神情特别庄重。全体同学身穿校服,胸前飘着红领巾。当国歌奏响之时,所有同学一齐肃立,一齐敬队礼。接下来是师生在国旗下的演讲。我从他们的演讲中明白了深刻的道理、做人的准则、处世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