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边》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我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过的一些三角形的知识以及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与同伴的交流,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结论,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奠定基础。也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个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节课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点是: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理解掌握三角形的表示法,分类法以及三边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②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过程,认识三角形这个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并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分析,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从而提高推理能力及运用几何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的合作创新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充分跳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达到本节课所设立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四环节循环教学法(其中包含了⑴探索发现法⑵小组讨论法⑶实验操作法)。
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通过这些方法的整合发挥,创建现实性,挑战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调查。
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长度分别为的四个小木棒,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系列的现实生活中三角形的实物相片、建筑物图片等让学生观察。再利用幻灯片让学生观察一组图片从中找出三角形,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定义(板书)即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本环节的设计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其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推理过程和数学思考方法,使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能够灵活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由学生大声读出教学目标,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学质疑,展示评价
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由三角形的定义再现三角形的表象,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三角形的表示法,三角形的三要素,并用字母将其表示出来。其次对三角形进行按角的大小及三边相等的条数分类。然后通过例子,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巩固三角形的概念。在整个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本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使其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实验探究,理论升华
通过幻灯片的放映,让学生帮忙找材料。并让学生把事先准备的不同规格的四个小木棒任选三个进行三角形的拼接,在反复拼接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和第三边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边关系的结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本环节的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在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中去操作,探索和发现。并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初步思想。
五、激趣练习,巩固深化
我设计以下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知识(投影片)
本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习数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是扩展到生活中去。
六、归纳小结
我通过以下问题让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内容(投影片),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梳理,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作业设计
1、本章习题7.1 第1、2题
2、课外探究 你会数三角形吗?下列各图中各有几个三角形?数完后请说出你发现的规律。
八、板书设计
7.1 三角形的边
1.三角形的定义2.三角形的三要素3.三角形的分类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例题讲解学生板书 布置作业
…
( 3 )
( 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