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物质的变化 1.1--1.3基础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物质的变化 1.1--1.3基础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09 16:15: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的变化
1.1--1.3(基础)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D
解析:判断化学变化是利用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能证明镁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白色固体生成。
2.
A
解析:银白色、熔点低和密度较小都属于物理性质,而能够被氧化,只能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而B、C、D错误。
3.
A
解析: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在甲骨文上刻字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用石块修筑长城
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4.
B
解析:把固体物质加工成纳米材料,只是物质的尺寸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正确,A、C、D错误。
5.
A
解析:从表格数据可知,东魁杨梅的PH值在2.5-3.5之间,数值范围最小,酸性最强,故A正确,而B、C、D错误。
6.
D
解析:pH<7显酸性,pH>7显碱性,蚁酸显酸性需要用碱性物质中和,即选用小苏打水,故D正确,而A、B、C错误。
7.
C
解析:在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溶液碱性减弱,pH会减小,但因仍是碱性溶液,始终要大于7。
8.
B
解析: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A错误;
B、闻气味时,为了操作人员的安全,要扇闻,防止吸入过量的气体;故B正确;
C、测定溶液的pH时,如图的操作则会污染烧杯中的溶液;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浓硫酸缓慢加入到水中;故D错误。
9.
D
解析:A、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B、碱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不符合题意;
C、碱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纯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符合题意。
10.
B
解析:A、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是因为二者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利用的化学性质,故A不会题意;?
B、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气体,利用氢氧化钠的吸水性,为物理性质,故B符合题意;?
C、用氢氧化钠处理酸性污水,利用酸碱中和生成水,为化学性质,故C不合题意;
D、电解氢氧化钠制取金属钠,为化学性质,故D不合题意。
11.
B
解析: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里面的铁不被腐蚀,所以在浓硫酸的运输过程中,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制的容器中。
12.
B
解析: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溶液质量会减少,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所以过段时间后天平会右端下沉。
13.
A
解析: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时会吸收空气中水蒸气使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4.
C
解析:A、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稀盐酸,溶液变成红色,但是没有沉淀生成,故A不合题意;
B、铁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变成黄色,但是没有沉淀生成,故B不合题意;
C、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稀硝酸,即Cl+Ag+=AgCl↓,故C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沉淀生成,故D不合题意。
15.
C
解析:A、根据H2SO4可知,硫酸溶液中有H+和SO42-两种微粒的数目之比为2:1,故A错误;
B、硫酸能够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错误;
C、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以除去铁锈;硫酸与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故C正确;
D、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氯化银,因此无法检验硫酸,故D错误。
16.
C
解析:A、ab段的化学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A错误;
B、be段的化学反应:Fe+H2SO4=FeSO4+H2↑,故B错误;
C、影响cd段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影响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故C正确;?
D、d点时恰好完全反应,且d点温度等于a点,也就是室温,故D错误。
17.
C
解析:A、硫酸铜不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钙不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C、Y是碳酸钾,Z是氢氧化钙,碳酸钾与盐酸、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符合题意;
D、氯化钠与盐酸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18.
D
解析:A、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因此溶液不变色,不能确定盐酸过量,故A错误;
B、无论稀盐酸是否过量,硫酸铜都不会与其反应生成沉淀,故B错误;
C、氯离子和阴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这些氯离子可能来自于稀盐酸,也可能来自与氯化钠,故C错误;
D、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和水。因此溶液变黄,说明稀盐酸与其反应,即稀盐酸过量,故D正确。
19.
B
解析:A、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酸会变成红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氧化铜和氢氧化铜都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蓝色溶液,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铁单质与稀盐酸生成浅绿色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和水,故D正确不合题意。
20.
A
解析:A、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不会改变氢离子浓度,pH几乎不变,符合题意;
B、盐酸中加入碳酸钙,碳酸根离子会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pH增大,不符合题意;
C、加入氢氧化钾,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会反应生成水分子,pH增大,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钙和水,pH增大,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21.
C;A;A;B;D
解析: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为物理性质,把块状硫粉碎为物理变化,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为物理变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浅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物理变化,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为化学性质。
22.(1)能
(2)大于
解析:(1)X汁液遇酸和碱性溶液呈现不同颜色,可做酸碱指示剂;
(2)将X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由表中信息可知,该肥皂水呈碱性,pH>7。
23.

解析:由图像可知,开始加入氨水时,溶液pH从4先保持不变然后上升,最后保持在10不变,说明所测土壤pH为4,呈酸性。
24.
(1)a
(2)节约药品(方便观察反应现象等)
解析:(1)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使酚酞试液呈无色,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a;
(2)使用点滴板可节约药品,方便观察,对比现象明显等。
25.
2NaOH+Cl2═NaCl+H2O+NaClO;2NaClO+CO2+H2O═Na2CO3+2HClO;密封
解析:(1)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H2O+NaClO;
(2)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ClO+CO2+H2O═Na2CO3+2HClO;
(3)氯气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气体,所以84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
26.
(1)②③
(2)①④
解析:(1)①金属表面除锈呆用硫酸代替盐酸,②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氢氧化钠,用硫酸会引入新杂质,不能代替;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硫酸不能持续反应,不能代替;
(2)由图示可知,反应后生成物中粒子个数比为1:2;
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中亚铁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2,正确;
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错误;
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中铁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3,错误;
④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镁中镁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2,正确。
27.
(1)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铁
(3)CuO+2HCl═CuCl2+H2O
(4)4
解析:(1)A中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盐酸后,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D试管中物质类别为金属,可以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的任意金属,如铁、锌等;
(3)C试管中为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
CuO+2HCl═CuCl2+H2O

(4)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
说明酸有剩余,则氢氧化钠、碳酸钠都不能有剩余,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氢、氯化铜、氯化亚铁,所以最多含溶质4种.
28.
H+(必须离子符号);白色沉淀;Na2CO3+2HCl=2NaCl+H2O+CO2↑;BaCO3
解析:分析与结论
:酸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符号为H+;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所以E试管中反应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1)将C、F两试管中的无色液体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废液缸中立刻冒气泡并出现白色沉淀,说明C中有碳酸钠剩余,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钡与碳酸钠和硫酸钠都能反应产生碳酸钡或硫酸钡沉淀,所以废液缸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2)因碳酸钡能溶于盐酸,所以废液缸里最终产生的白色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可能有
BaCO3

三、实验探究题
29.
(1)滴瓶;红色
(2)碱性;<
(3)B;C
解析:(1)①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是滴瓶;
②上表推测,紫薯汁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红色;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碱性溶液;白醋pH<7;
(3)正确的pH试纸的使用方法是取待测液少许涂与其上进行检验,故答案为:C把pH试纸润湿会使溶液被稀释导致数值不准确,A直接放入待测液中会使溶液被污染.
30.
(1)①②③
(2)A,E,F
(3)所取得样品质量及水量必须相同
解析:(1)①石蕊试液
、②pH试纸、
③石蕊试纸
都可大致测定溶液的酸性还是碱性;
(2)小明继续探究的是食品的口味酸碱性与生理酸碱性是否正好相反
,所以需记录食品名称、品味酸碱性和生理酸碱性,而加热时间、残渣质量、坩埚质量等不需记录;
(3)
要比较香蕉和蛋黄这两种食品的生理酸碱性强弱,需除两种食品种类不同外其它都要保证相同,因为所取样品质量及水量等必须相同。
31.
(1)b
(2)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多少
(3)没有换用不同浓度盐酸多次实验等
(4)温度
解析:(1)“排水法”测气体体积的原理是,利用气体产生的压力将水压入量筒中,那么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气体的体积,因此图A中的a管进气,而b管与量筒里面的c管相连,用于排水。
(2)他选用2克完全相同的锌片分别和同体积5%、15%的稀盐酸进行实验。获得表格数据。由此推断实验是通过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多少来体现反应快慢的。
(3)小敏分析数据得到如下结论:锌与盐酸反应快慢与盐酸浓度有关,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其他同学认为结论不可靠,他们的依据是:没有换用不同浓度盐酸多次实验等。
(4)实验中小敏发现锌与稀盐酸反应时,一开始产生氢气速度并没有随盐酸浓度的减少而减慢,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由此作出猜想:锌与盐酸反应快慢还与温度有关。
32.
(1)液化;挥发
(2)加热试管,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解析:(1)若瓶口白雾为小水滴,则是水受热汽化上升,在试管口液化成水滴;
若是盐酸小液滴,则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在瓶口形成酸雾;
(2)由于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则进行实验时,
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需改变温度再次验证,即加热试管,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四、解答题
33.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
CaCO3+
2HCl=CaCl2+
H2O+CO2↑
100?????????
44
Na2CO3+
2HCl=2NaCl+
H2O+CO2↑
106
??????
??
44
可得:等质量的Ca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充分反应时,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碳酸钙的大于碳酸钠的。
因为化学反应速率与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关,所以粉末状碳酸钠比块状碳酸钠反应速率快。
34.
(1)放热
(2)AB段: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无气体生成,气压变化不大;
BC段: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放热导致气体膨胀,气压增大
CD段:完全反应后温度下降,气压减小;
DE段:反应停止,温度不变,气压不变
解析:(1)在封闭容器中,物质放热,温度升高,气压增大;物质吸热,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据此分析;
(2)未经打磨的铝条表面有氧化铝薄膜,加入稀硫酸中后,氧化铝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这段时间没有气体生成。然后金属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并放出热量,这段时间内气压增大。当反应完全结束后,不再有热量产生,因此温度下降,气压减小。当温度到达室温时,温度保持不变,气压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35.
(1)10
(2)无色
(3)HCl;NaCl
解析:(1)根据表格可知,当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加此时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0mL;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2mL时,溶液的pH=2.1,呈酸性;因为酚酞遇酸不变色,所以此时溶液无色;
(3)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2mL时,溶液呈酸性,那么溶液中肯定有过量的HCl,还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36.
(1)铁(或Fe);氧化铜(或CuO)
(2)盐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AgCl;CuO+2HCl=CuCl2+H2O
解析:(1)编号②单质与盐酸反应产生浅绿色溶液,则为铁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③氧化物与盐酸反应产生蓝色溶液,可知为氧化铜;
(2)编号①为稀盐酸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稀盐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3)盐酸中的氯离子可以与银离子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编号④中产生白色沉淀,则该盐为硝酸银;编号③为氧化铜与盐酸生成氯化铜和水的反应。
37.
(1)解:沉淀不再产生,说明恰好中和,则此时液体的pH=7.
设化工产品中残留
Ba(OH)2
的质量为
x.
Ba(OH)2+
H2SO4═BaSO4↓+2H2O
171
98
x
50g×4.9%
?x=4.275g
答:化工产品中残留
Ba(OH)2
的质量为
4.275g
(2)浓硫酸,浓度
98%的密度为
1.84
克/立方厘米,比水的密度大,浓硫酸遇到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因为水密度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放出的热量可能会使浮在表面的水滴沸腾造成局部高温而液体飞溅。
解析:(1)由溶液的pH=7可知,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可根据已知的硫酸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氢氧化钡的质量;(2)浓硫酸遇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量,水密度比浓硫酸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当水逐渐进入浓硫酸时由于产生的大量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水会沸腾使液体飞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的变化
1.1--1.3(基础)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银白色的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以上现象中,能说明镁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银白色????B.发出耀眼的白光????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白色固体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为银白色金属镓,放在掌心会迅速变为液态,密度略大于铝,在空气中表面易氧化形成氧化膜。其中属于镓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能被氧化
?B.银白色
?C.熔点低
?
??D.密度较小
3.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
A.粮食粮酒?????B.纺纱织布?????C.在甲骨文上刻字?????D.用石块修筑长城
4.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科技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面。纳米材料科技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又不是化学变化
5.台州气候适宜,盛产各种酸甜爽口的水果。深受市民喜爱,分析下表,酸性最强的水果是
(??
)
水果名称
东魁杨梅
涌泉蜜桔
楚门文旦
玉麟西瓜
PH值
2.5~3.5
4.0-5.0
4.5~5.5
5.5-6.5
A.东魁杨梅??????B.涌泉蜜桔???????C.楚门文旦??????D.玉麟西瓜
6.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液体中含有蚁酸(显酸性),为减轻痛痒,可以在被叮咬处涂抹
(??
)
物质名称
西红柿汁
柠檬汁
牛奶
小苏打水
pH范围
4-5
2-3
6-7
8-9
A.西红柿汁????????B.柠檬汁???????C.牛奶??????D.小苏打水
7.在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如图中能正确表示溶液pH变化的是(横坐
标表示加入蒸馏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
(??
)
A.?B.C.??D.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读取液体体积
??????????B.闻气味
C.测定溶液pH
?????????D.稀释浓硫酸
9.如图“五环旗”的上面3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如图表示相交部分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颜色不正确的是
(??
)
A.红色??????B.蓝色???????C.红色??????D.蓝色
第9题图
第12题图
10.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四种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
B.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气体
C.用氢氧化钠处理酸性污水
D.电解氢氧化钠制取金属钠
11.在浓硫酸的运输过程中,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制的容器中。其原因是
(??
)
A.铁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硫酸反应
B.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
C.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FeSO4保护层
D.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保护层
12.天平的左端和右端分别放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敞口烧杯,过段时间后,天平
(??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C.仍平衡??????D.无法判断
13.一瓶浓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一定时间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B.C.D.
14.盐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
)
A.?B.?C.?D.
15.硫酸是一种常见的酸。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组成:硫酸溶液中有H+和SO42-两种微粒,且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碱、多种金属和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可用于清除铁表面的氧化铁和生产化肥硫酸铵
D.检验: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16.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ab段的化学反应:Fe+H2SO4=FeSO4+H2↑
B.be段的化学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C.影响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D.d点时恰好完全反应,且d点温度高于a点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如图所示X、Y、Z三种物质的类别不同,连线两端的物质常温下均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Y、Z可以是CuSO4、Ca(OH)2和H2SO4?
??
B.X和Z可以是CuO和CaCl2
C.Y和Z可以是K2CO3和Ca(OH)2????????????????D.X和Y可以是NaCl和NaOH
18.小敏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小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敏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现象及结论
A
酚酞试剂
如果溶液不变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硫酸铜
如果没有沉淀,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氧化铁粉末
如果溶液变黄,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A.A?????
B.B???
?C.C?????D.D
19.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X是稀硫酸,则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B.若X是稀硫酸,则d就是
CuO固体
C.若X是稀盐酸,则c可能是单质????????
D.若b是
Fe2O3,则黄色溶液可能是氯化铁
20.在稀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是
(??
)
A.AgNO3溶液????B.CaCO3固体????C.KOH溶液????D.生石灰(CaO)
二、填空题
21.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其相应的变化或性质: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____,把块状硫粉碎________,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________,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浅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_,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________。
22.某植物的花瓣汁液(以下简称:X汁液)呈紫色,X汁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有如下现象:
溶液名称
白醋
稀盐酸
氯化钠溶液
蒸馏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钾溶液
X汁液
红色
红色
紫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1)据上表推测,X汁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2)将X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则肥皂水pH________(填“>”、“<”或“=”)7。
23.为了研究某土壤样品的酸碱性,某同学在25
℃时做了如下实验:①取m克土壤于烧杯中,加入V毫升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过滤,测定滤液的pH。②向滤液中滴加氨水,每加入2毫升氨水就搅拌均匀并测量溶液的pH。根据所得实验记录,以加入的氨水体积为横坐标、pH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如下:利用上述记录的数据:所测土壤显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4.利用如图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
(2)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_。
25.84消毒液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高效液体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家庭等的卫生消毒.请阅读信息并回答:
(1)次氯酸钠的制取原理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毒液中次氯酸钠自身没有消毒作用,有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次氯酸(HClO),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剂,氯气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气体,因此,84消毒液必须________保存.
26.稀盐酸是实验室中的一种重要试剂,用途广泛。
(1)在稀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②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氢氧化钠;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某种物质与之反应,反应前后烧杯内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例变化如图所示,则加入的固体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选填序号)。
①铁
?②碳酸钠
?③氧化铁
?④氢氧化镁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27.为验证“酸的通性”,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实验。请回答:
(1)能证明A中的NaOH完全反应所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
(2)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有________(一种即可);
(3)写出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则废液中所含溶质最多有________钟(溶剂不计指示剂和气体)。
28.对比学习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
⑴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性质,这是因为酸的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E试管中产生________,F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⑶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差异”。因此,可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盐酸和硫酸。
清洗试管时,小乔同学将C、F两试管中的无色液体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废液缸中立刻冒气泡并出现白色沉淀。请分析上述现象并回答:
(1)废液缸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废液缸里最终产生的白色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可能有________(填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
29.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溶液
白醋
盐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①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②由表可知,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显示的颜色是________.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________(填“>”、“<”或“=”)7
(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某溶液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被测溶液的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0.科学课上,小明已经学习了有关酸、碱、盐的内容,但有一个问题还困扰着小明同学,苹果到底是酸性物质还是碱性物质昵?爸爸认为:苹果富含苹果酸,肯定是酸性物质;妈妈认为:苹果是碱性物质,多吃苹果对身体有好处。为弄清楚这个问题,小明进行了课外自主学习和探究。
【查阅资料】①在营养学中,食品的酸碱性分为“食品的口味酸碱性”和“食品的生理酸碱性”指食品被身体吸收后的酸碱性)
②多食用生理碱性食品,对维持人体体液的酸碱平衡有好处
③可以利用灼烧的方法来判断食品的生理酸碱性
【进行实验】①测定苹果的口味酸碱性:取苹果20克,榨汁,取滤液测得pH<7。
②测定苹果的生理酸碱性:另取苹果20克,切碎,放入坩埚内,加强热至质量不再变化,将残渣用少量水溶解,取滤液测得pH>7。
【初步认识】苹果是口味“酸性”,生理“碱性”的食品,常食用苹果对健康有利。
【继续探究】小明对实验结果感到很惊讶,他猜想:食品的口味酸碱性与生理酸碱性是否正好相反?又选了一些常见食晶用上述方法继续进行实验,小明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收集存关数据。
【反思与分享】实验中,欲比较几种食品的生理酸碱性强弱,必须控制实验条件。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呈生理碱性的食品有:柠檬、四季豆、菠菜、香蕉、海带等;呈生理酸性的食品有:猪肉、鸡肉、蛋黄、鲤鱼、花生等。有些物质口味酸碱性与生理酸碱性正好相反。
(1)若要大致测定某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下列可采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石蕊试液???
②pH试纸???
③石蕊试纸
(2)根据小明继续探究的实验目的,你认为下列必测的项目是?????
(填序号),是必须在实验记录表中出现的栏目。
A.食品名称
B.加热时间
C.残渣质量
D.坩埚质量
E.口味酸碱性
F.生理酸碱性
(3)若要比较香蕉和蛋黄这两种食品的生理酸碱性强弱,你认为必须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
31.小敏研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序号
盐酸溶液浓度
2分钟内产生氢气的体积
1
5%
10mL
2
15%
28mL
(1)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利用该装置时A中的________管接c。
(2)他选用2克完全相同的锌片分别和同体积5%、15%的稀盐酸进行实验。获得表格数据。由此推断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反应快慢的。
(3)小敏分析数据得到如下结论:锌与盐酸反应快慢与盐酸浓度有关,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其他同学认为结论不可靠,他们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小敏发现锌与稀盐酸反应时,一开始产生氢气速度并没有随盐酸浓度的减少而减慢,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由此作出猜想:锌与盐酸反应快慢还与________有关。
3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1)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________成小水滴(填物态变化名称)。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________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正在进行镁条和盐酸反应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2)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想到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条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四、解答题
33.在相同条件下,取相等质量的块状CaCO3和粉末状NaCO3,
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充分反应。根据实验测定:其中粉末状Na2CO3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块状CaCO3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大致曲线,并用科学原理加以解释。
34.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人盛有足量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象可知密闭容器内发生了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2)请对曲线各部分变化情况作出解释。
35.向盛有10mL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2mL时,溶液显________色。
(3)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2mL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36.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编号②、③处各填入一种物质。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
(2)根据图可以总结出稀盐酸的4个化学性质。请你写出编号①稀盐酸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编号④中产生白色沉淀,其化学式为________;请写出编号③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的腐蚀性主要是由它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引起的。稀硫酸有强酸性,稀硫酸的腐蚀性则主要是由酸性及水分蒸发后变浓而产生的。
(1)小金同学用
4.9%的稀硫酸洗涤一定量化工产品中残留的
Ba(OH)2
,当消耗硫酸
50
g
时,沉淀不再产生,此时溶液的
pH
=7(不考虑其他物质的影响),求化工产品中残留
Ba(OH)2
的质量。
(2)在上述洗涤过程中,需要用到
4.9%的稀硫酸,小金同学用稀释
98%的浓硫酸的方法制得该溶液,将量取好的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量取好的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小金同学发现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水会迅速沸腾,导致酸液飞溅,造成危险。于是小金同学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浓硫酸倒入水中水不易沸腾而水倒入浓硫酸中水容易沸腾呢?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小金同学解释,已知浓度为
98%的浓硫酸的密度是1.84g/cm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