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3.2内能跟踪训练
一、填空题
1.信阳毛尖深受人们喜爱,在炒制茶叶的过程中通过加热翻炒使采摘的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便是制茶过程中的“杀青”,这是通过______的方法改变茶叶内能的。
2.海南粉是海南人民“舌尖上的美食”。端上一碗海南粉,香味扑鼻而来,这是由于分子的_____________造成的;吃海南汤粉端碗时很烫手,是通过_______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3.图甲中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图乙是通过_____的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日常生活中,运用这种方式增加物体内能的有__________(举一例即可)这两种方式对改变内能是_______。
4.2013年2月15号早晨一块陨石坠落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陨石在下落过程中其重力势能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陨石下落过程与大气剧烈摩擦导致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5.美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变化,夏天人们一边品尝“油焖大虾”,一边喝着免费啤酒,十分愜意。一个热气腾腾的“油焖大虾”放入口中,舌尖上除了感觉到美味外,舌尖的温度也升高了,舌尖的内能__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___改变了舌尖的内能,当打开易拉罐拉环时,会听到“嘭”的一声,这一过程是内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
6.冬天我们感觉手冷时,可以将两手相互搓一搓,说明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也可以用热水袋焐一焐,这说明_____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物体只向外放出热量时,内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满足题意)
7.下列有关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C.0℃的冰块具有内能
D.低温物体可以将热量自主传递给高温物体
8.冬天,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哈气可以使手变得暖和,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B.双手互搓可以变得暖和,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C.烤火可以使手变得暖和,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D.泡热水可以使手变得暖和,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9.关于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用热水袋取暖,热水袋的内能逐渐减小
B.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过程中,不断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
C.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内能逐渐增大
D.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温度升高,子弹的内能增大,木板的内能增大
10.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是( )
A.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
B.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
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
11.“端午浓情,棕叶飘香”,关于棕子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粽子入锅后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B.蒸棕子时,蒸汽将锅盖冲开,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粽子飘香,是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要用力才能将棕叶与糯米分开,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2.在下列事例中,有关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极的冰山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B.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其内能就越大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必定大
D.温度相同的同一物体内能有可能不同
13.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的水比8℃的水内能大
B.冰箱冷冻室里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C.钻木取火,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
D.冬天户外晨练时,人们会呼出“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14.冬天用热水袋捂手,手的内能增大。如图四个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
A.钻木取火
B.金属勺放在热汤中
C.反复弯折铁丝
D.活塞压缩筒内空气
15.如图所示,关于重庆的特色美食,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刚端上餐桌的河水豆花在不断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吃重庆小面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C.炒辣子鸡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鸡肉的内能
D.火锅汤沸腾以后,适当把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沸点
16.以下事例中,有一选项改变内能方式与其它三个选项不同的是( )
A.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其温度升高
B.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混合燃料内能的增加
C.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
D.手电筒工作时灯泡内钨丝内能的增加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满足题意)
17.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
B.此实验通过做功改变硝化棉的内能
C.迅速下压活塞时,做功快,相同时间内做的功多
D.越用力下压,根据W=Fs,做的功越多,空气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不一定越多
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也可能改变
D.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实验探究题
19.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水中冷却,如图所示;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热奶和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图中______;(选填“A”或“B”)
(2)热奶的末温是________,水的末温是________
(3)热奶和水会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这个过程中热奶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研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时,小明做了2个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硝化棉燃烧了,说明玻璃筒内气体的___________升高,___________增大。
(2)如图乙所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通过打气筒给瓶内打气,达到一定程度时,瓶塞跳出,同时还能看到瓶口出现白雾。瓶塞跳出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上面2个实验说明,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参考答案
1.汽化
热传递
【解析】
[1]加热翻炒可以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温度升高、表面积增大,从而加快水的汽化,达到“杀青”的目的。
[2]在炒制茶叶的过程中,茶叶吸收热量,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2.无规则运动(热运动)
热传递
【解析】
[1]端上一碗海南粉,香味扑鼻而来,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2]吃海南汤粉端碗时很烫手,手从碗上吸收了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3.做功
热传递
冬天晒太阳
等效的
【解析】
[1]图甲中,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活塞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2][3]图乙用高温的火焰来加热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日常生活中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物体内能的有:冬天人晒太阳感到暖和(或用热水袋取暖等)。
[4]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是等效的。
4.变小
做功
【解析】
[1]陨石在下落过程中,质量减小,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2]陨石下落过程与大气剧烈摩擦导致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的方法改变其内能的。
5.增大
热传递
机械
【解析】
[1][2]舌尖的温度升高了,其内能也增大了,这是舌尖与大虾之间进行热传递,从而改变了舌尖的内能。
[3]打开易拉罐时,听到“嘭”的一声,这一过程中,易拉罐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气体迅速喷出,其机械能增加,故这一过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6.做功
热传递
减小
【解析】
[1]冬天我们感觉手冷时,可以将两手相互搓一搓,说明做功能够改变内能,因为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
[2]也可以用热水袋焐一焐,仅涉及能量的转移,故是热传递改变内能。
[3]
当物体只向外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小。
7.C
【解析】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大,可能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错误;
C.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具有内能,故C正确;
D.在自然条件下,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故D错误。
故选C。
8.A
【解析】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A.哈出的气温度高于手,使变得暖和,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双手互搓,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手温度升高,变得暖和,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烤火使手温度升高,变得暖和,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热水温度高于手,热水泡手变得暖和,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解析】
A.热水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内能从热水袋转移到手上,热水袋的内能逐渐减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渐渐升高变成了雨滴,其内能逐渐增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其内能增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子弹和木块的温度都升高,此时消耗了子弹机械能,转化为子弹和木块的内能,子弹和木板的内能都增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解析】
A.弯折铁丝时对铁丝做功,铁丝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轮胎放气时,轮胎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解析】
A.粽子入锅后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蒸棕子时,蒸汽将锅盖冲开,蒸汽的内能减少,锅盖的机械能增大,故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粽子飘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扩散进人的鼻子从而闻到粽子的香味,故C正确;
D.要用力才能将棕叶与糯米分开,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错误。
故选C。
12.D
【解析】
A.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A错误;
B.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机械能越大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质量、状态等有关,故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故C错误;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温度相同的同一物体内能有可能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13.C
【解析】
A.10°?C的物体和8°?C的物体的质量关系未知,所以内能大小无法比较,故A错误;
B.冰箱冷冻室里出现的“霜”,是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钻木取火,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正确;
D.冬天户外晨练时,人们会呼出“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了小液滴,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4.B
【解析】
冬天用热水袋捂手,手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A.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做功,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属勺放在热汤中,金属勺吸收热量,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反复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活塞压缩简内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变大,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解析】
A.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吃重庆小面时香气四溢,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炒辣子鸡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鸡肉的内能,故C错误;
D.汤沸腾后,把火关小再煲,此时汤继续沸腾,汤的温度不会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16.A
【解析】
A.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汤勺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B.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缸内混合燃料,使燃料的内能增加,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D.手电筒工作时,电流通过灯丝做功,电能转化为内能,灯丝内能增加,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可见只有A选项与其它选项改变内能的方式不同。
故选A。
17.CD
【解析】
A.迅速向上抽活塞,气体内能减小,硝化棉不能燃烧,故A错误;
B.此实验通过压缩气体做功,改变玻璃筒内气体的内能,故B错误;
C.迅速下压活塞时,由于速度快,时间短,做功快,相同时间内做的功多,故C正确;
D.越用力下压,根据W=Fs,做的功越多,空气的内能越大,气体的温度升高,故D正确。
故选CD。
18.AD
【解析】
A.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描述,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其做的功,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或放热,内能增加或减小,故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也可能改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的温度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D。
19.A
40
40
温度
减小
【解析】
(1)[1]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水中冷却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热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所以A图像是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2][3]热传递的结果是末温相同,由图可知,牛奶和水的末温都是40。
(3)[4]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奶和水会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5]在这个过程中,热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20.温度
内能
内
机械
做功
【解析】
(1)[1][2]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硝化棉燃烧了,说明玻璃筒内气体的温度升高了,则其内能增大。
(2)[3][4]通过打气筒给瓶内打气,达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得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白雾,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3)[5]第一个实验中,活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第二个实验中,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所以面2个实验说明,通过做功的方式,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