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跟踪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跟踪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0 14:2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3.3比热容跟踪训练
一、填空题
1.烩面是河南的特色名吃。面出锅时香飘四溢,这是由于分子的______现象产生的;热机工作时常用水而不用其他液体做冷却剂,这是因为水有较大的______。
2.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比是3∶5,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2,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是_______。
3.质量为80kg的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排汗0.7kg,假如汗水均从身上蒸发掉而没有流掉,这将导致运动员的体温下降约______℃,内能改变了______J。人体主要成分是水,可认为人的比热容和水的相等,每千克汗水汽化所要吸收的热量为2.4×106J。
4.小明在燃气灶上煲汤,将质量为2kg、初始温度为20℃的汤,升高了80℃,汤吸收了______J的热量,这是通过______方式来改变汤的内能。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______大。[汤的比热容为4×103J/(kg?℃)]
5.用凉水冷却滚烫的鸡蛋,鸡蛋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方式改变的。如果水的质量是1kg,初温为20°C,水吸收的热量为4.2×104J。则鸡蛋取出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C(不计热损失,c水=4.2×103J/(kg·°C))。
6.用两个相同热源分别给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与乙液体的比热容的之比为______。如果乙液体是水,那么质量为500g,初温为20℃的乙液体吸收1.89×105J的热量,乙液体的温度升高了______℃(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满足题意)
7.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是扶贫的基本目标。国人基本上已达到小康水平,贫困户也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型。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地方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小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冬笋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肉蛋和粉丝蒸熟
D.拌:黄瓜和葱蒜醋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8.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加热器给初温均为20℃的甲、乙液体加热(m甲A.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乙的温度为62℃
B.甲液体第30s的内能小于第35s的内能
C.0至30s甲液体的比热容等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D.0至120s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三、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满足题意)
9.小红和妈妈一起在厨房做饭时,看到了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B.爆炒鸡块时主要是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D.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10.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同温度、同质量的不同物体,比热容大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所以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相同
D.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没有关系
11.下列各种情况下,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水凝固成冰
B.一杯水倒去一半
C.让水吸收更多的热量
D.15℃的水变成45℃的水
12.已知水的比热容为,则质量为的水,温度由降低放出的热量是(  )
A.
B.
C.
D.
13.将50克、0℃的雪(可看成是冰水混合物)投入到装有450克、40℃水的绝热容器中,发现水温下降6℃,那么在刚才已经降温的容器中再投入100克上述同样的雪,容器中的水温将又要下降(  )
A.7℃
B.8℃
C.9℃
D.10℃
14.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三种固态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4-6min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b吸收的热量相等
C.如果a、b是同种物质,a的质量与b的质量之比为3:2
D.如果a、c质量相同,a的比热容与c的比热容之比为1:3
15.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将分别盛有50g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将温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上显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B.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C.2-3min内,食用油吸收的热量为1400J
D.另一小组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得到的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均为图中的甲所示,若已知该小组所用水的质量为75g,则食用油的质量为50g
16.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煤油



比热容[J/(kg·℃)]
4.2×103
2.1×103
2.1×1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更多
17.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2:1,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4,则甲、乙两个物体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3:8
B.3:2
C.8:3
D.2:3
18.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ma=mb,则ca>cb
B.若ma=mb,则caC.若ca=cb,则ma>mb
D.若ca
>
cb,则ma>mb
四、实验探究题
19.小梦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1)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10min末这个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比较AB和CD线段的倾斜程度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要_______(填“大”或“小”)
(2)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在水面上方出现一些“白气”是_______(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且一直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_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0.小谭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
次数
质量m/kg
升高温度△t/
加热时间t/min

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
3
0.1
10
1
4
0.2
10
2
(1)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得出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
(3)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
五、计算题
21.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1kg的铅块加热到39℃,再投入到100g的12℃的水中,混合后水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铅的比热容。
22.质量为
0.25
kg的铜块,温度从
100℃降低到
20℃。求:铜块放出的热量
Q
放。[c
铜=0.39×103
J/(kg·℃)]
23.质量为1kg的金属锅中放有2kg的水,现把它们从20℃加热到80℃,金属锅和水一共吸收了5.316×105J的热量。几种物质的比热容[×103J/(kg·℃)],求:
物质




比热容
4.2
0.46
0.88
0.39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锅可能是由哪种金属制成的?
24.已知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当煤油吸收了4.2×105J的热量,煤油温度升高了20
℃。
(1)煤油的质量为多少?
(2)若这些热量被10kg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取c铜=0.4×103J/(kg·℃)
参考答案
1.扩散
比热容
【解析】
[1]面出锅时香飘四溢,这是由于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2]
热机工作时常用水而不用其他液体做冷却剂,这是因为水有较大的比热容,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
2.9︰10
【解析】
甲乙两种物质吸收热量之比为
3.5
1.68×106
【解析】
[1]汗水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为
所以人放出的热量为,所以运动员的体温下降为
[2]运动员内能改变量等于汗水汽化时吸收的热量,即运动员内能改变了1.68×106J。
4.6.4×105
热传递
比热容
【解析】
[1]汤吸收的热量
[2]在燃气灶上煲汤,汤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汤的内能。
[3]水的比热容较大,用水做冷却剂时,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这样可以把这些热量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
5.热传递
30
【解析】
[1]用凉水冷却滚烫的鸡蛋,鸡蛋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内能的。
[2]不计热损失,鸡蛋放出的热量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可得水的温度变化量
则鸡蛋取出时水的温度
6.3∶7
80
【解析】
[1]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取加热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由Q吸=cmΔ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所以
c甲∶c乙=Δt乙∶Δt甲=(50℃﹣20℃)∶(90℃﹣20℃)=3∶7
[2]由Q吸=cmΔt可得,乙液体升高的温度
Δt===90℃
此时水的末温为
t=20℃+90℃=110℃
因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乙液体升高的温度
Δt′=100℃﹣20℃=80℃
7.AB
【解析】
A.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金属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与比热容无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炒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冬笋和腊肉的内能增加,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饺子蒸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黄瓜和葱蒜醋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8.AC
【解析】
A.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58℃,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甲液体第30s的温度小于第35s的温度,则甲液体第30s的内能小于第35s的内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0至30s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但质量不同,则两液体的比热容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用完全相同的加热器给两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则0至120s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9.A
【解析】
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能良好的特点,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爆炒鸡块时,鸡块从锅吸收热量,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则使用高压锅时,水沸腾时的温度会更高,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油的沸点更高,沸腾时温度更高,则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解析】
A.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无关,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故“含有的热量”这一说法错误,故B错误;
C.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也可能不同,例如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故C错误;
D.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没有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11.A
【解析】
A.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冰的比热容是4.2×103J/(kg·℃),水凝固成冰,比热容发生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CD.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变化均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解析】
水放出的热量为
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13.C
【解析】
热水原来的温度t1=40℃,热水和质量50g的冰水混合后的温度为
t′=40℃﹣6℃=34℃
不计热量损失,由热平衡方程得到
Q放=Q熔化吸+Q吸1
设1kg0℃的这种可看成是冰水混合物的雪,熔化成0℃的水时需吸收的热量为q熔化,则第一次,质量为m1、温度为0℃的雪与质量为450g的热水混合后,
cmΔt1=m1q熔化+cm1(t′﹣0℃)
4.2×103J/(kg·℃)×0.45kg×6℃=0.05kg×q熔化+4.2×103J/(kg·℃)×0.05kg×34℃
解得q熔化=8.4×104J/kg;
第二次质量为m2、温度为0℃的雪与质量为(m+m1)的热水混合后,水温又要下降的温度为Δt,则
c(m+m1)
Δt=m2q熔化+cm2[(t′﹣Δt)﹣0℃]
c(m+m1)
Δt=m2q熔化+cm2(t′-Δt)
4.2×103J/(kg·℃)×(0.45kg+0.05kg)×Δt=0.1kg×8.4×104J/kg+4.2×103J/(kg·℃)×0.1kg×(34℃﹣Δt)
解得Δt=9℃。
故选C。
14.D
【解析】
A.由图像知道,4-6min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虽然不变,但继续吸收热量,所以其内能增加,故A错误;
B.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两种物质加热,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的加热时间比b物质短,所以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少,故B错误;
C.如果a、b是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由图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时,a的加热时间是4min,b的加热时间是6min,即a、b吸收热量之比是
根据可知,a的质量与b的质量之比为2:3,故C错误;
D.a、c质量相同时,当加热时间是4min时,即a、c吸收的热量相同,a升高的温度为
c升高的温度为

根据可得a的比热容与c的比热容之比为1:3,故D正确。
故选D。
15.C
【解析】
A.用同一加热器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B.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食用油的比热容,判断出图像中B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像可知,水3min吸收的热量
食用油2min吸收的热量
食用油的比热容
故B错误;
C.2-3min内,食用油吸收的热量为水3min吸收的热量的三分之一,即
故C正确;
D.水和食用油的比热容之比
由图像可知,两物质此时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则
故当食用油的质量为50g时,水的质量为75g,故D错误。
故选C。
16.D
【解析】
A.表格中煤油和冰是不同物质,但是它们的比热容相同,故A错误;
B.由表格可知,水凝固成冰,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也随之变小,故B错误;
C.铜的比热容比铝小,根据公式
可知,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更少,故C错误;
D.同理,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更多,故D正确。
故选D。
17.A
【解析】
由可得,则甲、乙两个物体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故选A。
18.B
【解析】
AB.若ma=mb,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可知a的比热容较小,b的比热容较大,故A错误,B正确;
CD.若ca=cb,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可知a的质量较小,b的质量较大,若ca
>
cb,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可知a的质量较小,b的质量较大,故CD错误。
故选B。
19.晶体
固液共存状态

小水滴
97
低于
【解析】
(1)[1]如乙图,冰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2]图中BC段冰处于熔化过程,冰熔化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AB段和CD段比较可知,在质量不变时,吸收相同的热量AB温度变化大,故由Q吸=cmΔt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2)[4]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在水面上方出现一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5]越往上温度计的示数越大,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97℃,故水的沸点为97℃。
[6]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因为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此时沸点是97℃,故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20.加热时间
不同
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质量大的物质吸收热量多
【解析】
(1)[1]实验中电加热器工作时间越长,放出热量越多,水和煤油吸收热量越多,所以实验中我可以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2)[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说明吸收热量不同。
(3)[3]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加热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加热时间长,说明吸收热量多。
21.(1);(2)
【解析】
解:(1)水吸收的热量
(2)铅的比热容
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
(2)铅的比热容为。
22.7.8×103J
【解析】
解:铜块放出的热量
Q放
=c铜mΔt=
0.39×103
J/(kg·℃)×0.25
kg×(100℃-20℃)=7.8×103
J
答:铜块放出的热量是7.8×103
J

23.(1)5.04×105J;(2)由铁制成的
【解析】
解:(1)由题意可知,水的质量是2kg,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把水从20℃加热到80℃,根据比热容公式可知,水吸收的热量是
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5J。
(2)金属锅和水一共吸收了5.316×105J的热量,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5J,那么金属锅吸收的热量是
金属锅吸收的热量是2.76×104J;
金属锅的质量是1kg,金属锅从20℃加热到80℃,那么由比热容公式,可得制成锅的金属的比热容是
制成锅的金属的比热容是0.46×103J/(kg·℃),观察表中数据,比热容是0.46×103J/(kg·℃)的是铁这种物质,所以可知锅可能由铁制成。
答:(1)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5J;
(2)锅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24.(1)10kg;(2)105℃
【解析】
解:(1)煤油的质量
(2)铜块升高的温度
=105℃
答:(1)煤油的质量为10kg;
(2)若这些热量被10kg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