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依据《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对足球基本技术的掌握与实践应用。教师尝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发挥骨干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班内形成一个个强而有力的学习团队,使学生在愉快、团结的学练氛围中激发对足球的强烈兴趣,感受练习、比赛的快乐,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协作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足球运动中的脚内侧传接球。脚内侧传接球是足球运动中最基本的技术,在比赛中运用得最多,主要用于传球和射门。这部分内容是足球基本技术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提高了动作的难度和要求,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对于综合运用技术的能力,体验足球比赛中攻防对抗的特点十分重要,是足球技术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为高中一年级,共24人。学生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支撑脚的站位和击球瞬间脚型的控制。
教学难点:脚内侧传球时对球的传球路线以及力量的控制。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脚内侧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脚内侧传接球、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教学方法:
教法:示范讲解法,引导激励法、个别辅导法等
学法:自主模仿学练法、体育骨干带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比赛法等。
七、教学预计:
在课堂上对于协调性和足球基本功较差的同学来说,他们可能无法发到练习要求,从而导致学习兴趣降低,不再认真。这时教师及时地进行指导、鼓励、降低难度练习。由于足球基本功的差异和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导致部分同学紧张动作僵硬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因此要课堂上要尽可能的运用幽默的语言夸张的动作,让学生放松下来顺利完成不断提升难度的练习,来达到本次课的目标。
八、教学流程:
教案
课题
脚内侧传接球
班级
高一
上课
教师
课次
教学内
容
脚内侧传接球
教学
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脚内侧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脚内侧传接球、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学
过
程
组织与要求
时间
导入
与
热身
1.课堂常规。
2热身活动。
1、宣布本次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及要求。
2、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
热身跑、徒手操
组织:集中完成
要求:纪律好,练习认真,效果好。
学
习
与
体
验
一、熟悉
球性
练习
二、趣味
运球
练习
三、脚内侧
传接球
练习
四、脚内侧
传接球
组合
练习
1.教师讲解颠球动作生认真学习模仿,练习。
2.教师讲解并示范熟悉球性所要练习的动作,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1.教师讲解并示范需要练习的动作:围绕标志桶所摆放的图形进行脚内侧运球行进,根据教师的口令完成动作。
2.同学们根据教师所示范的动作进行运球练习。
1.学生分成四组,两两相对,间隔5M,将足球传向自己对面队伍的同学,然后迅速跑向对面队伍的队尾站立,依次循环练习(如图二)。
2.教师巡回指导,认真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及时作出表扬,激励,并纠正错误动作。重点强调对传球路线及力量的控制。设问:为什么传球的传不准确,为什么会传球时球会跳?学生带着问题继续练习。
1.教师组织学生讲解并示范传接球动作:学生分成三组,成三角形排列相距5M,一位同学将足球顺时针传向自己左侧队伍的同学,然后迅速跑向左侧队伍的队尾站立,接到球的同学同样向自己的左侧传球并跑向左侧队伍(如图三)。
2.教师巡回指导,认真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及时作出表扬,激励,并纠正错误动作。重点强调对传球路线及力量的控制。
组织:集中完成
要求:专心听讲,认真练习,积极思考。
图一
○○○←→○○○
○○○←→○○○
图二
○
○
○
○
○→
○↙
↖○
○
○
图三
30分钟
小结与放松
1、放松练习
2、课堂小结
1、教师组织进行放松活动。
2、总结本次课的练习情况及纪律情况,表扬先进,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安排课后练习。
3、安排布置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组织:集中完成。
要求:纪律好,完成认真,达到效果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