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7”生命的诗意“《短歌行》《归去来兮辞》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7”生命的诗意“《短歌行》《归去来兮辞》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9 18:5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命的诗意——<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议题来源:
没有任何人渴望乱世,有句话说得好:宁为太平犬,不作乱世人。乱世之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由于统治者的黑暗统治,大臣的贪婪残忍,民不聊生。假如你生活在这样的乱世,你首先想到的是挽大厦于将倾,想办法阻止社会滑向动乱的深渊?还是保持“独善其身”的高洁,回归自然,过淡泊的生活呢?
教者选取统编教材2019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两篇课文,围绕单元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聚焦“人生抉择”这一话题,通过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诵读涵泳中读懂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作品中诗人的生命表达,深度体察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通过品味涵泳,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时代背景,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不同的心情的手法,体察诗人的生命追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品味涵泳,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2.结合时代背景,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不同的心情的手法,体察诗人的生命追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通过诵读诗歌,在品味涵泳中,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结合时代背景,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问引思
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曾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那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借此导入新课)
二、互问明思(浅味——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自读全诗读时要尽量以“曹操的身份”来朗读;
2、指明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3、老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的内容
4、解题: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来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三、追问深思(深味——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
1.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忧)
2.为何而忧?(小组交流合作诗人忧愁的原因)
明确:忧;忧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功业未就。
2.如何抒忧?——梳理诗意,并探究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确:
手法: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以造酒的杜康借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情感:光阴易逝、人生短暂。
第二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确:
手法:运用典故。
(重点)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还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那么是人在此借古人之语,抒发的是自己的何种情怀呢??
情感: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确:
手法: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情感:求贤不得之忧。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
手法:
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言外之意即“我就是你们所要寻求的明主,不要再犹豫徘徊了,赶紧来投奔于我,我助你们实现你们的人生理想,你们助我实现统一大业”。
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情感:功业未就。
小结:
全诗着眼点:忧(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全诗落脚点:志(一统天下)。
四、切问成思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小说体裁因素:《三国演义》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
历史上民族关系因素:宋朝的民族关系紧张;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
,人心思汉。
三国戏和评话本的人民创作性因素:反对“暴君”、“奸相”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
《三国演义》作者因素:尊奉儒家朱熹的体系,未遵循司马迁的体例。
第二课时
一、自问引思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互问明思
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要求大声朗读,并读准字音、节奏。老师巡视。
2.指名朗读,师正音:羁、拙、荫、暧暧、樊
3.老师指导朗读断句。大家知道四言诗的朗读节奏是二二式,那么五言诗的朗读节奏通常是二一二式或二二一式。例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那么“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怎么读呢?大家试一试来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学生齐读。
5.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三、追问深思
1.“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明确:
题眼:“归”
其中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2.请用原文回答
(1)从何而归?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官场生活
为何而归?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1)比喻和拟人。
(2)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3)归向何处?
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归去如何?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思考:诗人如何描写园田?园田的景色有何特点?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
所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近
(亲切可即,环境幽雅美丽)
色彩
远村、炊烟
→远
(给人以悠长的遐思)
所闻:狗吠、鸡鸣
声音
(以动衬静,更显宁静、
和平

小结:恬静
空阔
幽雅
朦胧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借机介绍白描手法)
切问成思
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1、从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
2、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3、辩证地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若从个人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感来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但陶渊明的归隐是坚守节操,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三课时
生命的诗意
自问引思(感志士之慨,隐士之情)
假如你生活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乱世,你首先想到的是捥大厦于将倾,想办法阻止社会滑向动乱的深渊?还是保持“独善其身”的高洁,回归自然,过淡泊的生活呢?
互问明思
请同学们回顾两首诗歌,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文本
诗眼
诗歌内容
表达技巧
思想感情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三、追问深思(体察诗人的生命追求)
再次诵读品味涵泳,分析曹操和陶渊明在乱世中对人生的思考和选择。(采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
四、切问成思
(二选一)
1、生活中和平年代的我们,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应该做出何种选择?
2、生逢乱世,曹操和陶渊明对人生做出了不同选择,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请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300字的短文,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