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模块
选择题训练
建议用时
60min
姓名
完成率
正确率
原卷版
1.(2020秋?扶余市期末)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 )
A.发出声波探测鱼群的位置
B.发出声波探测冰山离船的距离
C.发出声波测量海底深度
D.发出声波将人体内的结石震碎
2.(2020秋?太原期末)“埙”读作(xun),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如图所示。埙的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音域宽,音量大,从视觉、听觉上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华夏文明的精髓。下列关于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埙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音色优美是由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
C.不同孔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D.埙声一定是乐音
3.(2020秋?西城区期末)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首经典名曲,加入管弦乐队协奏后,整首乐曲更是和谐优美。听众欣赏乐曲时,可以辨别出小提琴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振幅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2020秋?天河区期末)二胡有内、外两根弦,拉二胡时,外弦比内弦振动快,外弦发声的波形如图所示,把内弦的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波形是图中的( )
A.B.C.
D.
5.(2020秋?苏州期末)青少年在变声期时,声音会变得低沉沙哑。在变声器的青少年的声音所改变的是:①音色、②响度、③音调、④音响。( )
A.①②
B.①③
C.③
D.①
6.(2020秋?石景山区期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栏目里,播放了一首由40多位演唱者共同演绎的歌曲《爱的传递》,献给一线抗疫英雄,我们能辨别出是哪位歌手在演唱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7.(2020秋?天河区期末)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110
700
乙
70
1100
A.甲音调较高
B.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C.乙响度较大
D.甲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8.(2020秋?龙岗区期末)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70周年华诞,走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有人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人们通过歌曲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关于唱歌时涉及到的物理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放声歌唱时声音强弱约为20分贝
C.声带振动幅度越大,歌声响度越大
D.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音调的高低
9.(2020秋?嘉定区期末)我们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具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0.(2020秋?西岗区期末)双层真空门窗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隔音降噪,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了( )
A.空气能传声
B.玻璃能传声
C.声波能被反射
D.真空不能传声
11.(2020秋?西岗区期末)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的产生原因
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
C.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D.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2.(2020秋?长春期末)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
A.给老师配备扩音设备
B.在教室周围设置声音屏障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13.(2021秋?哈尔滨期末)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会变大
14.(2020秋?庐江县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快
B.次声波频率低,自然灾害往往会产生次声波
C.广场噪声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配乐音调太高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15.(2020秋?东营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低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音调发生了改变
D.“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主要判断依据是因为每个人音色不同
16.(2020秋?秦淮区校级月考)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和“1”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17.(2020秋?长春期末)下列物质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
A.气体
B.真空
C.固体
D.液体
18.(2020秋?深圳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辨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写有“禁止鸣笛”标语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C.超声波碎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出声的响度会不同
19.(2020秋?大洼区期末)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B.听到雷声知道可能要下雨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探测鱼群所在的位置和距离
20.(2020秋?海拉尔区期末)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调一定变高了
B.音调一定变低了
C.响度一定变大了
D.响度一定变小了
21.(2015秋?闵行区期末)养蜂人通过听蜜蜂飞出去和飞回来时的嗡嗡声就能判断蜜蜂是否采到蜜,他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音量
22.(2020秋?扶余市期末)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的慢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23.(2020秋?泗阳县期末)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B.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
C.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D.与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系
24.(2020秋?金昌期末)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25.(2015秋?松江区期末)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C.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26.(2020秋?儋州校级期末)如图,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脏跳动主要是为了( )
A.适当改变心脏跳动频率,使音调变高
B.缩短和病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声音的响度
C.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D.可以增大心脏跳动振幅,使响度增大
27.(2020秋?河东区期末)小明敲击注入不同高度的水的瓶子,为同学演奏一曲优美动听的乐曲,如图所示。注入不同高度的水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28.(2020秋?卫滨区校级期末)“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之所以能分辨出“蛙声”和“钟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主要是依据( )
A.音调
B.响度
C.声速
D.音色
29.(2020秋?南海区月考)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30.(2020秋?开州区期末)2020年10月23日,由开州区政府主办的“2020中国重庆?开州汉丰湖水上欢乐季”在美丽的汉丰湖畔开幕。开幕式结束后举办了成渝双城经济圈“万达开”龙舟邀请赛。比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并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划桨。在比赛中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号子声和鼓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B.鼓面振动频率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C.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
31.(2020秋?南海区月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回声定位的是( )
A.蝙蝠夜间进行觅食
B.捕鱼船的声呐系统
C.医学上的超声洗牙
D.倒车雷达
32.(2020秋?西宁期末)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根据响度可以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C.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D.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3.(2020秋?光明区期末)对于下列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男低音与女高音所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B.“不敢高声语”是降低了声音的音调
C.我们是通过音色来分辨是二胡还是小提琴在发声
D.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4.(2020秋?越秀区期末)如表记录了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请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声(m/s)
介质
声速(m/s)
空气(0℃)
331
软木
500
空气(15℃)
340
水(常温)
1500
空气(20℃)
343
海水(25℃)
1531
氮气(10℃)
343
铜(棒)
3750
氮气(20℃)
349
铁(棒)
5200
A.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B.介质的温度会影响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C.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D.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在氮气中传播的速度一定不相等
35.(2019秋?松桃县期末)声音从空气中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不变
B.变慢
C.变快
D.不能确定
36.(2020秋?开州区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B.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
C.钢琴演奏中手指按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城区内多植树可以减弱噪声是利用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来实现的
37.(2019秋?松桃县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音乐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波
D.振动频率决定声音大小
38.(2020秋?文山市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可能不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用超声波可以探测鱼群,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D.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39.(2020秋?罗湖区期末)学校周边的噪声严重污染环境,还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校园周边严禁鸣笛
B.学校在靠工地的两旁种草植树
C.学校旁边工地机器轰鸣,上课的教室关闭门窗
D.学校旁边工地机器轰鸣,学校多处安装噪声监测仪
40.(2020秋?文山市期末)我们能同时辨别出几个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 )
A.每个人说话的音调不同
B.每个人说话的音色不同
C.每个人说话的响度不同
D.以上都不对
41.(2020秋?宁城县期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出入人员密集场所时要佩戴口罩。当你带上口罩后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 )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42.(2020秋?会宁县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说的是音调
B.“隔墙有耳”说明真空能传声
C.装消音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击碎结石,声波能传递能量
43.(2020秋?静海区月考)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B.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C.超声波具用较大的能量
D.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44.(2020秋?朝阳区期末)同学们进入自习室都会自觉地轻声细语,从物理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变小,降低声音的响度
B.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变小,降低声音的音调
C.使物体振动的频率变小,降低声音的响度
D.使物体振动的频率变小,降低声音的音调
45.(2020秋?会宁县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真空铃”实验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人们通过音色来判断不同歌手的声音
D.优美动听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46.(2020秋?松江区期末)2020年2月5日15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栏目里,40多位演唱者共同演绎了歌曲《爱的传递》,献给一线抗疫英雄,我们能辨出哪位歌手在演唱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47.(2020秋?普宁市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超声波传播的速度比次声波大
D.弹吉它时不断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48.(2020秋?浦东新区期末)养蜂人通过听蜜蜂飞出去和飞回来时的嗡嗡声就能判断蜜蜂是否采到密,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49.(2020秋?朝阳区期末)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事例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学校、医院附近禁止鸣笛
B.汽车排气口处安装消音装置
C.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戴上耳罩
D.环路上靠近居民楼侧装有隔音墙
50.(2020秋?门头沟区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学模块
选择题训练
解析版
1.(2020秋?扶余市期末)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 )
A.发出声波探测鱼群的位置
B.发出声波探测冰山离船的距离
C.发出声波测量海底深度
D.发出声波将人体内的结石震碎
【解答】解:A、渔民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的位置,渔船向水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鱼群被反射回来,从而判断出鱼群的位置,利用了回声定位,故A不符合题意;
B、探测冰山离船的距离是利用超声波能向一定方向传播,而且可以穿透物体,如果碰到障碍,就会产生回声,不相同的障碍物就会产生不相同的回声,利用了回声定位,故B不符合题意;
C、让声音从海面发出,经海底反射后,返回海面,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洋的深度,利用了回声定位,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不是利用回声定位,故D符合题意。
2.(2020秋?太原期末)“埙”读作(xun),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如图所示。埙的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音域宽,音量大,从视觉、听觉上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华夏文明的精髓。下列关于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埙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音色优美是由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
C.不同孔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D.埙声一定是乐音
【解答】解:A、埙发出的声音是由内部的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埙发声音色优美是由其材质和结构决定的,与振动频率高低无关。故B错误;
C、不同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但响度可能是相同的。故C错误;
D、根据从环保角度出发的噪声定义可知,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埙发出的声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
3.(2020秋?西城区期末)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首经典名曲,加入管弦乐队协奏后,整首乐曲更是和谐优美。听众欣赏乐曲时,可以辨别出小提琴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振幅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解答】解:因为小提琴和其他乐器材料和结构不同,所以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故D正确,ABC错误。
4.(2020秋?天河区期末)二胡有内、外两根弦,拉二胡时,外弦比内弦振动快,外弦发声的波形如图所示,把内弦的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波形是图中的( )
A.
B.
C.
D.
【解答】解:拉二胡时,外弦比内弦振动更快,频率更高,音调更高;
A、图中波形频率比外弦发声的波形频率更慢,音调更低,故A正确;
B、图中波形频率比外弦发声的波形频率更快,音调更高,故B错误;
C、图中波形频率和外弦发声的波形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C错误;
D、图中波形频率和外弦发声的波形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D错误。
5.(2020秋?苏州期末)青少年在变声期时,声音会变得低沉沙哑。在变声器的青少年的声音所改变的是:①音色、②响度、③音调、④音响。( )
A.①②
B.①③
C.③
D.①
【解答】解:青少年在变声期声音会变得低沉,指声音的音调变低,声音会变得沙哑是指音色发生改变。
6.(2020秋?石景山区期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栏目里,播放了一首由40多位演唱者共同演绎的歌曲《爱的传递》,献给一线抗疫英雄,我们能辨别出是哪位歌手在演唱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解答】解:AD、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我们辨别哪位歌手在演唱不是靠音调,也不是靠频率,故A、D错误;
B、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离发声体的距离以及声音的发散程度决定,我们辨别哪位歌手在演唱不是靠响度,故B错误;
C、音色指发声体的声音品质,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们能辨别出是哪位歌手在演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C正确。
7.(2020秋?天河区期末)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110
700
乙
70
1100
A.甲音调较高
B.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C.乙响度较大
D.甲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解答】解:
A、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的频率小于乙的频率,则甲的音调低于乙的音调,故A错误;
B、甲的频率低于乙的频率,说明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较少,故B正确;
C、由表中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为110dB,乙声音的响度为70dB,则乙的响度较小,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甲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D错误。
8.(2020秋?龙岗区期末)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70周年华诞,走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有人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人们通过歌曲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关于唱歌时涉及到的物理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放声歌唱时声音强弱约为20分贝
C.声带振动幅度越大,歌声响度越大
D.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音调的高低
【解答】解:A、“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故A正确;
B、放声歌唱时声音强弱约为60分贝以上;故B错误;
C、声带振动幅度越大,歌声响度越大;故C正确;
D、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音调的高低;故D正确。
9.(2020秋?嘉定区期末)我们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具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解答】解:不同的乐器即便演秦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
10.(2020秋?西岗区期末)双层真空门窗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隔音降噪,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了( )
A.空气能传声
B.玻璃能传声
C.声波能被反射
D.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双层真空玻璃“既不影响采光,又能隔音”,其主要是因为光可以在透明物质和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11.(2020秋?西岗区期末)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的产生原因
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
C.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D.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C正确,ABD错误。
12.(2020秋?长春期末)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
A.给老师配备扩音设备
B.在教室周围设置声音屏障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解答】解:A、给老师配备扩音设备,不能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教室周围设置声音屏障,可以有效地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强弱,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
13.(2021秋?哈尔滨期末)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会变大
(3)声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故A错误;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具有能量的特点,故B正确;
C、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逐渐抽出瓶内空气,随着瓶内空气减少,听到声音会变小,故D错误。
14.(2020秋?庐江县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快
B.次声波频率低,自然灾害往往会产生次声波
C.广场噪声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配乐音调太高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1)声音、超声波、次声波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2)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都无法听到;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
(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4)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解答】解:A、声音、超声波、次声波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误;
B、次声波频率低,自然灾害、核爆炸会产生次声波,故B正确;
C、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噪音的响度大,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故C错误;
D、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我们听不到,故D错误。
15.(2020秋?东营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低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音调发生了改变
D.“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主要判断依据是因为每个人音色不同
【解答】解:
A.“低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故B正确;
C.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声带振动的频率发生了改变,即音调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
D.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主要判断依据是个人不同的音色,故D正确;
16.(2020秋?秦淮区校级月考)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和“1”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解答】解:
因为dou.1
和
mi.3
两个音阶的音调越来越高,dou.1
的音调低,mi.3
的音调高,说明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快。
17.(2020秋?长春期末)下列物质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
A.气体
B.真空
C.固体
D.液体
【解答】解:ACD、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故ACD都不符合题意。
B、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符合题意。
18.(2020秋?深圳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辨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写有“禁止鸣笛”标语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C.超声波碎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出声的响度会不同
【解答】解: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
B、公路旁写有“禁止鸣笛”标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超声波碎石,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出声的振幅不同,响度会不同,故D正确。
19.(2020秋?大洼区期末)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B.听到雷声知道可能要下雨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探测鱼群所在的位置和距离
【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
B、听到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合题意;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合题意;
D、超声波探测鱼群所在的位置和距离,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20.(2020秋?海拉尔区期末)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调一定变高了
B.音调一定变低了
C.响度一定变大了
D.响度一定变小了
【解答】解:老师用力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所以剪短后同学们听到的声音与不剪时相比音调变高了。
21.(2015秋?闵行区期末)养蜂人通过听蜜蜂飞出去和飞回来时的嗡嗡声就能判断蜜蜂是否采到蜜,他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音量
【解答】解:因为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440次;带花蜜时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300次。所以蜜蜂在不带花蜜飞行时比带花蜜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频率大,发出的音调高,有经验的养蜂人可以通过听蜜蜂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来判断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
22.(2020秋?扶余市期末)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的慢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可以在液体、气体和固体中传播,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最固体中传播最快,所以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的快,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3×108m/s,故D错误。
23.(2020秋?泗阳县期末)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B.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
C.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D.与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系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也与温度有关,与声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无关。
24.(2020秋?金昌期末)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解答】解: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
C、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海底反射回来,记录收到回波的时间,再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海底的深度,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慢,故D错。
25.(2015秋?松江区期末)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C.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解答】解: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不会听到流星撞击月球的声音;
26.(2020秋?儋州校级期末)如图,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脏跳动主要是为了( )
A.适当改变心脏跳动频率,使音调变高
B.缩短和病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声音的响度
C.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D.可以增大心脏跳动振幅,使响度增大
【解答】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固体传声带动气体传声,而且橡胶管可以减少声音的散失;
∴使用听诊器能够增大声音的响度;
27.(2020秋?河东区期末)小明敲击注入不同高度的水的瓶子,为同学演奏一曲优美动听的乐曲,如图所示。注入不同高度的水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解答】解:瓶子中盛有水,敲击时瓶子和水一起振动发出声音,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注入不同高度的水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28.(2020秋?卫滨区校级期末)“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之所以能分辨出“蛙声”和“钟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主要是依据( )
A.音调
B.响度
C.声速
D.音色
【解答】解:蛙声和钟声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故D正确,ABC错误。
29.(2020秋?南海区月考)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解答】解:
不带花蜜的蜜蜂在飞行时,其翅膀振动快(振动频率高);带花蜜的蜜蜂在飞行时,其翅膀振动慢(振动频率低);所以,蜜蜂在不带花蜜飞行时其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则有经验的养蜂人可以通过听蜜蜂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来判断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
30.(2020秋?开州区期末)2020年10月23日,由开州区政府主办的“2020中国重庆?开州汉丰湖水上欢乐季”在美丽的汉丰湖畔开幕。开幕式结束后举办了成渝双城经济圈“万达开”龙舟邀请赛。比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并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划桨。在比赛中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号子声和鼓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B.鼓面振动频率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C.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号子声和鼓声能在水中传播,故A错误。
B、鼓面振动频率越快,鼓声的音调越高,故B错误。
C、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号子声和鼓声的音色不同,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故D正确。
31.(2020秋?南海区月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回声定位的是( )
A.蝙蝠夜间进行觅食
B.捕鱼船的声呐系统
C.医学上的超声洗牙
D.倒车雷达
【解答】解:A、蝙蝠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猎物后会发生反射,蝙蝠根据回声捕捉猎物,属于回声定位,故A不符合题意;
B、捕鱼船利用声呐测船与鱼的距离,是利用回声测距,属于回声定位,故B不符合题意;
C、医学上的超声洗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与回声没有关系,故C符合题意;
D、倒车雷达向障碍物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会发生反射,属于回声定位,故D不符合题意。
32.(2020秋?西宁期末)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根据响度可以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C.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D.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答】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与响度无关,故B错误;
C、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的原理来传递信息的,故C正确;
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33.(2020秋?光明区期末)对于下列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男低音与女高音所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B.“不敢高声语”是降低了声音的音调
C.我们是通过音色来分辨是二胡还是小提琴在发声
D.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解答】解:A、男低音与女高音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而响度可能相同,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是指不敢大声说话,是降低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是通过音色来分辨是二胡还是小提琴在发声的,故C正确;
D、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错误。
34.(2020秋?越秀区期末)如表记录了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请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声(m/s)
介质
声速(m/s)
空气(0℃)
331
软木
500
空气(15℃)
340
水(常温)
1500
空气(20℃)
343
海水(25℃)
1531
氮气(10℃)
343
铜(棒)
3750
氮气(20℃)
349
铁(棒)
5200
A.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B.介质的温度会影响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C.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D.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在氮气中传播的速度一定不相等
【解答】解:
A、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A错误;
B、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读表可得,声音在空气和氮气中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
C、多数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液体中快,但是声音在软木等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慢,故C错误。
D、由表可知空气(20℃)和氮气(10℃)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都是343m/s。故D错误。
35.(2019秋?松桃县期末)声音从空气中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不变
B.变慢
C.变快
D.不能确定
【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故声音从空气中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快。
36.(2020秋?开州区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B.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
C.钢琴演奏中手指按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城区内多植树可以减弱噪声是利用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来实现的
【解答】解: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A错误;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利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故B正确;
C、钢琴演奏中手指按不同的琴键,发声体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错误;
D、城区内多植树可以减弱噪声是利用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来实现的,故D错误。
37.(2019秋?松桃县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音乐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波
D.振动频率决定声音大小
【解答】解:A、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故A正确;
B、当音乐影响人们休息或学习时,音乐也是噪声,故B错误;
C、超过20000Hz的超声波,人耳无法听到,故C错误;
D、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频率,发声体振动越快,则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D错误。
38.(2020秋?文山市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可能不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用超声波可以探测鱼群,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D.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解答】解: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
C、用超声波可以探测鱼群,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这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方法,故C正确;
D、从物理学的角度说,物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来的声音属于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凡事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或是对人们即将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乐器发出的声音时虽然振动规则,但是如果对人们产生了干扰和影响,就属于噪声,故D错误。
39.(2020秋?罗湖区期末)学校周边的噪声严重污染环境,还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校园周边严禁鸣笛
B.学校在靠工地的两旁种草植树
C.学校旁边工地机器轰鸣,上课的教室关闭门窗
D.学校旁边工地机器轰鸣,学校多处安装噪声监测仪
【解答】解:A、机动车辆在校园周边严禁鸣笛,可以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学校在靠工地的两旁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学校旁边工地机器轰鸣,上课的教室关闭门窗,可以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度,但不能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40.(2020秋?文山市期末)我们能同时辨别出几个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 )
A.每个人说话的音调不同
B.每个人说话的音色不同
C.每个人说话的响度不同
D.以上都不对
【解答】解:能同时辨别出几个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CD错误;B正确。
41.(2020秋?宁城县期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出入人员密集场所时要佩戴口罩。当你带上口罩后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 )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解答】解:当你戴上口罩之后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变小了,即响度变小,故ABC错误,D正确。
42.(2020秋?会宁县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说的是音调
B.“隔墙有耳”说明真空能传声
C.装消音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击碎结石,声波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的墙能够传播声音,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B错误;
C、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43.(2020秋?静海区月考)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B.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C.超声波具用较大的能量
D.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解答】解: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是因为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接触水面时将水溅起来了,故ABC错误,D正确。
44.(2020秋?朝阳区期末)同学们进入自习室都会自觉地轻声细语,从物理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变小,降低声音的响度
B.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变小,降低声音的音调
C.使物体振动的频率变小,降低声音的响度
D.使物体振动的频率变小,降低声音的音调
【解答】解:同学们进入自习室都会自觉地轻声细语,是指小声说话,使声带的振幅变小,降低了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BCD错误。
45.(2020秋?会宁县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真空铃”实验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人们通过音色来判断不同歌手的声音
D.优美动听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铃”实验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不同歌手演唱的乐曲,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故C正确;
D、优美的歌声从音乐角度分类属于乐音,但影响人的休息,在环境角度来看属于噪声,故D错误。
46.(2020秋?松江区期末)2020年2月5日15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栏目里,40多位演唱者共同演绎了歌曲《爱的传递》,献给一线抗疫英雄,我们能辨出哪位歌手在演唱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解答】解:我们能辨出哪位歌手在演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47.(2020秋?普宁市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超声波传播的速度比次声波大
D.弹吉它时不断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解答】解:
A、在15℃时,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
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故B错误;
C、在介质和介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与次声波相同,故C错误;
D、弹吉它时不断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可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振动频率,可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正确。
48.(2020秋?浦东新区期末)养蜂人通过听蜜蜂飞出去和飞回来时的嗡嗡声就能判断蜜蜂是否采到密,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解答】解:因为蜜蜂在不带花蜜飞行时比带花蜜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频率大,发出的音调高,有经验的养蜂人可以通过听蜜蜂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来判断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
49.(2020秋?朝阳区期末)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事例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学校、医院附近禁止鸣笛
B.汽车排气口处安装消音装置
C.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戴上耳罩
D.环路上靠近居民楼侧装有隔音墙
【解答】解:A、学校、医院附近禁止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排气口处安装消音装置,是在声源处减弱,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戴上耳罩是在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环路上靠近居民楼侧装有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50.(2020秋?门头沟区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禁止鸣喇叭,是不让喇叭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故A错误;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来人的,故B错误;
C、敲锣时用力越大,锣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而不会影响音调,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