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七年级上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部编七年级上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附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0 08:3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掌握文章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2.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
3.品关键句,理解“我”对母亲的深深愧疚之情。?
4.通过品悟环境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并把握题目的寓意,理解其对文章主旨的深化。?
【学习重点】???
1.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
2.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
【学习难点】?
?1.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2.通过品悟对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
1.题目解读
文章选定了秋天这样一个特定季节,是有一定的深意的。一是作者的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二是在看到菊花时想到了母亲生前曾说过的要带他去看菊花的事,由此想到了母亲,抒写了怀念之情。?
2.走近作者?
史铁生,原籍河北涿县,当代作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颁奖词这样写道: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等。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瘫痪(

憔悴(

侍弄(

烂漫(

絮絮叨叨(

沉jì(

jué(
)别
yāng(
)求
chuí(
)打
翻来fù(
)去
喜出wàng(
)外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喜怒无常:
沉寂:???????????????????????
诀别:
絮絮叨叨:
憔悴:
二、整体感知
3.课文中有一个重要的情节——看花,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花?并写出看花的原因和结果。
【课堂探究】
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2.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5.又一年的清明节到了,“我”来到母亲的墓前,请把想说的说给母亲听听吧!
【课后作业】
1.下列各组中,读音或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侍养(sì)????
瘫痪???????沉寂?
B.豌豆(wān)????决别???????砸碎?
C.憔悴(qiáo)???
捶打???????烂慢?
D.絮叨(xù)????
遮挡???????央求?
2.下列句子分别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3.指出下列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示内容省略???????②表示话未说完??????③表示意味深长?
A.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B.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C.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tān
huàn
qiáo
cuì
shì
màn

dāo






2.喜怒无常:形容人情绪变化不定。
沉寂:十分寂静;消息全无。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3.第一次,母亲: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我:不,我不去。
第二次,母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我: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课堂探究】
1.不好。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2.
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表明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突出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反衬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5.示例:母亲,儿子从未想到我们竟然这样诀别了。我只顾着自己恼恨自己瘫痪,从没有好好替你想过,考虑过你的心情和身体……母亲,我多想再和你说说话,我们一起去北海看花。
母亲,你放心吧,我再不会像以前一样了,我会和妹妹好好活的,我们一定会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好好照顾自己的。
【课后作业】
1.D?
解析:A项,“侍”读shì,B项,“决别”应为“诀别”,C项,“烂慢”应为“烂漫”。
2.(1)动作描写??(2)语言描写?(3)神态描写??(4)心理描写?
3.A.②
?B.①?
C.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