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附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0 16:0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正确书写生字词。
2.能够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3.学习课文的细节、动作和心理描写,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4.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能够总结出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的细节、动作和心理描写,能够总结出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难点: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
1.作者简介: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擅长写励志类文章。代表作品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
?
2.记叙文知识:
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②描写方法:按描写对象分类,可分为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有语言、动作、心理、外貌(肖像、神态)、细

等。按描写角度分类,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预习导学】
[字词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耸(
)立
?凸(
)出
啜(
)泣
纳罕(
)灌(
)木
抽噎(

灼人(

lǚ(
)次
yū(
)回
训jiè(
)qiào(
)壁
瘦骨
lín
xún(
)(

形近字:拾掇(
)——点


)——啜泣(
)——辍学(

2.请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附和(
)?
弹(
)子
?
晕倒(
)?
折断(
)?
和谐(
)?
弹奏(?
)?
日晕(
)
?
折本(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耸立:
呻吟:
恍惚:
抽噎:
参差不齐:
哄堂大笑:
小心翼翼:
惊慌失措:
[整体感知]
4.初读课文,圈出课文中一些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的关键词句,梳理记叙六要素。
5.复述故事情节。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
6.速读课文,请划分段落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段意。
【课堂探究】
?
探究点一:理解文意
1.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如何理解“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的含义??
2.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那一课”是指什么?
?
探究点二:环境描写
3.文章开头为什么突出天气的“酷热”?
?
4.赏析下面两个句子,请简要分析起其作用。
(1)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
(2)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探究点三:探究人物。
(一)“我”的角度。
5.当“我”被弃于悬崖时,“我”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的词句。
6.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我”爬下悬崖这一部分内容,并概括出“我”爬下悬崖的心理变化过程。
7.文章两次写到“我”哭,原因一样吗?(提示:找到写“我”哭的句子,分析原因)
(二)“父亲”的角度。
8.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他的办法有什么普遍意义?
9.谈谈你对文中父亲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
“四个小伙伴”“杰里”的角度。
10.你赞成四个小伙伴的做法吗?
11.你怎样评价杰里?
课堂小结:
读罢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此外,最重要的是,生活中要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唤醒生命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选自《知道窗》2006年第3期,有改动,作者祁文斌)
1.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2.“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请概述他的“这段经历”。(30字左右)
3.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得比拳手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橱里”这一做法?
4.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关系?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
sǒnɡ

chuò
nà?hǎn
ɡuàn

zhuó






duō
zhuì
chuò
chuò
2.

/

dàn
/tán
yūn
/yùn
zhé/shé
3.耸立:高高地直立。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惊慌失措:惊恐慌乱,不知怎样办才好。
4.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七月的一天
地点:空地边的悬崖上
人物:我,小伙伴们
起因:玩其他游戏玩厌了,很久没爬悬崖了
经过:我爬上后不敢下来,经父亲的启发,终于战胜困难。
结果:顺利爬下悬崖。
5.示例: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我”和五个小朋友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就想去爬悬崖。当“我”爬到悬崖上时,由于害怕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小朋友们却弃我而去。最后在父亲的指点下,“我”摆脱困境,爬下悬崖。这次冒险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6.(一)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二)经过(4—15):?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16—28):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四)启示(29?):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堂探究】
1.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而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2.无论处在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3.开头一段主要写孩子们为什么想到去爬悬崖。写天气的酷热,就写出了孩子们想去爬悬崖的原因,即想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
“酷热”,既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气候状况,说明这一天给人印象深刻,又是下文爬悬崖纳凉的情节起因。
4.这是典型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时间的变化,不仅突出了“我”在悬崖上待的时间之长,更烘托了
“我”的恐惧、无助的心理。
5.“我”的心理状态是颤抖、恐惧。
相关词句: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
吓坏
晕眩
天旋地转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
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6.最初毫无信心(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随后信心萌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最后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成功爬下悬崖)。
7.不一样。前者是独自一人被困在悬崖上,不敢上也不敢下,天又快黑了,自己因恐惧和伤心而哭泣;后者是爬下悬崖扑进爸爸怀里的一刻,自己抽噎了一下。此时的哭,内涵比较复杂,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悦,有被弃在悬崖上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的巨大的成就感。
8.爬上悬崖的“我”,上不去,下不来,陷入绝望、恐惧,父亲并没有用梯子上去救护,而是鼓励、指导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他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富有教益的方法使孩子获取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办法告诉人们,对孩子不要溺爱,要科学地训练孩子,使之自立自强。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给以指导、鼓励,不能包办代替,路要让孩子自己走,在走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成熟起来。
9.父亲是一个善于引导、懂得教育、帮助孩子成长的好父亲。父亲懂得怎样教育孩子,自己只给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
10.
文中其他四个孩子,在“我”陷入困境时则把“我”丢在那儿不管,还无情地嘲笑,这样对待一起玩的伙伴则有些恶劣,没有患难与共的爱心。
11.从整个故事来看,杰里是一个真诚、善良的好孩子。但是杰里看到“我”害怕的样子,虽然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没有安慰和帮助“我”,这是杰里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最终是杰里把父亲找来的,说明他还是富于友情的。
【课后作业】
1.因为本文主题是唤醒生命,如果浓墨重彩地写奇特的高原风光,就偏离了主题。用第三人称叙述,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意思对即可)
2.他驾车去西藏旅游,陷入困境。一只小鸟唤醒他求生的欲望,他自救成功。(意思对即可)
3.这是对小鸟的敬重,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赞。(意思对即可)
4.不矛盾。因为小鸟只是唤醒他求生的欲望,而挽救生命是因为他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摆脱了困境。(意思对即可)
5.点明题旨,画龙点睛。前文的记叙是这段议论的基础,这段议论是对前文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