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基于“双减”下的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三维度精准设计】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基于“双减”下的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三维度精准设计】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0 09:43: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和尧舜禹的禅让,也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2.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知识点01
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
。海内外的华人以自称

知识点02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的贡献:教民
,制作
种植
;制作
,发明
,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黄帝的贡献:建造
,制作
,挖掘
,制造
,教人
,发明了


3.黄帝时期:
创造文字,
制作音律,
发明算盘,
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温馨提示】
炎帝和黄帝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知识点03
尧舜禹的禅让制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

2.推举人才的标准——
(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开垦农田,简朴爱民;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大公无私,勇于创新。)
3.禅让制的实质:
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推选、首领没有)
4.继黄帝之后,用“
”推举出的首领有

5.
: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易错提醒】
远古传说在某些方面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但远古传说不等于史实。
知识点一
炎黄联盟
1.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渐渐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同源共祖的意识开始形成,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少数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由材料可知,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
A.炎帝和黄帝
B.尧和舜
C.伏羲和女娲
D.舜和禹
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3.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提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材料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是
A.汉族是华夏族形成的主体
B.发达的交通是华夏族形成的必要条件
C.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的消亡史
D.华夏族是众多民族在交融中形成的
知识点二
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重难点】
4.考古研究发现,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A.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
B.长江流域文化领先
C.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
D.炎帝鼓励发明创造
5.传说,炎帝发明耒耜、陶器、天文历法等,黄帝发明弓箭、水井、衣裳等。这些传说
A.反映了中国先民的智慧
B.体现炎黄是部落的首领
C.再现了真实可靠的历史
D.说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6.神话传说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神话传说可以推测出距今五六千年前
A.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
B.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C.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的兴起
D.炎帝和黄帝统一了黄河流域
7.阅读下列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说蚩尤有兄弟81人,都是人首兽身:铜头铁额,有8条胳膊,9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相传蚩尤与黄帝作战时,用法术制造迷雾。黄帝则令人制造“指南车”,拨开迷雾,最后获得大胜。
材料二
黄帝做了部落首领,领导人们改变了游猎生活,教大家修缮房屋,驯养家畜,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为了便利两岸交通,黄帝制造了船和车。传说黄帝还叫他的史官仓颉,创制了文字,改变了远古时代结绳记事的笨方法,开始使用文字来记载事情。
(1)材料一中有哪些传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2)黄帝主要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当时谁和黄帝一起同蚩尤作战?
(3)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说说黄帝为什么能够打败蚩尤?
(4)根据材料二,说说黄帝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哪些贡献?
知识点三
尧舜禹的禅让
8.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观念,体现了中国社会追求的自由民主的执政原则。中国最早的能够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应该追溯到下列哪一段历史时期
A.远古北京人生活的时期
B.山顶洞人生活的时期
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时期
D.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
9.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唐陶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下列不是通过禅让而成为联盟首领的是
A.尧
B.炎帝
C.舜
D.禹
能力点一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及其发明
【易错点】
1.2019年农历三月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之所以公祭黄帝,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
C.制作衣裳、挖掘水井
D.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
2.传说神农氏发明医药,不是凭神性知晓医药的奥秘,而是通过“尝百草”得出来的知识:发明农业,亦是“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教民农耕”,这表明
A.远古时期农业已经成熟
B.实践推动早期文明发展
C.医药与农业有密切联系
D.远古传说符合历史事实
3.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②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④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能力点二
禅让制
4.《史记》记载,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时,如法炮制,传位于禹。这种推举首领的办法是我国上古时期的民主制度。材料中推举首领的原则是
A.推举自己的亲人
B.推举有才能的人
C.推举贤德的人
D.推举实力强大的人
5.历史学习中,示意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如下图标题的是
A.炎黄联盟的形成
B.禅让制的形成
C.华夏族的形成
D.世袭制的形成
6.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几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下列对他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
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
D.其子继承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7.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进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三幅画像
材料四:“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杀)其君者也。”
——《说难》
请回答:
(1)材料一咏叹的是哪个原始农耕遗址?其“普及”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4分)
(2)试据材料二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并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人物间首领位置的更替与哪项制度有关?(2分)
(4)材料四对尧舜禹首领位置的更替持何看法?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对立的现象?(4分)
能力点三
正确把握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易错点】
8.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印证这些传说真实性最可靠的依据是
A.被人们熟知并传承
B.文献记载
C.能够在网上检索到
D.考古发现
9.中国古代流传着大量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这些神话或传说共同彰显了古代先民
A.坚强不屈,愈挫愈勇的抗争精神
B.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
C.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D.公而忘私,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
10.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认为,中原地区的部落领袖黄帝的妻子螺祖发明了养蚕綶丝技术。下图是在获得202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距今5300年左右),出土的我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牙雕蚕,其形状类似家蚕叶丝。这件艺术品的出土,可以证明
A.“嫘祖始蚕”之说确有其事
B.中国丝质技术领先世界
C.中国的农桑文明已经起步
D.社会分工已经非常精细
11.考古研究发现,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A.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
B.长江流域文化领先
C.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
D.炎帝鼓励发明创造
素养点一
炎黄联盟的形成——史料实证
1.《山海经》中写道:“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bá),雨止,遂杀蚩尤。”以上《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内容
A.属于历史真实记录
B.没有任何依据
C.反映了人类起源
D.反映了华夏族形成过程
素养点二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家国情怀
2.《史记?五帝本纪》:“……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此处“少典之子”的功绩是
A.教民农耕,种植
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修筑都江堰
D.统一度量衡
素养点三
大禹治水的精神品质——史料实证
3.大禹治水的精神数千年来为人们景仰、传承和颂扬。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吕氏春秋·古乐》)),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的大再治水的精神是
A.公而忘私
B.勇于创新
C.严于律己
D.宽以待人
课前预习记录: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三维度科学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和尧舜禹的禅让,也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2.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知识点01
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知识点02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的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温馨提示】
炎帝和黄帝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知识点03
尧舜禹的禅让制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尧:开垦农田,简朴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大公无私,勇于创新。)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易错提醒】
远古传说在某些方面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但远古传说不等于史实。
知识点一
炎黄联盟
1.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渐渐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同源共祖的意识开始形成,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少数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由材料可知,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
A.炎帝和黄帝
B.尧和舜
C.伏羲和女娲
D.舜和禹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故A正确;传说尧、舜和禹时期,实行禅让制,我国逐渐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排除B、D;伏羲和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神,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排除C。综上答案A。
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后来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故A项符合题意;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属于炎帝和黄帝的合作事迹,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与题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提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材料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是
A.汉族是华夏族形成的主体
B.发达的交通是华夏族形成的必要条件
C.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的消亡史
D.华夏族是众多民族在交融中形成的
【答案】D
【详解】题干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大意是说华夏民族并不是由一个民族演化而来,自远古时代以来,各民族杂居融合,相互往来,去除了各自差异,留存了共同之处,逐渐演化形成一个民族,也就是后人所谓的华夏,因此材料说明了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故D符合题意;汉族是华夏族形成的主体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发达的交通是华夏族形成的必要条件,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的消亡史与史实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知识点二
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重难点】
4.考古研究发现,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A.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
B.长江流域文化领先
C.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
D.炎帝鼓励发明创造
【答案】C
【详解】半坡原始居民时期,会烧制彩陶。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我国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故C符合题意;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不能通过题干的考古发现相互印证,排除A;中原地区彩陶和炎帝都与黄河流域有关,排除B;炎帝鼓励发明创造不是从题干考古发现中印证的信息,排除D。故选C。
5.传说,炎帝发明耒耜、陶器、天文历法等,黄帝发明弓箭、水井、衣裳等。这些传说
A.反映了中国先民的智慧
B.体现炎黄是部落的首领
C.再现了真实可靠的历史
D.说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传说炎帝教民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制作陶器,天文历法等。相传黄帝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反映了中国先民的智慧,所以A项符合题意;BD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排除;C项传说不是真实可靠的历史,只有经过考古发掘能验证传说的才是真实的历史,排除。故选A。
6.神话传说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神话传说可以推测出距今五六千年前
A.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
B.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C.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的兴起
D.炎帝和黄帝统一了黄河流域
【答案】C
【详解】
图一反映了炎帝教人耕种反映了原始农业发展,
图二黄帝建造宫室反映了定居生活的兴起,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炎黄联盟,A错误;私有财产的形成促使社会阶级分化,材料没有反映私有财产,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炎黄统一黄河流域,D错误。综上故选C。
7.阅读下列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说蚩尤有兄弟81人,都是人首兽身:铜头铁额,有8条胳膊,9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相传蚩尤与黄帝作战时,用法术制造迷雾。黄帝则令人制造“指南车”,拨开迷雾,最后获得大胜。
材料二
黄帝做了部落首领,领导人们改变了游猎生活,教大家修缮房屋,驯养家畜,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为了便利两岸交通,黄帝制造了船和车。传说黄帝还叫他的史官仓颉,创制了文字,改变了远古时代结绳记事的笨方法,开始使用文字来记载事情。
(1)材料一中有哪些传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2)黄帝主要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当时谁和黄帝一起同蚩尤作战?
(3)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说说黄帝为什么能够打败蚩尤?
(4)根据材料二,说说黄帝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1)蚩尤及其兄弟的长相、使用法术作战。
(2)黄河流域。炎帝。
(3)①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炎黄联盟,实力更强大;②黄帝命人制造指南车,武器先进。
(4)定居生活、建造房屋、交通运输、创制文字等。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蚩尤是当时东方一个强大部落的首领。题中介绍蚩尤长相“人首兽身,铜头铁额,有8条胳膊,9只脚趾”不符合史实。此外“传说蚩尤与黄帝作战时,用法术制造迷雾”蚩尤用法术作战也是不符合史实的。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黄帝和炎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那时候,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逐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所以黄帝生活是在黄河流域,与黄帝一起打败蚩尤的是炎帝。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之所以能打败蚩尤,最主要原因是与黄帝结成了联盟力量强大,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此外根据材料中“黄帝令人制造指南车,拨开迷雾,最后取得胜利”可知黄帝不畏法术;黄帝命人制造指南车,武器先进也是导致黄帝最终打败蚩尤的重要原因。
(4)依据材料二“领导人们改变了游猎生活,教大家修缮房屋,驯养家畜,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为了便利两岸交通,黄帝制造了船和车。传说黄帝还叫他的史官仓颉,创制了文字,改变了远古时代结绳记事”,结合所学,相传黄帝已能建造言室以避寒暑,过定居生活;制造船和车,促进交通运输;黄帝让自己的属下仓颉创造了文字等。
知识点三
尧舜禹的禅让
8.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观念,体现了中国社会追求的自由民主的执政原则。中国最早的能够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应该追溯到下列哪一段历史时期
A.远古北京人生活的时期
B.山顶洞人生活的时期
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时期
D.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体现了中国社会追求的自由民主的执政原则”,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最早的能够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应该追溯到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尧舜禹时代的部落选举制度,选贤举能,德才最高者担任部落首领,所以D符合题意;远古北京人生活的时期、山顶洞人生活的时期、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时期都没有民主的选举制度,所以ABC不符合题意。
9.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唐陶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下列不是通过禅让而成为联盟首领的是
A.尧
B.炎帝
C.舜
D.禹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唐陶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因此不是通过禅让而成为联盟首领的是炎帝,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能力点一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及其发明
【易错点】
1.2019年农历三月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之所以公祭黄帝,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
C.制作衣裳、挖掘水井
D.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被后人祭奠,故A正确;BC项不是最主要原因,D项是大禹的贡献,故BCD错误,综上故选A。
2.传说神农氏发明医药,不是凭神性知晓医药的奥秘,而是通过“尝百草”得出来的知识:发明农业,亦是“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教民农耕”,这表明
A.远古时期农业已经成熟
B.实践推动早期文明发展
C.医药与农业有密切联系
D.远古传说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B
【详解】上古神话故事传说中,炎帝神农看到民间百姓们因为饮食不注意,对五谷等食物认识不够,生病以后又不得能得很好的治疗,于是立誓要尝遍所有的草木。他在长时间的奔波中,几乎尝遍了百草寒、温、平、热的药性,辨别百草之间像君、臣、佐、使般的相互关系,制定出了人体的十二经脉和《本草经》。炎帝神农根据一年四季天气的变化以及地势条件的便利,制作了耒耜等农具,教万民从事农业耕作。这表明实践推动早期文明发展,故B符合题意;远古时期农业已经成熟的说法错误,教民农耕表明原始农耕开始出现,排除A;医药与农业有密切联系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远古传说不一定是历史事实,排除D。故选B。
3.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②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④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①②符合题意。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大禹,③不符合题意。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的是嫘祖,④不符合题意。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能力点二
禅让制
4.《史记》记载,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时,如法炮制,传位于禹。这种推举首领的办法是我国上古时期的民主制度。材料中推举首领的原则是
A.推举自己的亲人
B.推举有才能的人
C.推举贤德的人
D.推举实力强大的人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可知,材料反映的“禅让制”中推举首领的原则是推举贤德的人,C符合题意;ABD项不是“禅让制”中推举首领的原因,排除。故选择C。
5.历史学习中,示意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如下图标题的是
A.炎黄联盟的形成
B.禅让制的形成
C.华夏族的形成
D.世袭制的形成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尧、舜、禹三者之间的传递关系是贤德之人,结合所学可知,选举贤德之人进行领袖之间的传递,这属于禅让制,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炎黄,故A不符合题意;华夏族的形成,与材料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世袭制的核心是血缘,而非贤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几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下列对他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
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
D.其子继承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答案】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人海。他全身心投人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人,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不是禹,B符合题意;为抵御共同的灾难,黄河流域的部落走向联盟,尧、舜、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A排除;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C排除;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排除;故选B。
7.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进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三幅画像
材料四:“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杀)其君者也。”
——《说难》
请回答:
(1)材料一咏叹的是哪个原始农耕遗址?其“普及”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4分)
(2)试据材料二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并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人物间首领位置的更替与哪项制度有关?(2分)
(4)材料四对尧舜禹首领位置的更替持何看法?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对立的现象?(4分)
【答案】(1)半坡遗址;水稻。
(2)华夏族是由诸多民族错居杂处、不断交往交流而形成(意思相近即可)。例如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的融合(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的融合)。
(3)禅让制。
(4)材料四认为尧舜禹之间首领位置更替是通过威逼获得的。因年代久远,缺少必要的佐证,因此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至于历史真相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考证。(答案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信息提示,结合课本所学,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有特色的是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有人面网纹、双鱼纹等;半坡原始居民开始农耕生活,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2)依据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进化合以成一族之形”,由此可知华夏族是由诸多民族错居杂处、不断交往交流而形成;结合课本所学可知,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皇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依据材料三人物图:帝尧、帝舜、夏禹。结合课本所学,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制”。
(4)依据材料四“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杀)其君者也。”认为尧舜禹之间首领位置更替是通过威逼获得的,这种说法课本上知识点禅让制不同,但是因年代久远,缺少必要的佐证,因此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至于历史真相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能力点三
正确把握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易错点】
8.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印证这些传说真实性最可靠的依据是
A.被人们熟知并传承
B.文献记载
C.能够在网上检索到
D.考古发现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发现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炎黄传说,而非考古发现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信程度更高,故D符合题意;被人们熟知并传承,带有一定了虚假性,故A不符合题意;文献记载含有人文主观色彩,故B不符合题意;能够在网上检索到未必是真实的,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中国古代流传着大量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这些神话或传说共同彰显了古代先民
A.坚强不屈,愈挫愈勇的抗争精神
B.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
C.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D.公而忘私,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
【答案】A
【详解】“女娲补天”时天塌地陷,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体现古人应对自然灾难,坚持抗争的故事;“精卫填海”体现精卫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发誓填平大海的故事;“愚公移山”体现愚公为交通方便,不畏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大禹治水”体现大禹带来人民坚持抗击洪水十三年,最终胜利。这些神话传说都体现了坚强不屈,愈挫愈勇的抗争精神,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0.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认为,中原地区的部落领袖黄帝的妻子螺祖发明了养蚕綶丝技术。下图是在获得202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距今5300年左右),出土的我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牙雕蚕,其形状类似家蚕叶丝。这件艺术品的出土,可以证明
A.“嫘祖始蚕”之说确有其事
B.中国丝质技术领先世界
C.中国的农桑文明已经起步
D.社会分工已经非常精细
【答案】C
【详解】据材料“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距今5300年左右),出土的我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牙雕蚕,其形状类似家蚕叶丝”可知,距今5300年左右我国就有骨质蚕雕艺术品,可见养蚕缫丝技术起源很早,说明了中国的农桑文明已经起步,C正确;材料只能证明我国很早就开始养蚕缫丝,但不能证明“嫘祖始蚕”之说,A错误;材料只能证明我国很早就开始养蚕缫丝,但未涉及其在世界的地位,B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分工的信息,D错误。
11.考古研究发现,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A.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
B.长江流域文化领先
C.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
D.炎帝鼓励发明创造
【答案】C
【详解】半坡原始居民时期,会烧制彩陶。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我国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故C符合题意;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不能通过题干的考古发现相互印证,排除A;中原地区彩陶和炎帝都与黄河流域有关,排除B;炎帝鼓励发明创造不是从题干考古发现中印证的信息,排除D。故选C。
素养点一
炎黄联盟的形成——史料实证
1.《山海经》中写道:“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bá),雨止,遂杀蚩尤。”以上《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内容
A.属于历史真实记录
B.没有任何依据
C.反映了人类起源
D.反映了华夏族形成过程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可知,这是反映的传说中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的故事。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D符合题意。题干内容是传说,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内容是由依据的,B不符合题意。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人类起源,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素养点二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家国情怀
2.《史记?五帝本纪》:“……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此处“少典之子”的功绩是
A.教民农耕,种植
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修筑都江堰
D.统一度量衡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指的是黄帝,其功绩是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故B正确;神农氏教民农耕,种植,故A错误;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故C错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故D错误。
素养点三
大禹治水的精神品质——史料实证
3.大禹治水的精神数千年来为人们景仰、传承和颂扬。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吕氏春秋·古乐》)),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的大再治水的精神是
A.公而忘私
B.勇于创新
C.严于律己
D.宽以待人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汲取教训,勇于创新,因此《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的大再治水的精神是勇于创新。选项B符合题意;公而忘私,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A排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意思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与题干内容不符,CD排除。故选B。
课前预习记录: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三维度科学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