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0 22:2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悲人怜己,天涯同戚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贾谊和刘长卿人物经历。挖掘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共鸣点。全方位理解诗歌中透露出来的理解刘长卿诗中借怜贾谊来自怜,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掌握和积累怀古咏史诗这一诗歌题材的分类、情感、表现手法和鉴赏方法。
3.探寻“咏史怀古”诗丰富的文化意蕴,感受古代文人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方位理解诗歌中透露出来的理解刘长卿诗中借怜贾谊来自怜,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难点:掌握和积累怀古咏史诗这一诗歌题材的分类、情感、表现手法和鉴赏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两千后的一次拜访
公元2017年,我叩开了千年前的历史门扉,走进了贾谊故居。它坐落在长沙之西,濒临湘水,面对岳麓山。时间潮水的冲刷,刀兵水火的侵袭肆虐,贾谊宅也经历了说不尽的兴废盛衰。如今,它静矗在繁华的太平老街一角,闹市一隅。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吗?这是贾谊所凿的古井——“长怀井”,也是贾谊宅历两千年岁月而不磨的唯一证明。我手扶井栏,凝望井水而怀想当年。清冽的水镜,能否再映照当年那位凿井之人?短短的绳索,能否吊得起井中沉淀了两千多年的悠长岁月?
一千年前一次拜访
公元775年,深秋,一位失意的才子正慢慢向贾谊宅走来——
他穿过这三进三出的院子,抚摸过每一堵历经沧桑的墙,走过每一个黄叶满地的角落,瞻仰贾谊的遗像,他唏嘘不已,挥笔写下——《长沙过贾谊宅》。
今天让我们回首公元775年的那个深秋,一同欣赏
悲人怜己,天涯同戚——《长沙过贾谊宅》
1.吟读,感知音韵美
讲解之前,我们先纠正一个读音,是刘长卿读chang
还是
zhang
?长卿之长应该读为「zhǎng」.今人误读。因为刘长卿自己取名长卿,是因为追慕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而司马相如字长卿,司马相如的取名又是源于蔺相如,蔺相如曾经是赵国的上卿,也就是众卿之长。
我们跟着范读一起来品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诵读要求“四有”
眼中有景
心中有情
腑中有气
口中有物
2.译读,感知意境美
诗歌由“三年谪宦此栖迟”起笔,栖迟原指鸟儿来敛翅,不飞,这里指贾谊也如同折了翅膀的鸟儿被困在长沙。直述史实,交代了贾谊被贬长沙三年这一境况。谪宦——表明遭遇。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叫谪。在古诗、古文里,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字眼。余秋雨先生曾评价说,饱读诗书之人。贬了官,失了宠,摔了跤,悲剧意识就来了。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他们遭遇不公,往往不平则鸣。甚至受贬期间亲热过山水亭阁,足迹所到之处,便成了遗迹,这些文化便形成了贬官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
“万古惟留楚客悲”紧承上句,笔锋一转,便从汉代回到现在,贾生早已远去,万古间只留下楚客说不尽的悲愁。“万古”对“三年”,岁月漫长,这之间多少人世沧桑,可悲愁依旧,足见悲愁之绵长。“万古”对“惟留”亦可见悲愁之深重,光阴也难以冲释。何人之悲竟到如此地步?“楚客”这一典故指屈原被放逐长沙一事,贾谊遭遇与之相似,也称“楚客”,此后,“楚客”便成泛指被贬谪流放到湘楚一带的怀才不遇者。这里用典的妙处,又在于它并非单指贾谊,而是包括万古以来,与屈原、贾谊有类似遭遇的人们。说穿了,刘长卿在这诗里所指的“楚客”,其实也包括他自己。正由于他觉得自己和屈原、贾谊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却落得贬谪的下场,而且也来到了长沙。所以,他十分悲伤。他为贾谊伤心,为像屈原那样忠而见镑的人士伤心,更为自己的遭遇和处境伤心。这“悲”字,是贯串全诗的纽带,也是诗人抒发感情的焦点。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是诗人在贾谊宅所见之景,“秋草”“寒林”“人去”“日斜”等意象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凄冷的景象。(借景抒情)斯人已逝,空余眼前凄清。在深秋的萧瑟中,诗人孑然一身,寻寻觅觅,斯人的遗风遗迹尚在何处?“空”字更显诗人苦寻而不得之悲,浩然天地,一片空无。“日斜时”又含日暮穷途之感,时已至此,依旧一无所得。亦有暗指唐王朝日薄西山,在宋代,辛弃疾的《摸鱼儿》有“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之句,罗大经说“闻寿王(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因为宋孝宗也懂得“斜阳”是对他的讽刺。显然,刘长卿所说的“日斜时”,也不是只从时间的角度着眼那么简单。在唐肃宗、唐代宗时代,尽管结束了“安史之乱”,但唐李王朝已不可避免地江河日下,逐步式微。面对着如此可悲的、每况愈下的政治气候,诗人对此只能眼睁睁看着却无能为力,诗人的无可奈何之感更加深重,悲乎!
颈联上句“汉文有道恩犹薄”是诗人对贾谊遭遇的看法。汉文帝大家还记得吗?就是那个周亚夫中任人唯贤、贤明大度的明君,他执政以后,在混乱的政局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即使是面对这样有道的汉文帝,尚有贾谊郁郁不得志,试想若是遇上无道的君王呢?贾谊的境遇岂不是更加悲惨?
“汉文有道恩犹薄”有何言外之意?“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庸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
“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沉痛万分。贾谊被贬路过此地,曾写了《吊屈原赋》,可这无情的湘水吞噬了屈原,吞噬了贾谊的悲怆哀悼,谁能听得见呢?无情的江水裹挟着悲泣呼号奔腾而去,一切不过徒然。而自己现在在这里思悼贾谊不也是如此?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自己的痴心。所有的悲与泪根本无人知晓!而这种悲剧还会经历多少个轮回!这正是“万古惟留楚客悲”的原因吧。
诗人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既可指眼前一片萧条的贾谊宅,也喻指着摇摇欲坠的李唐王朝。不错,他在思怀怜悯贾谊,推而广之,也在思怀怜悯和贾谊有着同样遭遇的人。换言之,所谓怜君”,这“君”,所指的既是贾谊,也包括所有和贾谊同一命运的人士,特别是还包括刘长卿自己!他在问贾谊,何事。为什么?为什么会来到这远在天涯的地方?也是在自问到底至于这原因,他没有说,也不必说。显然,运用明知故问的写法,正是要表达“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曲。金圣叹说:“'怜君何事’者,先生正欲自诉到天涯之故也。”他也是看到了刘长卿设问的用意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还用得着说穿吗!他早就说过:“独醒空取笑,直道不容身。”(《负谪后登干越亭作》)谁叫他“独醒”,谁叫他“直道”刚而犯上?不会曲意逢迎。在这里,他出人意料地采用设问的方式,作为全诗的结束,正好表现他对忠而被贬者的无限同情,无限感伤,无限悲戚,说不尽!悲人怜己,天涯同戚!
3.品读,品析艺术美
金圣叹选批唐诗这样说道:“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贾谊的人生已经成为一个经典的文化符号,意味着盛世与明君之下的怀才不遇,被后世的诗人们不断悼念,寻找超越时空的共鸣。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怀古伤今,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怀古诗。
这首诗看似写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都有诗人的存在。诗人将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戚之情融入景物、古人古事之中,带着读者和他一起沉思,意味深长。表面是写对贾谊遭遇的悲愤,实际上的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诗歌题材之一——咏史怀古诗。
余秋雨先生曾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三)由《长沙过贾谊宅》迁移到咏史怀古诗诗歌题材
1.咏史怀古诗的含义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古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或个人遭际、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又可分为两类: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抒怀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抒怀的诗歌。历览古今通兴衰,观景知人论得失
“怀古(古人、古事、古迹)”是手段,“说今(抒己志)”是目的。理解此类诗的关键是找准古今的联系点即共鸣点),怎么找呢?我们还以《长沙》为例,知人论世寻找贾谊和刘长卿的连接点(共鸣点)
2.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1)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结构:临古地(读古书)—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表现手法:用典,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5)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3.咏史怀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1)临古地
(历史网红地打卡)
a.前代的都城
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等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
骊山、赤壁、马嵬、柳营、淮水、乌衣巷、朱雀桥、
西塞山等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
湘妃祠、乌江亭、华清宫等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2)读古书
(现象级、网红级历史人物
围观历史大事件
吃瓜脸)
a.历史人物:贾谊、诸葛亮、廉颇、岳飞、班超等
b.历史事件:六朝旧事、后唐遗事、后庭花等
咏史怀古诗涉及的背景知识较多,而一般命题人默认大家已经熟悉那些代表诗人的生平遭际,不再在注释中予以提示。所以,对于这些历史网红地/现象级、网红级历史人物,历史大事件你们要比对自己的爱豆还熟悉才行哦。
4.咏史怀古诗鉴赏
根据写作思路,我们找到了鉴赏的五步骤,根据鉴赏的五步骤推理出“三字法”——一个连接点(古今)、三类情感、N个手法
(四)迁移拓展
1.结构模式和意象记忆
朝代末期常登高
泪眼朦胧见前朝
金陵长安昔繁盛
眼前景象多败落
2.咏史怀古诗典故
a.《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b.《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战国时赵国的名将,赵王想起用他,恐其衰老,派人探视,廉颇仍能一饭斗米,肉十斤,报国之心不衰。这是作者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说自己虽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劳,可是朝廷一味屈膝投敌,早没有起用他的意思了。
……
(五)小试牛刀
1.根据咏史怀古诗的特点赏析下面两首诗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咏史怀古诗任务学习
任务一: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专题学习
搜集初中课本所有咏史怀古诗并分类整理、鉴赏。
任务二:历史网红地打卡之我为古迹代言
文人墨客受贬期间走过的山水亭阁,足迹所到之处,便成了遗迹,这些历史遗迹因为承载了诗人的情感而超越了一般的地标意义,请你选择一处拍照打卡、配上文案,在朋友圈推荐宣传。
任务三:我手写我心
我们每个人都游览过一些古迹,或者读过一些史书。每有所览,应有所感。本期我们来写一首怀古或咏史题材的诗。题目自拟,绝句、律诗、辞赋不限。
(六)结语
断壁残垣,记录着朝代的兴亡;
秦砖汉瓦,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多少雅致的诗句,缅怀着古今风流人物;
无数蕴藉的词章,倾诉着世间沧海桑田。
同学们,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忧患意识及诗中蕴含的对人性、自我和现实的关照,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