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升华和凝华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2.下图为东北雪乡露天温泉附近的产生的雾凇,产生雾凇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华
C.凝固
D.结晶
3.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A.河面上的冰
B.屋檐上的霜
C.草叶上的露
D.江面上的雾
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B.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
C.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
D.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熔化、汽化、升华
B.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凝固、液化、凝华
6.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
B.初冬早晨地面上发现的霜,是升华现象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
7.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俊杰同学对物态变化中四种现象的下列阐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其内侧会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C.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
D.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
8.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9.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B.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汽化现象
10.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二、填空题
11.升华是物质有_____态变为_____态。升华时物质一定要_________热。因此升华具有_______作用。
12.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________.
13.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为防止高温对纸张的破坏,激光照射时间需严格控制。
14.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山雪岭,浩瀚的海洋,飘荡的白云……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___成小水滴,有的__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15.今年我们迎来了北方最冷的寒潮,有些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_表面(选填“内”或“外”),形成过程中需要______热;此时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16.炎热的暑假,青青在家自制水果冰棒解暑。首先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由于盐的____(选填“熔点”或“凝固点”)比冰的低,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会低于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____成了水果冰棒,同时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成“白霜”附着在盆外壁;(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7.在观察“碘锤”中的碘的升华现象之前,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
800℃,
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实验中应该选择图
______(填“甲”、“乙”)装置进行;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
的蒸汽均会
______。
18.十二月的漠河俨然一副冰河世纪的景象,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气温让游客洒出一杯热水就能玩出“泼水成冰”的景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需要用热水的主要原因是热水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极寒冷的空气能迅速成冰,这就是物理学中所说的______现象(填写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
19.如图所示,在空易拉罐中加入一些冰块,再加一些盐,用一根筷子搅拌,这时冰的熔点会低于0℃,说明晶体的熔点会由于______的存在而变化。过了一会,会发现随着冰块开始熔化,在易拉罐的外壁上可以看到小水珠,这是因为______遇到较冷的罐壁发生了______现象;在罐壁下底和罐底还能观察到白色的霜,这是由于罐壁下底和罐底温度更低,因此发生了______现象。
20.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①__、②__,两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三、解答题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
和________
.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
22.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体,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它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膜镀上去发生了怎样的状态变化?
答案
1.C
2.B
3.B
4.A
5.A
6.D
7.D
8.C
9.A
10.D
11.固气吸致冷
12.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
13.升华
14.液化
凝华
15.凝华
内
放
凝固
16.熔点
凝固
凝华
17.甲
凝华
18.凝华
19.杂质
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凝华
20.熔化吸热
升华吸热
21.水蒸气
凝华
气温在0℃以下
空气湿润
不能
22.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固态的金属直接变为了金属蒸气,这是一种升华现象;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受冷变为固态的金属膜,这是一种凝华现象.所以这层膜镀的产生是先升华后凝华.